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及研究

2017-12-29 00:00:00毛小虎
今日财富 2017年25期

中小企业是我国社会经济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所以国家应该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群体,将其纳入到国家发展战略规划中,将中小企业扶持作为国家经济政策中的重要一环。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后,全球金融发展受到严重威胁,而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则被进一步凸显,所以本文就希望基于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中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来展开论述,深入分析我国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化解融资困境的方法对策。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被进一步放大,市场原材料价格成本、加工用工成本均不断攀升,中小企业原本不大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挤占,再加之其融资成本变高、融资路径变窄,也使得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逐渐恶化。在这种背景下,某些不堪重负的中小企业不得不选择破产倒闭,或者饮鸩止渴,选择了民间借贷这样更高利率水平的融资借贷方式来缓解危机。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

国家在2016年末对我国约4000家中小企业进行融资渠道调查,调查结果发现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均面临不同程度的困境现状。例如其中约75%的企业存在迫切的融资需求,需要通过外界资金补充来缓解经营发展压力,或者用于生产经营规模扩大或科学技术创新。这些需求都说明有效融资已经成为了中小企业自身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

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关注融资资金的量与利率灵活性。在调查结果中发现,企业对于融资问题最在意的就是利率水平与自己能够达到的融资资金量。同时,也有许多中小企业更加关注融资的高效性与便捷性。

中小企业非常关注当前的融资途径,有些企业选择了非银行金融机构,因为它能够快速为企业融资,但是这种融资途径所能融到的资金额度相对偏小。相比于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机构的融资额度更高,偿还期限也相对灵活,风险相对偏小。对比两种融资途径,中小企业偏向于选择正规银行等金融机构,它的抵押担保物要求更低,办理手续也更加简便,这也说明了中小企业在资金周转方面的捉襟见肘。

资本市场联合融资与IPO融资方式逐渐兴起,并深受中小企业青睐,它们重新定义了当前资本市场,多层次结构的资本市场逐渐成型。在新资本市场中,主板块、中小企业板块和基于创业模式的中小企业融资板块逐渐规范化,这也成为了新资本市场中的“新三板市场”。客观讲“新三板市场”扩充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也让中国资本市场的组成机构得以丰富。目前有约40%的中小企业非常关注IPO融资模式,甚至希望借助该融资模式寻求上市可能性,这也充分展示了当前中小企业的融资发展现状。

二、中小企业融资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挑战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面临挑战,因为社会上出现了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与社会贡献程度不对称这样的畸形现象,这说明中小企业已经深受金融危机影响。在这种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中小企业必须正面后金融危机时代挑战,变危为机。

1.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一方面他们受到市场信息不充分、不对称等问题影响,在风险识别表现方面相对孱弱,抗风险能力也不尽人意。就我国的《小企业经营与融资困境调研报告》相关内容来看,在对江浙沪地方的2300家中小企业调研后就发现,中小企业的经营压力大部分来自于劳动成本上涨、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以及融资途径变难等等。而且2010年前后上述指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以劳动力成本为例,2010年前中小企业的劳动成本大约为52.10%,而2010年以后这一数字就已经攀升到81.28%,上升幅度相当之大,多数中小企业不堪重负,生存压力越来越大。

2.融资越来越难。在经历了2008年次贷危机以后,后金融时代的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越来越难这一问题。国家为了抑制金融流动性偏大这一问题而采用了压缩信贷规模的政策,这也是出于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考虑。但这样的谨慎做法对于中小企业无疑是致命打击,中小企业更难从银行融资贷款,他们不但不能再享受到优惠利率,反而还要支付浮动利息。而如果中小企业选择抵押担保,则必须支付高昂的担保费用,或者通过低压资产评估费来实现融资,这些代表了中小企业不得不提高融资资本,面临更大发展压力。

(二)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机遇

当然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融资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同时也为中小企业融资带来了发展转型机遇。为了规避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加剧这一问题,国家政府也全面借鉴了国际经验,希望为国内中小企业融资带来有价值参考,推进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有效建设。

比如说,国家政府在近年来持续降低中小企业税负。例如2015年底前就对国内中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对于月销售额不足2万元的小规模纳税企业免征收增值税与营业税。而国家也在2012年开始提出并完善了财政资金支持政策,希望扩充中小企业专项资金支持,实现对中小企业健康融资发展路径的有效引导。这一专项资金规模已经从2012年的130亿元扩大到到2016年末的400亿元,而且还在逐年增加。

