一、引言
影响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的因素有很多,国外不少学者从经济货币化程度和金融创新的角度分析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的原因。而国内学者多从经济货币化角度,较少从金融创新角度分析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金融创新是金融资源重新组合的过程,包括金融工具的创新,金融市场的创新和金融制度的创新(梁大鹏、齐中英,2004)。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更多的重视于政府政策的变动,与相关政策性金融政策导向。但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农村地区发展不断多元化,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的提高,我国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今年来不断加深。因此我们在研究农村经济时就更加应该重视多年来农村各项基础设施所产生的一系列乘数效用,从而更好的使得各部门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更加确切的掌握与投入产出分析。
二、杨凌农业高新区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概况
杨凌农业高新示范区作为国家级农业高新区,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在本地区金融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本地区支付环境建设研究分析具有突出代表作用。自2009年以来,国家将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杨凌示范区在结合本地区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在全区进行支付环境建设及宣传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实现了惠农支付、电商产业和县域经济共赢发展积极引导辖区农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邮储银行充分发挥品牌优势,推出“金融惠农卡”,向农户提供小额贷款、财政补贴、农村养老金和农合医疗等多种特色服务。并实行助农取款点与惠农卡组合营销策略,为持卡农户疏通了交易渠道,帮助农民足不出村就可以取现。开展“千点百乡”支付环境建设工作,到2017年第三季度末,POS、ATM等机具布放覆盖率达100%,特约商户覆盖全区乡镇。
三、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对货币流通速度影响的模型建立与实证分析
(一)数据选取与来源
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增长、城乡居民储蓄、货币化程度及支付发展状况等,本文在研究区域货币流通速度与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因此选取的指标包括:(1)经济增长率GY,该指标用地方GDP的增长率表示,根据货币学派理论,经济增长率与货币流通速度之间成正相关关系;(2)农村支付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活动状况指标REA;(3)现金流通速度V0(VO=GDP/MO);(4)现金比率REC。数据采用2009年-2015年数据陕西省杨凌区地方经济数据。
为更加客观反映支付环境建设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分析,根据谢汉阳和袁锦湘运用Delphi专家评级法和多层次算法,以及董国胜基于AHP模型构建了支付环境建设科学考核评价体系选取主要的制度环境建设的指标,基础设施建设和活动状况做为主要的分析指标。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每万人金融机构网点数、每万人ATM布放数、每万人POS终端布放数、每万人特约商户数、每万人单位基本帐户数、个人账户人均数。活动状况包括:非现金交易额占社会零售总额比重(%)、非现金支付工具交易增长(%)、银行卡消费交易量增长(%)、电子支付交易量增长(%)。本文样本数据选取2009年-2016年,杨凌农业示范区全区2个乡镇,55个行政村各项支付指标情况。
(二)区域货币流通速度微观模型建立
1.模型建立
本文实证分析使用不同的指标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在对支付增长率进行实证分析时,把农村支付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活动状况指标作为因变量,把经济增长GY,现金比率RC作为自变量,为消除异方差,对因变量V0去对数进行分析,而其他自变量因为已是比例式,所以无需再取对数。将log(V0)与GY、RC、REA之间建立线性回归模型:
log(VO)=REA+GY+RC
本文通过平稳性检验,来分析出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然后根据建立VEC误差修正模型,分析这四个变量之前的短期动态的关系,最后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最后通过回归分析,分析出四个变量之间的具体定性关系,得出支付环境建设对货币流通速度影响。
