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学生教学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2017-12-29 00:00:00李天航
今日财富 2017年25期

职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已成为职校教师乃至职业教育领域公认的问题。提高学生课堂专注度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目的。笔者在本文中仅对影响职校学生注意力的因素做简要分析,对策不做赘述。

一、学生自身素质的原因

因社会教育理念、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等原因,职校整体生源较普通高中质量差是不争的事实。就读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会被有意无意地贴上学习能力差、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长远教育规划的标签。有一项关于同地区三所中职学校近800名学生的调查研究就显示:学生厌学的比例达到71.4%,主要表现为想到学习就紧张、厌烦;有7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基础很差。而这些学生在中小学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欠缺,自我调节能力差,进入中职学校后学生的厌学情绪越来越重。

同时,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认同还没有达到普遍高度,处在职业学校中的学生只能把自己固定在次要劳动力市场,职业认同感较低、职业预期下降的情绪属于常见现象,得过且过、自暴自弃的情绪蔓延迅速。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学生从众心理作祟,自我约束力不断下降,极易造成对于前途丧失信心。鉴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过低的追求导致了学习动机的丧失,恶性循环,课堂注意力涣散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二、教学模式的局限

宏观上,近年来,教育理论、形式、规模都急速扩张,但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却并没有得到飞跃性的发展,大部分高职院校仍然没有摆脱学科性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上禁锢着教师的发挥,在学习方式上固化着学生们的实践性与创造性。现有的职业教育不能够有机地融入整个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体系内部上下不通,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的教育彼此无法融通,学生想要追求在技艺和学术上的深造却困难重重,职业教育被迫变成了“教育孤岛”。

微观上,课堂教学内容安排得不合理,也从客观上影响着学生的集中度。职校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尤其对基础课、专业理论课抵触,甚至到了厌恶反感的地步。学生先入为主地认为实践课比理论课更重要,对理论课极不重视。也有研究表明,学生注意力集中持续时间平均在20分钟左右,这与普遍认为的“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在35分钟以上因而将每节课时常定位40分钟”有着较大差异。如果不分轻重、水银泻地般把新知识在短时间内灌输给他们,会加深其对于理论课程的厌恶。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重教学实质而非形式,采用更接地气的讲授方式让学生接收教学内容,这是职校教育模式急需考虑的问题。

三、教师个体的影响

教育的基本理念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第一责任人,教师其本身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教师本位的缺失,是影响学生课堂注意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个人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专业教学水平和品质魅力。一项针对职校学生英语课堂注意力的研究显示,教师的内在素质对于学生课堂注意的影响比较大,尤其教学水平对学生的注意而言最为重要。教师专业知识的储备及讲授水平,正是教师基本素质的重要体现,关系到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丰富的文化知识不仅能扩展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广博的(文化)知识对于其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具有与本体性知识同等重要的意义。”

另一方面,教师的品质魅力对于学生课堂专注度也有着极大的影响。如果说教学水平是专业素养,是提高学生注意力的发动机,那么品质魅力就是润滑剂。教师的言谈举止、精神风貌、人格表现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试想,如果一个老师言行举止随意,上课时吞吞吐吐,犹如靡靡之音,听课的学生又如何能把握住重点,专注于课堂呢?

四、外部环境的作用

光线的处理效果与学生的体能以及教学效果有密切的关系,而颜色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也影响师生在教学中情感的交流活动,影响教学中师生的人际关系。教室布置的不合理,粉刷颜色的不合适,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一点在教学中往往被忽略。教室环境较差的班级,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女同学更为明显。心理不适会使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教过差。同样,学生座位排布、教室外噪音、其他同学的听课状态等,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学生的课堂集中度。

综上,主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其自身素质的影响;客观上,受制于教学模式、授课主体(教师)、外部环境等方面的约束。了解各方面影响因素,从而促成主管部门、学校、教师等各层面有针对性地改进职教政策、办学理念、教学方式等,将可能提高学生的集中度,达到提升职校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作者单位为江苏省无锡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