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干部作为高校运行中的特殊群体,它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是班级的核心和带头人,其在促进班级稳定、维护社会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干部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不仅影响着学校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反映了学校的整体素质。本文主要是在分析学生干部培养重要性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学生干部培养的策略。
2016年12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要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教育的全部过程,实现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对于高校而言,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学生干部的作用必须凸显。学校应该不断完善学生干部培养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强化学生干部的带头引导作用。
一、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学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学生干部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他们首先是由学生选举产生的,代表学生的广泛利益来进行班级的管理工作,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学生干部肩负着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桥梁,要及时把学校、老师的任务、要求传达给学生。通过对学生干部的培养,让学生干部树立较强的服务意识,强化学生干部的带头引领作用,能够向老师反映学生的情况,帮助学校各部门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确保学生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
通过对学生干部的培养,提升学生干部的纽带和引导作用,强化学生干部与老师、学生的沟通能力。学生干部的良好纽带作用,能够在学校、任课教师、班主任老师、辅导员、学生之间起好很好的协调作用,能够把学校的政策、老师的任务及时、准确的传达到学生群体之间,并且能够确保得到有效的执行。同时,学生干部能够把学生的心声和呼声反映到老师、学校的层面,让相关的部门、领导能够及时了解情况,满足学生的需求,构建良好的校园氛围和校园环境。
二、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学生干部选拔机制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选拔是高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科学规范的选拔机制和程序是工作开展的基础,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干部的整体质量和运行成效。首先,制定合理的选拔规则。学校应该根据学生各部门的工作特点和实际需求,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制定出合理完善的学生干部任职资格,鼓励引导学生进行志愿的选拨和相关准备。其次,优化干部选拔的基本原则。在学生干部选拔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公正、公平、民主集中的原则,在竞选的过程中坚持择优录取的原则,要综合学生的道德品质、沟通能力、政治信念等进行把握,最大限度的做到科学规范。再次,严格筛选程序。在学生干部候选人报名之后,一定要结合学生班主任、学生任课教师的意见进行人员的筛选,对于一些上课不积极、品质不好的学生坚决拉入“黑名单”,确保学生干部的“纯洁性”。
(二)强化对学生干部的培育和引导
选拨是学生干部工作的第一步,通过严格的程序选出学生干部之后,接下来就应该制定合理完善的培养策略,对学生干部进行全方位的培育和引导,提高学生干部的整体能力和水平,凸显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中的重要性。首先,,制定系统的培养计划。学校团委应该对新入职的学生干部进行培养,邀请有着丰富学工经验的老师、高年级的学生干部进行专题讲座,强化对新入职学生干部的能力培养,其次,要积极让学生干部走入自己的负责岗位,真正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不断强化学生干部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工作水平,提高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再次,建立学生干部培养的长效机制,积极开展素质拓展活动和心理健康培训,强化学生干部的心理素养,真正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三)完善高校学生干部的考核机制
首先,要坚持多元化考核。在对学生干部进行考核的过程中,不仅要对任职能力进行考核,还应该对学生的政治素养、心理素质、道德水准、专业能力、学生评价等多方面进行考核,多角度、全方位的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真正形成对学生干部的科学评价。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学生干部要及时“清理”,确保队伍结构的合理性。其次,高校应健全对学生干部的考核机制,完善学生干部监督管理制度,定期监督考核学生干部工作,对于学生干部群体中不符合干部做法要求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并对相关干部进行教育引导。再次,健全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应建立一套合理、易于操作的考核体系,制订出明晰的考核条例,从学生的德、能、勤、绩等多方面进行立体交叉的综合考核。(作者单位为白城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