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是当前公司合作运用的典型模式,其能够克服传统财务管理效率不高和重复投入的缺点,能够提升企业整体效益,直观地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大型乃至特大型企业已经PPP模式作为企业重要的财务管理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我国老百姓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经济总体处于下行期,传统的财务管理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求。由此本文基于PPP模式下,对财务风险进行了一些探讨,并提出了一些管控措施,以期能够为国内企业建设PPP模式下财务风险管控提供一些经验和借鉴。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经济改革不断的深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意见》、《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等,这标志着运用PPP模式参与经济开发建设已经成为未来的趋势。而财务管理是企业集团管理的核心,但是由于PPP模式涉及领域众多,体系繁杂,相关的政策、规定散见于国务院及各部位规定的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之中,还形成较为完善的PPP法律体系,财务管理仍然面临一系列的风险。由此本文基于PPP模式下,对财务风险进行了一些探讨,并提出了一些管控措施,以期能够为国内企业建设PPP模式下财务风险管控提供一些经验和借鉴。
一、PPP模式概述
PPP模式起源于英国的“公司私营合作”的融资机制,是英文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字母的缩写,被称为公私合营模式,是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通过签署合同,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从而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确保合作顺利合成。该模式中,政府与社会主体建立起一种共同体关系,从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旨在以特许经营权方式,将部分政府责任转移给社会主体(企业),能减小社会主体的投资风险,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PPP模式是基于某个项目的基础上,由政府、营利性企业和非营利性企业形成的相互合作形式,从而实现“双赢”或“多赢”的目标。并且参与各方可以达到与预期单独行动相比更为有利的结果。PPP模式符合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宗旨,从总体收益上来说,社会主体所得到的效益比政府所得到的效益大。PPP模式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1992年的英国,对于工程的质量来说,英国政府普遍认为该模式具有提高的作用,减少了工程的造价。21世纪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各大国际组织大力推广“PPP”的理念和经验,如:联合国、世界银行、欧盟和亚洲开发银行等。由此截至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该模式已经取得了人们的一致好评,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013年11月,PPP模式获得了在我国推行的政策基础,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允许通过特许经营方式,社会资本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用,2014年初PPP模式在我国开始全面推进应用。截止目前,在推行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全国PPP项目投资规模达到了12万亿元,项目数已经超过1万个。但是PPP模式具有自身的运营规则和要求,具有很多的具体形式。在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推动各类资本上, PPP模式具有融合、优势互补的效应,能够提升公共服务效率,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
二、PPP模式下财务风险分析
PPP模式设计的初衷是以合理的代价将风险转移给另一合作方,政府和社会主体(企业)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旨在项目必须获得成功。从社会主体来看,为了获取特许领域的专享经济利益,其需要承担一定风险。从政府视角来看,其将以往从属于公共部门的风险分散化,摆脱了自己并不擅长的组织经济经营活动。PPP项目所处的环境系统动态会变化,周期长,利益相关各方的情况也可能变动,因此,风险分配贯穿于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同样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般来说,由于风险因素的识别与掌控会随着项目的推进和环境的变化而出现意外的变动,因此,风险分配不是完全固化的。这时候就需要参与方承担风险能力和意愿以及相应的厉害关系,并给为了实现风险的再分配,需要通过谈判来调整条款。从最终结果来看,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风险:
