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状况,不难发现事业单位还存在着会计核算制度不够完善的地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主要存在:执行力不够强劲、内部控制不够健全等等。如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以会计核算为中心,实行统一的会计管理,不断完善会计核算法律制度,在做好预算编制工作和预算管理工作的同时,完善会计核算体系,从多方面着手提高事业单位会计管理水平。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制度的不完善
会计核算制度的不完善,会给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专门的方法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记录、核算,通过财务核算体现单位真实的财务状况,是单位资金运用及使用方向的关键掌控者。所以说,会计也是一项对单位监督监管的存在。事业单位都应该被要求建立专门的会计核算单位,如条件不足,也应由专门的会计核算人员对单位的资金财产进行会计核算工作。而我国的事业单位会计基础薄弱,并没有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有少数事业单位建立财务管理制度,但也不够完善,很多只是更偏向形式化,并不能够真正的发挥它的作用,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这些问题都会很大程度的影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进行。
(二)会计核算缺乏约束力和执行力
即使有了会计核算体系和财务管理体制,缺乏执行力和约束力,会让这一切都变成徒劳。当单位开展一项具体的经济活动时,应提前做好预算工作,对各个环节的工作都需做好准备,预算的编制要结合单位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编制。在做好预算之后要按照预算严格监督工作工程中资金的流通状况,要严格的控制每一笔资金的流转,避免资金出现流失的现象。单位还要对基本支出和项目资金支出有明确的概念,不能将两者混为一体,更不能出现两者可以互抵互通的现象。重视对专项资金的使用,加强资金管理力度,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价值。
(三)会计核算缺乏依据
我国对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这一方面没有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所以事业单位在进行相关工作是较为随意,没有明确的规定就意味着没有被要求去必须怎样做,所以事业单位会适当的依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这两项制度实施。这就造成了各个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标准的不一致,所以不同的单位间会出现会计核算工作的偏差,甚至单位内部也会出现会计核算偏差。这样一来,就会导致账实不符、账帐不符等情况、无论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都缺乏可比性。同时,在年终决算时,单位需根据事业单位决算报表填报要求填列,及时报送。因会计核算依据不统一,导致财务人员年底工作繁重,决算报表填报过程问题频繁。
(四)内部与制度的不健全
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不健全,一方面是因为国家处于一个内部控制不断发展的阶段,在此阶段,内部控制是很不稳定的。另一方面,事业单位自身不注重内部控制的管理,没有建立财务监督机制,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人员并不能够严格的遵守一人一职、岗位分离的原则,而是一人身兼多职,并且对于会计相关事务的交接中并不能够严格按照要求做好每一个步骤。这样,就不能有效的发挥会计管理作用,很多不良现象也会因此而生。
二、建立完善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有效措施
对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单位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及时的处理,应杜绝铺张浪费、胡作非为等行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事业单位会计管理问题,就应该建立有效的会计核算体系。为提高资金的利用率,要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去建立会计核算制度,完成会计核算工作。
(gqLg+zRkTuFbPABpZU+e/ClYfeI5xJk+6qklLKScZtg=一)实施以会计核算为中心的会计委派制
以会计核算为中心的会计委派制就是指事业预算单位可以不单独设立会计、出纳岗位,会计、出纳统一转到会计核算中心,可以在会计核算中心进行会计核算相关业务的展开。这样就会大大加大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也会减少他们的压力,提高公信力。因为不再受上级领导的压力,可能更自由地发挥水平、高效地完成工作。两一方面,将会计核算工作与被委派单位分离,也提高了预算单位财务支出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二)实施统一的会计管理
实施统一的会计管理,即将单位所有的收支都纳入财务实行统一核算。有些事业单位独立机构众多,有些款项的收支不通过财务,自行收支。这样就导致财务核算信息不完整,信息反应不真实,也无法做到有效监督。纳入财务实行统一核算,任何一笔财务收支都会经过会计核算中心,这样就会使得各独立机构的工作更加透明化,收支更加合理化。在此过程中,会计核算中心同时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一方面,加强了会计核算监督管理;另一方面,能够减少影响财务收支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因素。避免乱收费的存在,减少资金的流失,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会计核算更加准确,提供的信息也更加全面,反正的财务信息也更具有真实性。
三、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建设
(一)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制度
法律法规的完善对任何工作都是很大的保障,会计核算更是如此。会计工作需要有一定的法规来支撑,这样才会使会计工作更加科学、合理,才能保证会计工作的真实有效,从而发挥它的真正作用。所以应该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使会计工作和对会计工作的监督变得有法可依,提高会计工作的严谨性、科学性。对事业单位的发展也会是很大的一个帮助。因为只有这样,会计工作者所提供的信息才确保可靠,单位才能依据这些信息去客观真正的了解自己单位的情况,再及时去发现工作中依旧存在的不足并研究相关对策。除此之外,还要梳理单位负责人法律和岗位的责任意识,让他们能够清楚地认识自己的行为,并且明白自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二)加强财政预算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对于事业企业,财政预算也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事业单位要加强对财政预算管理的重视,完善财政预算管理体系。为了避免会计科目的混用,实行公共财政管理,就是通过建立国库单一账户进行管理工作。事业单位应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在推动事业单位管理水平提升的同时,也有利于我国财政的节流。
(三)构建是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制度
很多事业单位并没有真正的认识到成本核算的重要性,一个科学的有效的成本核算,不仅能让单位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稳定发展,更能为单位带来额外的利益收入。事业单位的财政部门掌握着整个单位的财政信息,那么就要充分合理的运用这些信息,如何运用呢?就是通过财信息的整合分类总结,做出科学合理的成本预算,然后保证项目设计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严格控制成本,要杜绝成本浪费,实现资金运用效率最大化,加强财务部门对成本管理的控制。只有提高成本的利用率,才能保证单位其他资金的流通性的良好,促进各个环节中资金的良好运转,促进财政运营的良好循环。
(四)强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怎样做到强化单位内部控制呢?这要从工作性质、特点等不同的方面入手。必须保证事业单位内部人员岗位职责的落实,保证一人一职的原则,保证会计工作的合理性。完善收支环节的审批和相互监督,杜绝弄虚作假现象的存在,杜绝浪费现象的存在。要求财务工作人员强化职业操守,各项工作的开展都必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来执行。事业单位要从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并把内部控制纳入信息系统。及时与财政对账,通过本单位资金使用明细与财政支付资金的核对,做到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做到双重监督,确保财政资金应用的有效性。(作者单位为徽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