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和贵州省大力打造“中国温泉省”的背景下,贵州省掀起了一场温泉旅游综合开发的热潮。但是,由于受到温泉区域性布局、特色化开发缺乏针对性、温泉资源盲目开采、开发模式不清晰、开发水平参差不齐等因素的制约,贵州省在温泉开发进程中存在了同质化、产品类型单一的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温泉开发模式、贵州省温泉开发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贵州省温泉项目开发的创新模式。
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居民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加快了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旅游业全面融入国家战略体系,走向国民经济建设的前沿,旅游业转型升级,由景点旅游发展模式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大众旅游消费持续快速增长,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在国家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的前提下,以温泉资源作为载体的旅游业不断创新,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贵州省旅游资源丰硕,种类繁多,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贵州省以大交通推动大旅游、以大生态促进大旅游、以大数据助推大旅游、以大健康提升大旅游,旅游业逐步成长为贵州支柱产业。近年来,在贵州省着力打造“中国温泉省”的过程和温泉项目管理中,也出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例如:贵州省温泉开发模式较为单一,现有温泉开发方式主要是以温泉+旅游+地产为主,产品缺乏多样化,温泉市场同质化。
一、温泉开发模式的概念
国内对温泉开发模式的概念还没有公认的解释,只有一些研究者专门对温泉开发模式作了细致研究。例如,张明等在其研究中提出了六种温泉盈利模式,其中包括文化体验模式、“温泉+大型主题休闲游乐”模式等。 齐先文、刘亚峰、曾静通过运用了一系列科学方法,对中国温泉旅游研究成果有了较为全面细致的了解和掌握,在温泉旅游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建了温泉旅游系统模型,并阐明了温泉旅游客源市场系统等四个子系统。崔剑生以沈阳市温泉旅游产业开发利用为例,围绕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提出分类引领开发的观点,结合温泉项目定位,从而选择恰当的温泉开发模式,注重综合性温泉的建设。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温泉是最古老的休闲方式之一,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温泉的热衷一直持续。国外温泉开发模式比较系统,与当地的医疗、休闲、疗养、文化结合非常紧密。而国内,大多以“温泉+”为模式,与旅游、地产、农业、养老、健康等结合较为常见。
欧洲温泉开发历史悠久,多以规模大、开放性强、设施设备及服务完备,度假感强、文化底蕴深厚为特征,多属于综合开发模式,主要包含社交、医疗保健、娱乐休闲、疗养、保养、健康中心等模式。典型的代表有英国的巴斯(Bath)、德国的巴登巴登(Baden-Baden)。日本温泉已经融入民众的生活,温泉多以疗养为基础,注重温泉与文化的结合,注重私密空间,结合地域特色开发综合性温泉产品,典型的代表有日本箱根温泉。法国的薇姿小镇主要依赖独特火山温泉水为特色的水疗体验,闻名世界。而在国内,张建忠等通过对云南安宁市温泉旅游度假区进行研究,提出戏水、歌舞等八种斯巴(SPA)开发模式。 张金忠对大连温泉区位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提出应该在大连拥有较好客源市场但资源数量和条件不太好的温泉开发高品质温泉洗浴和疗养产品,配备各种高端的温泉接待和休闲娱乐设施,满足消费者近郊温泉旅游的需求。而对较偏远温泉区域且具备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温泉资源,可以采取“温泉1+1”或“温泉1+N”的模式发展,如温泉生态游、温泉观光游、温泉民俗游、温泉农家游和温泉体育游。王艺瑶在研究中首次提出了养老型温泉度假区的概念,就是结合项目条件,利用温泉资源,在度假区内充分考虑养老的需求,开发适合低龄老年人的养老的空间,让有需求的老年人在这里疗养游憩,放松也情,康体休闲,满足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享受。
三、贵州省温泉开发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贵州省经济水平提升、交通环境的改善,地热资源普查,温泉旅游呈现激烈的竞争态势,各地州市开发出越来越多的温泉项目。已建成并运营的温泉除了较有名的息烽温泉、开阳白马峪温泉、泉都石阡温泉、剑河温泉、保利国际温泉、贵御温泉等温泉外,还有观山湖生态温泉游泳度假村、马岔河温泉等众多的温泉。贵州省大多数温泉项目以“温泉+休闲旅游”为主,但是也有部分比较有特色的温泉,例如息烽温泉主要采用游乐、健康、养生多元化模式的开发模式,它的疗养功能是贵州省独一无二的开发模式。但其现在扩建的后期工程,增加了水上游乐和体育活动中心的开发模式;保利温泉主要采用温泉+地产+酒店+休闲旅游的开发模式,该温泉因其便利的交通位置,开发了大量的中高端住宅,并实现了很好的收益;贵御温泉主要采用了温泉+酒店+休闲旅游的开发模式,因为可供儿童游玩的设施丰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天邑温泉主要采用温泉+休闲旅游的开发模式,主要为贵阳市区及周边居民提供温泉泡浴的功能。
