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枝生态农业产业带建设的研究

2017-12-29 00:00:00阳西西林建忠徐丽红
今日财富 2017年27期

农业产业带即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是指在区域性得天独厚的气候地理条件下,立足当地农业资源、农产品品种和基础优势,以产业化为基础、效益为中心、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农业组织新模式为纽带,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和提升竞争优势为目标,形成具有某种特色和相当生产经营规模、主导产业和相关产业有机协调持续发展、空间上相对集中连片、主要生产优质专用农产品的优势区域。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带,是六枝特区以“把生态做成产业、把产业做成生态”为主线,针对农业发展滞后先天性劣势,立足六枝特区特色优势,为引领六枝特区农业快速健康发展,实现“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总目标而作出的新的选择。

近年来,经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六枝特区正在加快培育极具区域特色和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的生态农业产业带,随着这些产业带的建成和发展壮大,六枝特区农业产业化进程、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都将进一步加快。但由于六枝长期经济发展滞后,生态农业产业带的建设面临着诸多问题,为此,我们走访了六枝特区农业局并选取六枝特区五个乡镇进行了专题调研,在调研基础上,对当前六枝特区生态农业产业带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作深入剖析,并对如何加快农业产业带建设提出对策建议和措施。

一、六枝生态农业产业带建设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效途径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承包经营已经走了30 年的历程,促进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但同时也逐渐产生农业产业结构不协调、市场化集约化程7f0gSXmC9DVorOqXLOKfIw==度不够、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镇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建设生态农业产业带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效途径。生态农业产业带的建设,可以将分散的经营主体即农户,分散的生产要素如土地,分散的产品最大化的集中,在农村进行整体布局,发展规模生产基地,市场化经营,集中优势资源,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

二、六枝特区生态农业产业带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六枝特区以“三变”改革引领六枝经济发展,通过引进企业、采取“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培育和发展品牌农业。有力地促进了生态农业产业带的建设。目前,六枝特区正在着力打造的生态农业产业带包括茶叶、特色水果、瓜果蔬菜、畜禽、中药材等五大类产业带,已发展产业基地121.26万亩。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格局逐渐形成

立足多样化的资源气候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六枝特区农业逐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格局。已经形成和正在培育的特色农业产业带有:

1.牂牁-郎岱九层山生态茶园、落别-木岗万亩茶叶基地、月亮河乡2万亩茶叶基地。目前六枝特区已形成部、西部、南部、北部、中部五大生态茶叶带,打造了“九层山”、“牂牁江”茶叶品牌。全区茶叶种植面积达22.05万亩,具有规模化、标准化茶叶加工厂15个,建立起“种产销”一体的完整配套产业链条,茶年产量达2000吨,茶叶年综合性收入1.5亿元以上。

2.大用、银壶、落别、九龙社区形成以车厘子、玛瑙红樱桃为主的特色经果产业带,现有面积 7 万亩;以郎岱、中寨、月亮河、龙河、岩脚、落别、大用为主的猕猴桃产业带,现有面积2.9万亩;以牂牁江风景区为中心,以牂牁、中寨为重点形成以柑橘、柠檬为主要品种的精品水果产业观光带3.8万亩。以新窑、堕却、洒志、郎岱为主的优质核桃产业带,种植面积突破30万亩。

3.结合地域特色建成商品蔬菜基地5.41万亩、刺梨10.82万亩、油茶及花卉苗圃种植4.29万亩、中药材及红豆杉种植11万亩。

4.以牛场乡云盘村为主的优质肉牛养殖基地,以箐脚村为主的香猪养殖场、以大箐村为主的绿壳鸡蛋养殖基地。目前建成大型规模养殖场3个,畜牧业增加值达4.36亿元。

(二)种、产、销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

围绕“三变”改革新模式,根据气候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市场变化特点,探索创建多种产业发展新模式,包括“公司+合作社+农户”、 “公司+基地+农户”、 “平台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建设规模化生产基地,以及“种植+生产+销售”一体化的产业运作模式,推进六枝生态农业产业带建设。各种类型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成长壮大起来,有的已经初具规模并取得较好的效益。目前全特区共拥有郎岱现代农业综合产业示范园区、六枝大用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六枝特区牂牁江农业观光示范园区、六枝特区生态高效茶叶示范园区等8个省级农业示范园区,完成投资29.24亿元,总产值22.2亿元。省市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3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07家。2016年底全年农业总产值达55.83亿元。“三变”改革带动农户26万人,吸纳就业13.3万人,尤其是农村专业合作社极大地吸纳了贫困户劳动力就业,农村专业合作社依然成为农业产业化链条上联接农户与企业、农户和市场的充满活力的新主体。