(一)国家政策变更风险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不断地发展,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对于经济建设的相关政策来说,政府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而很大程度上,PPP模式下,在投资建设过程中,其与政府联合投资项目类型势必会受到政府相关政策的影响。而项目的预期投资收益,在一系列政策变动中也会产生一定的变化。目前,我国推出了全新的供给侧改革政策,但在投资过程中,政府政策虽然能够有效的考虑的这一方面因素,但是其变化是不可改变的,应尽量将对预期收益的影响降到最低。
(二)不可抗力风险
在具体的PPP项目投资过程中吗,不可抗力的风险非常严重,主要来自于自然灾害、民众的反抗以及国家政府方面的风险,更甚至于是致命的。可以说,在项目投资建设过程中,战争、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以及民众、政府的一系列制约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否则会导致投资失败,带来投资建设方面的巨大失误。
(三)项目融资的财务风险
目前对于企业积极投身于PPP项目的投资建设来说,我国PPP模式投资项目是大势所趋,处于大力推广的阶段。而为了获得长期的、稳定的投资回报,技术实力强或资金雄厚的企业,需要加强对外投资。在投资项目管理过程中,这使得项目的发展不再具有财务可行性,可能存在项目管理失控的问题,导致投资项目失败。
(四)运营收益达不到预期风险
由于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在PPP项目运营过程中,极有可能存在很大的投资风险,导致投资项目不能达到预期效益。如:收益估算与实际相比存在很大的偏差。同时,同类投资项目的相继出现,也不能达到预期收益目标,导致投资风险的出现,甚至还会导致投资收益为零,直接导致投资失败等严重后果。
(五)政府的信用风险
在PPP模式下,政府的信用问题是需要特备强调的,其是与政府共同投资的项目来行,因此在投资过程中,有时也会出现政府信用缺失的情况。如:在招商过程中,过于强调投资方的利好条件,但是却不能有效兑现;不能按照合同条款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个别政府官员对工程建设项目,会利用其现有的权利进行一定的干预等等,都会影响项目建设的顺利有序进行,导致政府信用风险的产生。
三、PPP模式下财务风险管控的有效措施
(一)通过多元化的投资方式,尽量减少投资风险
首先,对于投资风险的控制来说,基于PPP模式下,要对投资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价,充分考虑其投资的可行性,尤其是要科学、完善的评估项目的财务风险,确定是投资的可行性,使其符合一定的投资标准。其次,尽量有了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不同的行业中,尽量采取分散性投资的方式,全面实施多元化的投资方式,尽可能地实现各个行业全面开花。并且,为了减少风险,要与相关的保险机构实施强强合作,避免一些高风险的PPP投资项目失败。另外,在PPP模式下的投资建设过程中,要实现与政府的联合投资模式,尽可能与政府机构共同出资,选择相对有实力的合作伙伴,从而有效的实现风险共担模式,与之形成一定的利益一体化,从而减少投资风险。最后,为了通过科学的分析方法以及分析途径,在进行PPP项目的投资建设之前,充分地考量和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并各方参与主体要共同协商相应问题与风险,共同面对,尤其要充分分析政府信用、国家政策和自然环境、环保等问题,将风险降到最低。
(二)科学管理投入资金,做好PPP项目投入资金的预算管控工作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为了全面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要进一步强化投入资金的科学管理。在PPP项目的投资建设阶段中,为了尽量减少由于工程工期问题而导致的资金浪费问题,需要有效的管理工程的施工进度。同时,还要科学有效的抓好经营以及管理工作,提高运营效率,尽快实现企业投入资金的回笼,尽最大努力提高项目收益。为了减少自己的浪费,要尽最大力度将资本的利用率提高到最高点,优化投入资金的资本结构。另外,在预算管控过程中,要进一步做好对于PPP项目投入资金的而预算管控工作,制定科学的资金投入规划。并且为了实现资金投入的科学分配,对于借款以及债券等要进行科学的统筹与规划,确保资金链条不出现任何突发问题,能够正常允准,从而有效地提高投入资金的利用率。
(三)建立并完善风险管控体系,将PPP项目的内控工作落到实处
首先,为了切实有效地确保项目内控机制的有效发挥,在PPP模式下,要将其内控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并完善PPP项目投资的风险管控体系,。同时要从企业经济收益的实际问题出发,树立一定的风险管控意识,针对项目投资风险作出一定的科学判断,全面分析PPP投资项目水平。另外,通过有效的系统控制,完善项目风险控制系统,将风险管理方法与企业的内部控制方法全面科学的结合在一起,从而避免影响企业投资收益的各种风险问题,建立起完善、科学、齐备的风险控制系统,确保PPP投资项目收益的最大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很大程度上,对于推进市政大工程以及公用工程来说,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不断地发展,PPP投资项目投资、建设和运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在投资过程中,需要充分可靠风险应对可能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尽量降低风险的影响程度,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给予进一步改进与完善。(作者单位为内蒙古春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