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于东方管理文化的东方管理思想是东方各民族优秀的管理文化在历史沉淀中形成的宝贵文化成果,对于弥补我国企业当今生态管理建设的不足具有重要的借鉴与指导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东方管理思想的内涵,结合我国企业生态管理建设存在的问题,从内部管理与外部环境两个层面出发,同时融合东方管理思想的精髓,提出了基于东方管理思想的企业生态管理模式构建的建议。
一、东方管理思想概述
东方管理思想是一套以“人本观”为核心,包含“学为治行和”五个方面的管理体系,是东亚国家及周边地区的管理文化相互融合与发展,并吸收了西方优秀管理文化的产物。
二、我国企业生态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生态管理意识淡薄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企业,无论是国企还是私企,生态管理意识都相对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不重视生态建设与生态效益,忽略企业的社会责任,往往以经济效益为企业的发展目标,缺乏从长远发展角度考虑的生态管理战略思维;二是企业的中低层管理者以及普通员工缺乏参与生态管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往往以工资绩效或本部门业绩为目标,缺乏整体战略思维和企业归属感,加上缺少企业高层管理者对生态管理的指引,他们很少会对生态管理投入精力或建言献策。
(二)生态管理体制不完善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引领下,我国目前部分企业虽然有一定的生态管理制度,但该制度在完善程度以及执行力度上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生态管理内部制度不完备,缺少完善的管理流程及反馈监督渠道;第二xJiWfco0UoHqlvneH0ECyaLbtFZPZu/m5zRuzuD6Aq4=,人员配备不充分,缺少各级人员间相互协作与配合。我国不少企业缺乏专业的生态管理技术人才,企业管理者、普通员工与专业人员之间的素质有待提高,他们之间的协同合作机制有待加强;第三,权责划分不清,生态管理制度执行不到。生态管理应该依靠生态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生产采购部门等部门的协同合作,由于我国企业目前在生态管理方面对于部门职责划分不到位,相关部门间对责任认识不清,生态管理制度执行力度严重不足。
(三)缺乏有利于生态管理的外部环境
完善的立法制度、健全的政策支持以及监督有力公民意识是企业完善生态管理的重要外部环境保障。然而,目前我国企业生态管理正处于起步阶段,我国法律制度中关于生态管理的立法相对落后,与国际生态管理法律体系不能接轨。同时,生态管理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政府部门缺少有效的支持企业加强生态管理建设方面的政策。除此之外,我国公民虽然生态意识不断加强,但对于企业生态管理的现状与责任知之甚少,导致我国公民不能有效的行使监督举报权利。
三、基于东方管理思想的企业生态管理模式构建建议
(一)以人为本,确立生态管理意识
企业应该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意识,把人和思想引入生态管理中,引导企业各级管理者及员工形成生态理性思维。首先,企业应加强生态管理人才引进,为企业注入全新的生态管理活力。其次,企业应注重员工培训,鼓励员工加强生态管理学习,积极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生态管理理念,主动为企业生态管理建设建言献策。最后,企业应注重绩效考核的公平性与合理性,并将生态管理绩效因素纳入其中,从而真正实现生态管理的“人和”,努力为企业生态管理建设以及长期发展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
(二)德合共赢,优化生态管理制度
“以德为先”、“道之以德”是企业生态管理制度制定有效、执行有力必须遵守的前提条件。企业在优化生态管理制度时,应该注重以德服人,公平公正的管理行为、奖罚分明的管理制度、宽严适当的管理方法以及行之有效的执行渠道是企业生态管理制度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同时,依靠诚信求实建立领导者的权威也是完善企业生态管理制度的重要保障。只有德合,企业与员工、生态与经济才能实现共赢。
(三)天人合一,营造和谐外部环境
企业生态管理建设离不开经济及社会环境的支持,努力构建“天人合一”的外部环境是包括企业、政府、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在内的社会各界协同合作的目标。第一,立法部门必须加强企业生态责任立法工作,努力健全生态管理法律制度,为生态建设提供法律准绳,严厉查处阻碍生态建设的违法犯罪行为。第二,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生态建设政策约束与支持,积极引导与支持企业加强生态管理、落实生态责任,严厉打击破坏生态建设的国企及私企。第三,社会公众应该加强对企业生态管理的关注,合理的利用信息公开及监督举报平台,为营造“天人合一”的外部环境贡献力量。(作者单位为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