虽然贵州省内温泉项目众多,但是受温泉资源、交通环境、开发条件、经营理念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温泉项目多以洗浴和门票经济为主,同质化严重,竞争态势严峻。另外,对温泉特色挖掘不够,未能将温泉与当地自然地理、民族文化、历史沿革等有机结合,开发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复合式温泉产品。
四、贵州省温泉项目开发模式创新
贵州省温泉行业需要紧紧抓住打造“中国温泉省”的重大部署,做大做强温泉旅游经济,以温泉产业为中心,构建“温泉+”产业新格局,高效创新温泉开发模式,将温泉与景区、休闲旅游、红色旅游、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中医药康养、养老和体育产业等相结合,提升温泉开发的质量和效益,丰富温泉产业模式,推动贵州省经济发展。
(一)温泉+景区+休闲旅游。该模式依托于温泉项目地热资源良好,温泉水温高、富含丰富的矿物质;紧邻景区或风景名胜区,自然环境优美;具有休闲娱乐的场所和项目;客源量充足,有市场基础和需求等条件,将温泉与景区旅游和休闲旅游有机结合,弥补目前景区旅游淡旺季明显的困境,让景区游客带动温泉发展、温泉反哺景区旅游业态的开发模式,提升合作方的品牌效应和经济效益。
(二) 温泉+红色旅游。该模式依托于温泉项目地热资源良好,温泉水温高、富含丰富的矿物质;紧邻红色旅游区,具有历史意义;红色文化丰富,便于消费者领略红色文化和追求精神文化等条件,推动温泉产业发展和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有机融合体,在温泉产品中增加真实场景的体验,在游客在放松身心、体验温泉的同时,传承红色文化、提升爱国主义情怀。
(三) 温泉+生态农业。该模式依托于温泉项目地热资源一般即可,温泉水温中低温;生态农业区无污染,土质肥沃或水质优良;具备种植和养殖的专业水平;具有较强的农产品市场开拓能力和销售能力等条件,该模式是生态可持续的能源循环利用型经营模式,具有既利用了地热资源作为温泉洗浴的康体休闲度假功能,同时又利用水资源等实现种植、养殖等生态农业产业效益的优点。“温泉+农业”的发展模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打造集生产、科研、科普、展示、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农业旅游综合体成为温泉农业发展的亮点。
(四)温泉+乡村旅游。该模式依托于温泉项目地热资源良好,温泉水温高、富含丰富的矿物质;民风淳朴,原生态,未被过度开发;拥有独特的乡村风情和民族文化特色等条件,在国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号召下,结合贵州省地热资源大普查结果,以自然生态为核心特色资源,结合当地特色的美食、山林、民族风情等乡村资源,大力挖掘乡村历史文化,让温泉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从而改善乡村旅游以农家饭菜、乡村住宿、农产品为主、营收模式单一、缺乏创新、效益增长缓慢的困境。
(五)温泉+中医药康养。该模式依托于温泉项目地热资源良好,温泉水温高、富含丰富的矿物质;具有民族中医药文化和产品;能够为进行温泉和中医药产品研发和创新;具有丰富的中医药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等条件,充分利用贵州省中医药资源丰富,地道药材繁多,提升苗药和温泉的保健、治疗作用,促进温泉产业与健康医疗融合发展,发挥贵州省苗药的优势医疗资源和和良好气候环境优势。
(六)温泉+养老。该模式依托于温泉项目地热资源良好,温泉水温高、富含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交通便利;温泉项目周边城市人口老龄化严重,有市场需求;具有与养老产业相匹配的温泉产品、养老别院;拥有养老医疗技术保障等条件,践行《“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 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政策,进入养老服务市场,优化市场环境的利好方针,通过丰富的室内、半室外、室外空间相互交融,让老人充分感受幸福的晚年生活。该模式作为养老产业中的细分产业,在开发模式上应具有前瞻性、创新性。
(七)温泉+体育旅游。该模式依托于温泉项目地热资源良好,温泉水温高、富含丰富的矿物质;温泉项目交通方便,地处市区或近郊;拥有体育专长的人才和场地;能够提供紧急医疗救护等条件,将温泉、 体育与休闲、娱乐、养生等的结合,其核心是满足游客的体验心理和身体需求, 改变静态的温泉泡浴为动态的参与体验,从而增加乐趣和活力,提高度假区的综合吸引力促进旅游与体育融合发展。在近郊温泉地修建体育馆,举办温泉体育旅游精品赛事和精品线路,承接大型晚会或演唱会,在提升知名度的同时,还能增加温泉的客源;建设温泉生态体育公园,建设户外运动健身中心,面向大众开设游泳、羽毛球、篮球、网球等课程,面向高端人群开展射击、骑马、击剑等服务。开设老年儿童活动中心,设置儿童游戏区域,配置飞镖、街头篮球等项目。
贵州省全力打造“中国温泉省”过程中,应充分融合当地自然地理、旅游资源、养生养老、乡村旅游、民族文化、农业、养老养生、历史沿革等要素,采用以上温泉项目开发模式中一种或多种方式,打造出能够反映需求、提升当地经济水平和改善民生的温泉产品。(作者单位为西南能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