(三)特色产业市场竞争力大幅度提升

农业产业市场竞争的基础是优质优价,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是关键。六枝特区实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实施农业标准化管理,打造知名品牌,特色产业市场竞争力大幅度提升。六枝特区获得无公害农(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44个、绿色食品2个、有机食品3个、地理标志产品5个,全区无公害产地面积达21.5万亩。“岩脚面”、“落别樱桃”、“月亮河鸭蛋”、“牛场辣椒”、“六枝龙胆草”等6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积极组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参与国内优质农产品的推介活动,打响品牌知名度。

三、六枝特区生态农业产业带建设存在的问题

六枝农业产业带建设在政府、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的携手合作下,积极发展品牌农业,打造特色农业名片,农业产业竞争力明显提高。但是在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农业产业发展中政府过度干预,产业发展具有局限性。近年来,六枝特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发展,针对农业发展严重滞后,传统农业占主要地位的状况,以全市“3155工程”农业产业化工程为抓手,推出一系列促进农业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包括产业扶持、贷款贴息、融资担保等方面的措施,一些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快速成长壮大,农民收入大幅上升。但是农业产业发展中政府过度干预,同样成为产业发展的掣肘。例如农户种植什么作物,养殖什么禽畜都由政府说了算,农户不配合时,甚至出现暴力拔除农户农作物的事件。然而在产业发展方面却缺少科学合理规划指导,例如市场信息服务方面明显缺失、市场开拓服务不足,许多特色农产品无法打开销路。

(二)生产加工流通环节薄弱,产业发展后劲不足。樱桃是六枝特区着力打造的特色产业之一,樱桃种植面积樱桃面积7万亩,年产值达到1.25 亿元。樱桃皮薄肉嫩,采摘期短,采摘后的贮藏及运输困难,商品保质期极短,保鲜难度大,樱桃产品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加工转化,就完全失去市场价值。但我区没有包括樱桃、杨梅在内的特色水果,和包括食用菌、番茄等蔬菜保鲜的精深加工技术和配套设备,因此特色果蔬产业面临的市场风险很大。

(三)农业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很多。特别是气候多变、技术短缺、农作物疫病、劳动力素质不高等问题十分突出,不利于产业健康发展。

1.“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使六盘水获得“凉都·避暑天堂”的美誉,但也对农业产业发展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制约,雨量多、雨季长,冰雹天气多;喀斯特地貌蓄水困难,水土流失严重;阴雨天多,作物生长的光合作用不充分,农作物晾晒、储藏不便。例如今年夏季大用车厘子基地、落别的樱桃遭受两次强烈的冰雹大风天气,给车厘子和樱桃造成严重损害,基地车厘子几乎绝收。

2.自主开发能力有限。六枝特区不具备较高水平的技术研发中心、相应的科研技术人员,缺乏自主开发能力,种子种苗的培育、病虫害的防治以及先进技术推广都难以进行,制约着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快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带建设的对策建议和措施

着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布局结构。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导,“三变”改革为主线,从市场需求出发,大力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推动六枝特区生态农业产业带建设。

(一)要以市场为导向,遵循农业产业发展规律。农业现代化是解决六枝特区农民、农村、农业问题,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 六枝特区由传统农业过度到现代化农业必然需要政府的有效引导,需要政府转变观念、建立机制、财政扶持、完善监督执法、政策措施配套,但政府不能在农业产业发展中充当唯一主体,市场才是农业产业中起决定性的主体,让市场力量引领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布局结构,因此政府必须激活市场在参与农业产业带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要强品牌。品牌在21世纪无疑已经成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品牌的竞争力成为提升企业形象及增加企业赢利的关键。新西兰奇异果品牌Zespri®佳沛是全球奇异果市场中广受认可的领袖品牌,在国际奇异果市场上的占有率可达33%,全球销量高达9.4亿美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六枝特区应充分发挥“中国樱桃名县”、5个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效应,对品牌定位、管理和延伸纳入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提高品牌的无形资产价值和影响力。使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以“三品一标”认证作为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和品牌打造重要手段。不断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增加品牌核心竞争力,提升特色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同时,为品牌注入情感和情怀,例如年轻人热衷的时尚新鲜,中年人追求的品质与品位,老人年偏爱的乡情与乡愁,进行市场细分,树立品牌形象,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情感。

(三)要拓功能。农旅一体化是生态农业产业带的发展趋势,也是六枝特区发展山地特色旅游的重要一环。集“旅游、休闲、观光、农家乐、农耕采摘”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农业产业带,深入挖掘少数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古镇文化、历史文化,拓展农业产业带功能。在积极发挥农业生产功能,经济发展功能的同时,超前谋划,统一规划,做好各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区定位,通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基地改造等途径,赋予农业产业带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寄情山水、体验生活的新功能。(作者单位为中共六枝特区党校)

课题名称:六枝生态农业产业带建设的研究;课题编号: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