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企业如何实现员工价值

2017-12-29 00:00:00周盛
今日财富 2017年25期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对企业来说,这种“精神”就是企业文化。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金融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金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从“物质资源”转移到了“人才资源”。员工作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载体,从维护和保障员工的各项权益,到满足职工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帮助职工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已经成为金融企业求生存、谋发展所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重新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让企业文化散发人性的光辉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说过:“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如果把企业比作这支“芦苇”,只有人性的回归、人性的苏醒和人的创新,才能赋予企业灵魂和精神,才能成为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因此我们要纠正企业利益大于人性的思维,通过对职工的人性和人格尊重,来唤起他们对企业的热爱,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无私奉献。

从金融企业现状来看,肩负企业文化锻造之重任的,往往都是党、工、团组织,或者说是我们思政工作者。因此,我们要把以人为本、关注人性和尊重人格的理念,深深植入思政工作者的脑海,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来培植和呵护,以期我们的企业文化能够绽放更多人性的光辉。在企业文化的价值取向上,无论职工的出身贫富、地位高低、能力强弱,都首先把他当人来看待,尊重他们的态度、兴趣、动机、情绪情感,不在语言和行动上伤害职工的自尊心;要善于发现每个职工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认可和鼓励。讲究领导艺术,策略性地运用表扬与批评,多表扬,及时表扬,在公开场合表扬;也要讲究批评的方式方法,少批评,在私下场合批评,让表扬和批评真正起到激励和鞭策的作用,真正尊重职工的人格尊严要求。

二、多措并举助力职工价值实现,提升金融企业核心竞争力

金融行业同质化竞争的现象较严重,加之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金融企业迫于市场压力,通过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将压力转嫁到企业员工身上。但是员工的能力不同、资源不同、主观能动性也不同,这种简单的“一刀切”,往往会抹杀其自信心,甚至存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种自暴自弃的消极心态。作为金融企业的管理者,既要敢于下达“过河的任务”,也要能够解决“桥”的问题,为企业和员工的共同进步找到切实可行的路径。

实现企业文化的升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我们思政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而金融企业员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真正实现自我价值的实践活动,就是企业和员工共同进步的最佳途径。自我价值的实现需要是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指个人理想和抱负实现,个人的潜能最大程度的发挥。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的天性,每个人都希望在社会中体现出自身独特的价值和地位,都渴望得到他人关注和羡慕。对个人发展前途的渴望,在员工精神利益满足的层次中,占据重要地位。因为职工美好的发展前途,既是精神需要的满足,同时也为获得更丰厚的物质利益打下基础。

为了助力职工自我价值的实现,思政工作者要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促进职工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增强其自信心和对企业的归属感;要积极组织专业技能大赛、劳动竞赛等多种活动,让职工有更多的展示自我才华的机会,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开展评选优秀职工、安全标兵、科技能手等活动,营造出企业关爱职工、职工奉献企业的良好氛围。

三、积极推进民主决策制度化,主动激发员工智慧和激情

“去中心化”是当前市场经济的趋势,同样也适用于金融企业的经营管理。单纯由金融企业高管组成的决策层,开始被多种因素组成的新决策层取代,决策对象和决策方式都发生了变化。金融企业职工参与企业决策、管理的机会越来越多,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企业职工参政议政,共同参与决策管理,既是职工最高层次的精神诉求,也是企业运营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思政工作者们在有意引导和积极推动金融企业职工参与决策管理过程中,要首先以先进的企业文化为参照,发扬民主,在现有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代表大会基础上,全面推进“重要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运作”,必须由职代会、工代会讨论,并做出表决。让金融企业的职工逐步参与到企业“三重一大”决策中来,尊重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决权,有助于发挥民主的作用、为企业决策增加理性的成分,也让金融企业各项决策更“接地气”、更易于为员工所接受和执行,对企业“阳光”决策和科学经营有着重要意义。

《传习录》有言:“有根则生,无根便死”,企业文化就是一种“根”的文化。人活着就应该有一种忠于自我、忠于事业的精神,人活着就应该有一种主动承担责任、敢于燃烧青春的激情,而我们思政工作者应该以此为使命,努力帮助金融企业员工去实现价值、积极推进企业和员工的共同进步!(作者单位为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金融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