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GDP不断进步,人民生活物质水平提高的同时人们也在追求精神生活,辽宁作为旅游资源大省,类型多样,其中湿地旅游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然对人们的生活和生态环境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因此,以盘锦市为例,通过对辽宁省的湿地旅游资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在不同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一、湿地旅游的基本概念
(一)湿地的概念
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环境下,生长着很多湿地水生植物。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被称为“鸟类的乐园”。湿地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因而又有“地球之肾”的美名。为保护湿地中的丰富物种,1971年2月2日建立了全球政府间保护湿地公约。到2014年1月为止已有168个缔约国,2170块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国际上公认的湿地定义是《湿地公约》作出的,即湿地是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在我国古人也早就注意到湿地,古人将常年积水的沼泽地或浅湖称为沮泽,将季节性积水或过湿的沼泽化地带称为沮沼,将滨海沼泽或盐沼称为斥泽。
(二)湿地旅游的类型
湿地作为一种资源,它的许多要素都对人们具有一种吸引作用。因此,我们就可以利用它的自然资源作为一种旅游资源――湿地旅游资源。
湿地旅游可分为5大类:浅海水域及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湿地、人工湿地。湿地涵养的植物高达1540种,不但观赏性极高,很大一部分也有极高的药物价值。可称作“天然植物博物馆”如:海南清澜港红树林,也称为八门湾红树林,有"海上森林公园"之美称,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森林。动物资源种类繁多大约1500种一上,其中,包括许多国家一级保护野生鸟类和禽类,堪称“鸟类的天堂”。湿地旅游把鸟类当做一个重要的资源来吸引游客的观赏。
(三)湿地旅游的意义
1.对人的影响
经济:湿地的旅游休闲功不仅能够为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还能带动周边地区的增长,从而促进了整体的社会经济效益,提高了国民生产总值。调节地区发展不平衡性,缩小贫富差距。当知名度提高时,更能吸引外地商人到此投资,丰富了当地产业类型,提高就业率,优化产业结构。
文化:湿地所包含的动植物文化,极大丰富了人民的精神文化,满足人民对知识渴望的追求。当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地区人民在同一个旅游目的地聚集就促进了信息、感情和文化交流。还可以举办文化节,把当地的特色与文化融合起来。如:盘锦的特色大米与河蟹,在种植水稻的同时,也可以把螃蟹寄养,这是种特殊的科学养殖方法。
个人:现代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的精神压力不断增加,当对生活感到绝望之时出来走一走,看看人间的自然风光,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感受特有植物带来的清新空气,会给你增加无限的力量,让你重新找回对生活的热爱与美好。
2.对生态的影响
合理的利用湿地的旅游资源,能够维持生物的多样性,对稀缺动植物建立自然保护区。在自然灾害损坏后,人们可以科学有效的去修复灾害过后带来的损失。最为关键的是,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有良好的协调性,在保护生态系统使其健康发展发挥他的经济效益,而经济效益又可以去维护生态保护,从而实现了资源的绿色循环利用和旅游经济持续发展,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四)湿地旅游的开发背景
湿地旅游是人类与大自然最亲密的接触方式,能够与自然拥抱,融合。目前,国内已经建立了570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和900多个湿地公园。其中,根据盘锦市的旅游局统计数据,全市的旅游总收入累计已经达到了393.89亿元,增长率约为61.4%,接待的旅游者超过302多万人,它的旅游收入位于全省的前列。盘锦湿地实力雄厚,红海滩是亚洲面积最大生态系统保存最为完整的苇海湿地,当秋天来临是,雪白的芦苇深处藏着不知名的水鸟飞飞落落,给人无限遐想。在最近几年,盘锦河蟹成为一大特色,政府也加大了养殖投资,使河蟹收入极大的拉动了社会效益,水产品的市场,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台湾、香港、日本、韩国等地开发潜力无限。盘锦在交通是北京至大连,北京至沈阳,沈阳至大连的节点城市,更是国家的经济战略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主要城市,具备了海陆空全方位的交通网络。京沈、沈大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贯彻其中,在2010年开港通航,2020年将建成亿吨大港,在交通方面占有巨大优势。
二、旅游湿地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产品单一,基础设施不完善
