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新路径

2017-12-29 00:00:00盖金龙
今日财富 2017年28期

当代大学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教书,更是育人,要让大学生们学会更多的科学知识,更要懂得怎样与人相处,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的人。本文就养成教育的内涵、养成教育的意义以及其教育途径为研究内容,以期能为大学教育中的“教书育人”提供有效的帮助。

一、养成教育的内涵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老先生认为:“教育即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这种良好的习惯指的是在一个人比较自然的状态中,可以不用依赖意志力和思考能力就可以生成好的行为,好的习惯。同时,老先生还认为:“不管学生们处于哪一个阶段,所有教师的任务就是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由此可见:养成教育的指的是:教育者通过课堂教学、社会活动,对学生们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训练,使学生们的言行举止高尚化还有人格化。

事实上,养成教育因为其教学过程的特殊性,需要长期的培养和训练的过程,然后经过受教育者去反复实践,磨锤自己的意志品格。在大学教育中,大学生们能够将学校的校风、校纪、良好的学风自觉践行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就代表着养成教育实施的成功。

二、养成教育的意义

养成教育作为大学生良好行为意志的重要教育手段,主要具备了以下三种积极的意义:

(一)养成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社会。现代生活,节奏很快,压力也非常大,这就需要踏上社会的人拥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够在一次次的挫折和失败中,敢于思考、勇于创新,然后妥善地处理好自己与社会和他人的关系,尽快社会节奏,找准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和角色,最后成就一番事业。

(二)养成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养成“知行统一”的价值观。我国历来重视儒家文化中的“知行合一”、“知行统一”,意思就是一个人可以对一个事物形成一种正确的认知前提先,然后对这一认知进行反复的练习和回忆,以至于这种价值观在其头脑中固定成型,变为永久的习惯。这样大学生们在面对多如潮涌的外来文化和外来思潮中,不至于迷失自己,还可以坚持自己心目中的信念,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做正确的事。

(三)养成教育可以帮助我国建设成一个文明礼仪之大邦。不管是在哪个国家还是在哪个社会中,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决定了他言行举止的文明程度,倘若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注重文明举止的公民多了,这个国家或者社会的文明程度就会越高,因此,养成教育可以尽快帮助我国建设成一个文明礼仪之大邦。

三、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新途径

当前,我国教育部已经明确规定:大学教育应该把“育人”作为其教学工作的重点,这就要求高校在展开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对养成教育的运用,以全面提高当代7031a4fac9852f01382a762a3d39241a大学生们的综合素养,落实好高校育人的目标。笔者认为:当代大学生的养成教育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是要善于展开特色办学制度。在养成教育中,学校应该重点考察好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在观察和分析了各阶段、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之后展开特色办学制度。如:摒弃传统落后的“说教式”教育,让课堂内容、组织授课方式尽可能的多样化、创意化、活泼化一点,从而成功吸引住大学生们眼球,让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积极地鼓励大学生们参与到养成教育的课堂设计上来,一旦学生们得知自己可以设计课堂程序和内容就会变得特别积极和主动,在课下也会有意无意的查找资料,这样无形当中就培养了大学生们的规范意识和规则意识,为学生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提供助推力。

(二)是要完善好大学中的各项学生管理制度。我们说制度是行为的先导,对大学生的行为有着有效的束缚力。同时,如何判断大学生行为习惯的失德也需要一个标准去衡量。在大学生群体中明确好其上课管理制度、寝室作息制度、学习奖惩制度等,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确保大学生们行为习惯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使大学里的“规矩”得以“约定成俗”。

(三)是要积极开展社会教育活动。马克思主义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学生们在校园中因为一系列校规、班规的束缚,在行为举止上很少有非常“出格”的情况,但是,一旦进入到社会当中是不是也这样文明守礼确是一个问号,这就需要大学在养成教育中积极开展好各种社会教育活动,让大学生们可以切实地进入到社会中,针对具体的生活情境,选择正确的行为规范,然后通过这种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期训练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基础。

四、结语

市场社会的开放性一方面带动了我国经济的飞跃式发展;另一方面又使我国社会形势变得异常复杂和凶险。大量的不良社会风气和错误的价值观正在逐渐地侵蚀着当代大学生们的身心,使得大学生们的整体素质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了。因此,高校养成教育在全社会范围开展起来非常迫切,需要其充分地塑造“育人”理念,发挥好“育人”的职能,帮助大学生们养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表现正确的社会行为习惯。(作者单位为长春光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