2.实证分析
2.1平稳性检验
在对数据进行协整关系检验之前,先对GY、RC、V0、REA进行单位根检验,即平稳性检验,避免出现“伪回归”的现象。本文采取eview7.0软件进行操作,单位根检验采取的是ADF检验方法。
分别对每组序列进行ADF单位根检验来检验每个序列的平稳性,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注:检验形式(C;T;K)中,依次分别表示截距项、趋势项和滞后阶数,0表示不含滞后项。
从表1的单位根检验中,可以看出来原序列都是一阶平稳,即同阶平稳序列,所以,四个变量之间可以进行协整检验。
2.2因格兰因果关系检验
为了检验每个变量与支付因素变量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系,用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来检验该模型中每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滞后阶数采取AIC准则。其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对于表2中的涉及到支付增长率因果关系假设分析如下:
对于假设1:支付增长率不是现金流通速度变化的原因,但是现金流通速度是导致支付增长率变化的原因。他们之间是单项因果的关系。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三方支付增长率没有带动现金流通速度的增长,但反过来,现金流通速度的增加却带动了三方支付增长率的提高。
对于假设2:支付增长不是经济变化增长变化的原因,同时,经济增长也不是支付增长变化的原因。
对于假设3:支付增长率是现金比率变化的原因,同时,现金比率也是支付增长率变化的原因。这是双向因果关系。
经过以上单整检验、协整检验以及因果关系检验,可以看到现金流通速度、经济增长、支付增长以及现金比率等都是一阶单整序列,同时他们之间有因果关系,所以,采用每个序列的一阶差分建模,在eview7.0中用OLS法进行线性回归,建立回归方程。结果如下:
LV=23.1578*RC-0.5143*GY+1.6799*REA+1.1578 (2)
t=(2.769065)(-2.105377)(2.65424)(2.338142)
=0.571343 D-W=2.059685 F=12.96285
从式(2)可以看出来,用该模型对REC进行线性回归的可决系数是0.571343,表明似合优度一般,各自变量经济增长率,现金比率和三方支付增长率5%的显著性水平下都通过了t检验,D-W检验和F检验,说明该模型的回归结果可信。
支付增长率REA的系数为证,说明支付增长确实能够加快货币的流通速度。从回归系数来看,支付增长速度每提高一个百分点,货币流通速度就会增加1.6799个百分点;反之,则会降低1.6799个百分点。
三、结论
本文通过模型建立,需找变量之间的关系。对变量进行了单整检验和协整检验,并且进行了误差修正模型的构建,发现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和短期的稳定关系。这些变量都是一阶单整,他们之间的协整关系也是存在的,即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并且将偏离长期稳定的短期误差系数进行了纠正。英格兰因果关系检验中,也能够看到经济增长速度与货币流通速度之间成双向因果关系,现金比率、经济增长速度与货币流通速度之间是双向因果关系,但是支付增长率与货币流通速度之间是单向因果关系。最后的回归模型中,可以看到支付增长率对货币流通速度系数是1.6799.正相关关系说明支付环境建设过程中,支付综合指标指数的增长是促进货币流通速度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更好的利用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对农村地区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有以下建议:
(1)加大对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持续促进货币流通速度。支付环境基础建设指数每增加一个百分点,能够促进货币流通速度提高1.6799个百分点,效果较为明显,能够促进货币加速流通的同时,货币流通速度的加快能促进经济发展速度,支付环境建设能够促进货币流通速度,促进经济发展,而且不会带来通过膨胀。同时使货币流通效率更高,资金的收益效果更加明显。
(2)加强农村地区支付宣传工作,提高支付工具使用率。随着支付工具的不断创新要不断加强农村地区支付宣传工作,使得支付工具得以广泛普及并高效使用。通过支付环境建设、信用村镇建设的持续推进和金融知识的大力普及,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提高农村地区支付工具使用率,促进农村地区货币流通速度。同时,有效解决农民取款难、结算难和金融知识匮乏等金融需求问题。
(3)合理协调货币流通速度与支付环境建设相互关系。货币流通速度的提高也能够促进支付环境建设发展,所以加大对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同时,对支付风险做出防范,防止各种利用支付工具的诈骗行为。完善农村地区支付环境建设的同时增强农村居民的金融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和诚信意识。(作者单位为中国人民银行杨凌支行)
作者简介:李京鸿(1986.8-)女,陕西宝鸡人,本科,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杨凌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