再一点,国内的中小型企业融资服务体系也逐渐成型,它一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信息,建立了专门的政府投融资平台,并通过平台面向中小企业传播扶持措施与融资创新办法,为中小企业所青睐。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也为有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提出了“一站式”融资产品顾问咨询服务,希望为中小企业介绍并提供最新金融产品信息,形成了专门为中小企业的金融信息汇集平台。这一平台也会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咨询服务,比如为企业量身定制策划融资服务方案,帮助他们更快获得大量融资。

而互助性担保体系的建设也作为政策性商业化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服务,该机构依托《中小企业法》、《担保法》、《中小企业投资法》,为中小企业建立了互助性担保信用体系,它解决了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鼓励合作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共同分担风险,这也从侧面提高了企业的融资效率,同时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解决方法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融资要从多角度思考解决融资困境问题,所以必须从多方面来考虑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

(一)中小企业需要强化自身资本积累

中小企业必须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对自身资本的积累。例如增加企业营业收入,抓住市场脉搏,不断开发新市场,生产适销且对路的产品,争取扩大企业收入。现有我国中小企业大多偏向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这实际上对企业增收是不利的,所以企业自身要寻求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不断扩大产品面向市场的覆盖率,在不断提升自我市场竞争力的同时积累大量资本,增强实力。此时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自然也会有所提高。

再一方面,中小企业必须利用好商业信用,强化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加速资金回笼,以此来提高自身商业信用。另外,可通过商业票据形式做到适当的延迟付款,保证所收入资金尽可能长时间为企业运营服务。可以讲,中小企业自由资本的积累是企业面对后金融危机时代融资困境的最基本自救做法,它希望以此来强化中小企业在应对市场风险时的免疫能力,同时缓冲他们当前面向银行机构融资难的现实困境,所以这是中小企业所必须把握并合理应用的。

(二)中小企业需要强化自身建设

中小企业需要不断强化自身建设,在成长过程中构建优秀的盈利模式和管理团队,保证自身拥有越来越强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在经过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洗礼以后,中小企业必须认清这一点,所以加强自身建设是首要任务。

第一,中小企业需要规范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这一点往往是过往中小企业所欠缺的,例如不对称的信息资源就容易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可信度的下降,在银行无法真实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情况下,中小企业本身是无法融资成功的。当前,国家政策开放,中小企业税负明显减轻,企业自身也要充分利用这一点来进一步发展自我,健全规范自身财务管理制度,通过健康公正的财务报表来如实反映企业真实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不断提高自身在财务信息方面的透明度与可信度,为企业能够成功融资奠定良好基础。

第二,中小企业领导者自身也要具备现代化先进的融资意识,例如要拥有良好的负债经营意识,学会用被人的钱来为自己赚钱,并用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企业融资问题,重新认知企业盈利与企业负债之间的相辅相成关系。同时,中小企业领导者必须拥有丰富的融资知识,要熟悉国家当前金融体制的改革进程,了解对各种融资工具的灵活使用,基于这些知识来思考自身企业的融资渠道拓宽途径。

(三)中小企业需要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

中小企业必须灵活思维,思考更多合理的、适合于自身发展的融资方式,比如传统的产权交易、政策融资、融资租赁、小额贷款、股权融资等等,根据自身量体裁衣,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当然,企业也要思考创新融资方式,比如本文中提到的“新三板市场”,企业可以借助这一新市场来把握契机,首先引导市场估值,拓宽自身的融资渠道,在新三板市场中敢于挂牌,提高自身股权的升值可能性与流动性,或者通过银行可接受的贷款抵押物来优化企业自身的银行授信资格。

也可以选择通过转型公众公司来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即通过新三板挂牌转型来成为公众公司,在连续交易中平衡企业产品的公允价格,利用新三板挂牌企业身份来寻找到高效的融资平台,为企业自身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也为企业未来进军IPO奠定扎实基础。

四、结语

一直以来,中小企业融资都是世界性难题,更是我国中小企业群体的焦点问题,所以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在基于地方政府的宏观调控基础之上,企业自身也必须多方面挖掘发展途径,寻找到适合自己融资发展的生存之道,解决融资困境问题。(作者单位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