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第二课堂艺术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高校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校园话剧是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形式之一,但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发展面临较大瓶颈,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及校园话剧的发展和现状,以我校传统戏剧、话剧传播与实践教育的培育项目个案为例。探索如何通过借力校园话剧,推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提升高校第二课堂中艺术教育品位。
一、高校第二课堂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寄予期望。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提出一系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注意教育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将美育提到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度,是对于艺术教育重要作用的深入阐释,是我们今后加强艺术教育事业的重要指导,要求我们把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艺活动之中。
高校第二课堂教育,指课堂教学形式以外的教育实践活动,其与“第一课堂”公共类课堂教学共同构成学校的公共教育体系。第二课堂教育大致分为四大模块:科技创新、思想引领、文体艺术、社会活动。当下第二课堂教育项目活动繁多,但各高校在设计第二课堂教育项目活动时,忽视学校历史渊源以及研究定位、开展形式老套、内容乏味的活动 部分高校将第二课堂教育简单地理解为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无法与学科教育、学生培养等工作联系起来协同开展。
二、高校校园话剧现状
话剧作为一种艺术教育,在校园文化的建设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校园话剧可以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同时校园话剧大发展也出现瓶颈:缺乏原创剧本、缺乏专业指导、缺少经费支持等困境。面对这些问题,我校第二课堂教育特打造精品培育项目解决经费来源问题,鼓励在校教师参与项目,发动全校学生参加,并聘请专业指导。
三、借助话剧培育精神文化建设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按照新基础教育理论,以学科教育为主的课堂教学,是为教育服务的,学科育人价值,不仅要体现在知识教学上,同时还应具备思想品德教育及能力与个性发展的基础功能。比如:组织校艺术团曲艺队成员演绎《一个岛一个兵》,整个小品只有三个人物,守岛战士李小海,某部队指导员,来访的女记者。对一名守防战士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深层次的挖掘,守岛战士的生活是孤独寂寞,对平日再熟悉不过的小生物、甚至无生命的介质都可能成为他的朋友。在单调乏味的生活中表现李小海生活态度的积极乐观。同时用独特的方式告诉人们,荒无人烟的海岛并不只是他一个人坚守,边防军人的职责就是对祖国的热爱。“一个岛”的意义已经超越其本身。“一个兵”也代表了保家卫国的那支光荣的部队。用写实的故事改编成生活小品演绎一个当代军人保家卫国的精神。再比如通过课堂理论教学视频教学编写军事题材类的小品,可让艺术团成员演绎也可学生自己报名参加演绎,学生即站在观众的角度又作为一名演员的角色,能较快的进入到所规定的情境当中,更进一步的熟悉所演的小品表达的中心思想从中要传达的国防知识要点。任课教师需对小品的小演员们进行表演上的点评以及主题思想的分析,组织针对性的讨论,达到娱乐型教学等。
我校也试探性将小品小戏引进课堂汇演一周,打破传统授课方式,教育意义直观又深刻。如道德法治剧哑剧小品《自习室的故事》通过六名同学肢体表演在校学生在教室的种种,矛盾发生、矛盾化解终在一个场景解决。该小品在我校多次演出,以幽默诙谐的表演方式告诉在校学生文明自习的道理。小品《丑娘》讲述一位嫌弃自己母亲长的丑的一位当代大学生,最后如何感到羞愧的故事。
以我校校友支教故事为背景创作小品《不离开》,话剧《毕业?毕业!》,《大学青春梦》在我校获得了广大同学的关注和热捧。这些作品无一例外都以艺术手法来表现,使大家在感受艺术魅力的同时,更体味到了创新,陶冶了性情。
艺术是为高校工作增添色彩的,它与科学就好比车之两轮,二者在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过程中缺一不可。在艺术教育实践过程中,很多高等学校还存在很多不足,面临很多挑战,在对如何推进第二课堂教育创新的研究迫在眉睫。高校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校园话剧是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形式之一,但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发展面临较大瓶颈,通过一系列实训、实践,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话剧的魅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对艺术的鉴赏性。在进行剧本学习、剧本创作、剧本编排的过程中无形的起到了思政教育并提升高校第二课堂中艺术教育品位。(作者单位为景德镇陶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