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方法优化对策

2017-12-29 00:00:00张丹丹
今日财富 2017年28期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促使当今教学模式有了极大的创新与变革,其中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不仅可提升教学质量,而且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程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具有积极意义。本文通过对高等院校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方法优化对策进行探析,以期为提高当今高校项目管理教学质量提供行之有效的理论参考依据。

在高等院校中项目管理课程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程,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囊括最新现代管理知识,且涉及许多理论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会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产生一定距离,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对学习积极性,并无法有效落实通过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的。相较于传统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内容,现今高等院校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内容更加侧重于当今社会企业日常运营重复性事务管理,因此要求在教育过程中更加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创新,不断丰富传统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达到高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为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奠定基础。基于此,为了使当今高等院校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更具科学性,对相关教学方法优化策略进行浅要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一、分析当今高等院校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方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首先,在当今高等院校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教学主体模糊的问题。在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由于存在较多理论知识,加之教学任务较为繁重,教师为了保持教学进程,则按部就班按照教案、教学任务落实教学内容,导致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忽视学生,并无法有效及时把控学生课堂反馈的消极现象,致使师生之间在项目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脱离现象,久而久之学生则会与出现教学课程边缘化,并失去学习兴趣的消极结果,并不无法有效提高高等院校项目管理课程教学质量;其次,在当今高等院校项目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教师在进行高等院校项目管理教学时,会出现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理论式等机械式教学手法传向学生是灌输教学内容的现象,使得学生只能在项目管理教学过程中紧跟教师教学节奏,并盲目记录教师板书,并来不及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与主动理解,致使教学内容在单一教学方法下仅能停留在表面,并无法深入项目管理教学本质中,同时也无法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导致当今高等院校项目管理教学产生与时代脱轨的消极现象;最后,在当今高等院校项目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现象。由于我国教育专业学生在毕业后会经过短暂的学校实习环节而直接走入教学岗位,因此缺乏较高的技术性与实践经验,而高等院校项目管理课程是一项对实践经验要求较高的学科,因此会造成项目管理教学缺乏时效性,并无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可见,高等院校项目管理教学虽然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意识到了教学方法变革的重要性,但是却因缺乏有效指导而出现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提供,并有效解决教学问题的消极现象,基于此高校教师应积极迎合时代创新发展对项目管理人才的客观需求,并在现有教学资源基础上不断创新变革教学模式,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可达到提升校园就业率的目的,为提高高等院校在社会中的教育综合竞争力奠定基础。

二、结合实际浅析优化高等院校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方法的对策

首先,通过“三段式”教学法加强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达到优化教学方法的目的。在“三段式”教学法中教师将课程分为“阅读、理解、练习”这三个层面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自主学习过程中,而教师则以课程教学组织者的身份灵活参与到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及时解决学生在“三段式”自主学习模式中所遇到的现实问题,促使师生之间得到有效交互,让教学内容得以高效落实,在优化教学方法的同时,可为学生学习营造良好师生交互氛围,从而使学生可积极参与到课程教学过程中,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其次,通过模拟实践在落实教学内容的同时,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在模拟实践中教师会依照书本知识与学生学习能力合理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可有效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实践中学生会通过主观认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行为,而教师则可通过学生的言行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程度,从而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效创设课程教学内容,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使得课程教学方案更加优化。此外,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还可与企业创建“校企合作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高效的实践场所,让理论知识与现实工作得以有效衔接,促使教学方法更具优化价值。

最后,迎合时代发展需求创新变革课程考核方式方法,使得教育更加贴合学生实际教育需求,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奠定基础,而教师可通过学生在创新考核中模式中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而教师则可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让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避免冗余教程浪费课堂教学时间,让教学更具高效性与针对性,可达到提高高等院校项目管理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然而,当今高等院校项目管理教学中却存在仅以学生出勤率、考试分数为权衡标准的现象,致使课程考核具有极强片面性并不符合学生综合素质培育目标。基于此,当今高等院校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应结合学生成长实际需求,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考核:一是项目管理软件操作与实践课程参与情况。在我国信息技术的创新变革下,促使当今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日渐紧密,加之项目管理工作过程中需要应用软件,因此教师应适当提升考核中软件操作模块的比重,而实践活动作为有效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方式方法,比考试分数更具科学性与针对性,因此教师应通过创设实践考核指标,对学生实践行为进行综合衡量,从而使学生更为明确自己的学习重点,为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奠定基础;二是课堂表现与团队作业情况。在项目管理实际过程中需要每位一个工作人员将自己的热情与能力充分融入到工作中,并在与他人的配合下有效完成工作任务,虽然学生在校园中并无法深入体会工作中合作的重要性,以及积极参与的为工作所带来的便利,但是教师作为学生职业规划的引导性人物,应紧扣实际改革考核方式,教师通过留心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表现,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习能力,从而使考核更具科学性,并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教学过程中,为提高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环境;三是案例展示与问题答辩成绩。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项目管理实际工作中所有问题并不会完全依照书本知识便可解决,需要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其中“三段式”教学法、模拟实践以及创新课程改革,可有效优化项目管理课程教学质量,促使学生可依照现实需求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并为提高综合素质奠定基础。(作者单位为武汉工商学院管理学院、武汉工商学院知识管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