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税收统筹问题与对策

2017-12-29 00:00:00孟春雷
今日财富 2017年26期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税收的优惠、弹性可以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规避企业涉税风险、提高经营效益。在实际情况中,企业的税收统筹因认识管理的不足和人员素质的制约导致税收统筹不能有效实施,这就需要我国企业能正确认识税收统筹的意义,确保税收统筹方案的顺利构成。税收统筹是在我国税法的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实施的,是纳税人从各种纳税方案中选择的税收利益最大方案的决测,税收统筹是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进行制定的税务方案。

一、税收统筹对企业的重要意义

税收统筹是指纳税人在税法规定范围内,以遵守税法为前提,根据会计原则行使纳税人权利。利用税法的税率、税目、起征点和税收优惠政策对投资、理财、经营、消费、财务核算等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减轻税负、优化税收结构。企业税收统筹的目的是减轻税收成本,谋求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发挥税收价值。我国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初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税收制度的建立帮助了中央政府对宏观经济做出了强有力调控。现如今,国民经济已经进入了低速增长期,高税负阻碍了企业发展的脚步。当前我国政府为了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频繁的出台了一系列税收政策,以扶持企业度过难关。

企业进行税收统筹的原因体现在三个方面:虽然我国税收制度逐渐完善,但我国税目、税种、和税负任然存在很多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当前社会的平均利润率在不断下降,企业的获利空间越来越小;随着税收法制的完善和涉税案件处罚力度的加大,税收的征管水平和企业的税收风险不断升高,企业经营管理离不开税收统筹,因此我们要重视税收统筹在企业中的应用。

税收统筹对企业的资金流动有重要影响。我国税法明确规定筹资方式会影响到企业获取资金和成本列支,税前列支和税后列支对企业的税收负担有着一定的干预;投资的地点、行业也会对企业税负产生影响,企业要认真进行统筹;要明确资金的运转周期,保证在纳税时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支付。在涉及到利益分配的过程中,企业时刻都在受到税法的制约,人们的纳税观念逐步增强,企业财务管理离不开税收统筹,税收统筹能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经营理财能力,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稳步发展提供保障,税收统筹关系到企业的声誉形象,诚信纳税是企业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企业偷税漏税,会影响企业的良好声誉。按时进行纳税统筹能够保证账目清晰、纳税申报正确、缴税资金充足,树立企业声誉。开展税收统筹追求经济效益,企业的经营成果是由税收负担决定的,税收具有无偿性,税收统筹、节约税款是增加企业净收益的有效途径。开展税收统筹可以掌握我国的相关税收,最大限度减小税收风险。因此,税收统筹是创造企业价值的重要手段,对做到企业效益最大化有着重要意义。

二、当前企业税收统筹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企业统筹意识不足。首先,企业的高层人员对税收统筹缺乏理性认知,容易将偷漏税和税收统筹进行混淆,不明白国家税法中税收统筹的立法意图。其次,企业的高层人员对税收统筹的创造价值认识不够,很少把税收成本当做业务决策来考虑,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最后,企业的高层人员对税收统筹空间认识不足,大多数围绕税收的优惠政策做文章,不能完全发挥税收统筹的有力因素,缩小了其应用空间。

(二)税收统筹的收益分析不够。企业在进行税收统筹时,盲目的进行节税,没有考虑到企业是否会因税收统筹方案的实施造成税额减少。因此部分税收统筹破坏了企业的经营流程;还有部分税收统筹出现了避税现象,失去了正常的企业管理秩序,得不偿失。

(三)税收统筹的着力点的不明确。税收统筹并不是对所有税种都可以进行统筹,有些企业没有对涉及的税种进行分类,把税基最小化,使企业享受到最低税率。企业在进行税收统筹时,把握不好统筹的时机,往往在项目完成后才对公司的账目进行统筹,这种被动工作对企业的节税起不到很好的效果。

三、改进中国企业税收统筹的策略

(一)要把对税收统筹的认识作为前提。企业的工作人员要明确税收统筹不是偷税漏税,国家税法中明确提出了税收统筹符合法律规定,是企业的正当权利。企业财务人员要充分理解税收统筹能够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把其应用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完善企业的税务管理制度。

(二)把税收统筹的相关知识作为基础。企业的贸易方式在不断创新的同时我国的税收征管越来越细化,流程也变得日益繁琐,这就要求财务人员不仅要精通税法、理财,还要充分了解金融、投资、物流等专业知识。在对企业税务整理时,会用到统计方法、数学方法、税收知识、会计知识、经济知识、管理知识等,企业相关人员要搜集与税收统筹相关的税务资料,提高企业的税收管理。

(三)遵循税收统筹的基本原则。企业要熟悉税收统筹的技巧,把握好统筹的几个关键点:作为纳税人要自觉纳税,遵循法律法规,合理的进行税务统筹;企业在税务统筹实施前要取得司法机关的认可;企业统筹方案要在固定周期内进行更新完善、及时进行调整;企业要考虑到统筹后的节约下来的税务利益和进行统筹时的投入成本是否合理,不要得不偿失给企业带来负担;财务统筹要遵循“财务通则”,企业统筹要明确地区规定,遵循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的规章制度,合法进行税收统筹。

(四)抓住税收统筹的重点。不同税种的统筹重点不同,比如,房产税的统筹重点是减少房产税基,在经济事务中把固定资产和代垫费用最大限度的进行分离,降低房产价值;个人所得税的统筹重点是享受国家最低税率,统筹时着重对奖金、工资分配及日常福利进行均摊,实现享受个人所得税的低税率政策。统筹重点不能死抓国家优惠政策,比如,企业所得税将地区优惠政策改成了产业优惠。新税法的合理性、真实性特点给企业带来新的统筹空间,其统筹重点就在于企业财务的规范管理。比如,会议费、广告费、入账票据以及企业的财产损失和员工费用等。

(五)重视税收统筹的事先预测。税收是根据企业经营的账务记录来进行计算分析的,存在滞后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事先对税收政策进行调查记录,以此研发出对企业有利的经营方案,经营方案经过确立后,不能随意更改,因此税务的前期检查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税收统筹应全面对税收制度进行考量、周密的布置税务工作,如果在国家征税过程中试图改变纳税义务、就可能被司法机关误认为涉嫌逃税,损害企业形象。

(六)加强税收统筹的部门协作。税收统筹离不开企业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企业经营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经营成本的应用,税收统筹要对企业的成本费用进行评估,因此企业各部门都要参与到税收统筹中,只有各部门通力协作才能制定出最为合理的统筹方案,企业的财务人员要对统筹的优点,必要性加进行宣传,加强部门协作的流程建设,保证企业顺利开展税收统筹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四、结语

财务人员要丰富自身的财会、税务专业知识,主动对我国的法律环境进行调查,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市场竞争力进行了解,做好税收统筹。在企业经营业务制定、收入取得,纳税义务形成前,做好统筹方案,帮助企业减轻纳税成本,使企业在当前严峻的宏观经济发展形势下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同时, 科学有效地开展统筹工作能建立企业的经营意志、推动宏观调控对实体经济的适应,为我国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为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