要保护区内旅游的项目比较单一,大部分为自然景观,而自然又受到季节的约束。例如,候鸟的迁移是有定期的特点,所以,游客会选择在春天候鸟归来的时候集中,因此,自然景观季节性的局限性就显现出来了。在饮食方面,游客也能在别的地方品尝到相同或者类似的食品,没有根据自己的食品特点而开发出自己的饮食特色,没有对游客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在基础设施上旅行社的住宿接待条件也不够完善。现在人们会倾向于自驾游,在景区内,游客结束观赏之后会忘记自己的停车位置,所以,在寻找车位时会浪费大把时间。在景区外,会因为对地形的不熟悉想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停车位置也是比较困难的。
(二)芦苇产业缺乏管理
当然,在盘锦旅游市场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湿地资源缺乏相关部门的协调管理,造成湿地滥用和损坏。盘锦湿地旅游的支柱旅游产品之一,芦苇必不可少,它含有丰富的纤维植物,可以为造纸提供主要的资源,每吨芦苇生产纸浆大约相当于2立方米树木的纸浆产量,节省了大量的木材资源,保护了森林资源。但人们过分的追求快速发展,却忽视了芦苇产业的保护和开发。不科学的操作,破坏了芦苇地表的土壤结构,影响了芦苇的生长,更为严重的是导致其死亡大大降低了芦苇的产量,在芦苇产量减少的同时政府竟对市场进行了干预,扰乱了市场秩序和规律,降低了生产企业的积极性。另外,从事芦苇产业生态保护的工作人员得不到生态效益的补偿,辽河口的苇田工作人员每个月的工资仅为350多元,年收入不到5000元,和城镇人口的人均收入有一大截差距,所以,严重挫伤了工作人员去保护和发展芦苇湿地积极性。不但不利于芦苇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更严重的是影响了生态经济的循环发展。
(三)生物多样性锐减
在湿地深处养育的鸟类有269多种,水禽兽110多种鱼类30多种,构成了一个天然的生物多样性的生态链。国家一类濒危保护鸟类6种,国家二类保护鸟类28种。因此,盘锦有着“鹤乡”之称,有一种奇特的鸟,叫做黑嘴鸥,是盘锦的市鸟,还有丹顶鹤,这里也是辽河口斑海豹重要的繁殖基地。但是,近几年来人们的过度捕捞,摸鱼抓虾,给核心保护区管理造成了极大困难,食物链被迫拉断,使这些野生动物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人口增加,农村占用土地,修路、项目扩建严重干扰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另外石油开采使大部分的湿地面积遭到了严重破坏,水资源的不足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为了养殖把旱田变水田,修建水库,随意改变河流方向,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带来了日趋严重的沙漠化问题。鸟类水禽类动物失去了基本的生存环境,那么在未来的几十年之后将不会再有这些动物的生存之地。到时,生物数量将会急剧下降,甚至可能会消失在地球上。
(四)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在农业用地中为了追求农作物的质量,使用了大量的化肥农药等化学药剂,导致沼泽湿地中的水质收到了严重的污染,小河流旁,池塘,路旁到处堆满了垃圾,在雨季时经过雨水的冲洗把大量的垃圾直接带到了河流,水库,在生活用水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之中。在油田开发之中,也存在着严重的污染,钻井作业时会产生污水然后会与散落的石油混合没有经过加工处理直接排放到水流和沼泽之中,或者直接沉到土壤之中。
三、湿地旅游开发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丰富旅游产品,完善基础设施
湿地旅游自然是以湿地景观为主,但也可以添加人文景观为辅。以自然资源为依托,来打造旅游精品区,扩展多条旅游路线,形成餐饮、观光、演艺、科学等多项旅游服务,建立不同的观光主题,打造出让顾客满意的旅游体验,让顾客来了还想再来。把盘锦的独有美食加入新的特色,创造出属于当地特有的美食精品,以美食的特色来吸引游客,提高旅游观光的频率,增加长效性。在不同的季节,针对不同地区的游客,打造符合适合不同区域的客人需求,不同季节不同区域,都有配套的设施。在景区内停车场中,形成电子化管理,杜绝乱收费,并在墙面装上显示屏,能随意切换停车场内的各个角落。在景区外部,设立志愿者协会,当游客想要停车时或者有别的需求时,可以随时咨询。
(二)加强芦苇沼泽湿地的保护和发展
盘锦海滨芦苇沼泽湿地作为世界之最,为盘锦以及周边地区的社会经历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建设和发展第三产业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提高对芦苇沼泽湿地的保护和发展力度,不断的发展它的优势――生态循环经济模式,把他的它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模式,是各级人民政府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和责任。在面对芦苇产量不断减少的情况下,首先,指定“盘锦市芦苇产业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计划”,科学的指导思想,切合实际的任务,明确的目标和措施,把被破坏的土壤结构作用科学的方法修复,提高芦苇的产量。政府部门进行适当的放手,激起芦苇生产企业的积极性,在企业遇到困难和需要帮助时积极帮助,而不是推脱责任和“踢皮球”,领导们积极主动落实,履行各部门的职责,而不是光说不做。对从事芦苇产业生态保护的工作人员建立保障机制,让员工的付出与回报成正比,而不是想让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另外,提高员工的思想教育,保护生态,人人有责。
(三)科学维护生物多样性
为了保护湿地资源的生物多样性,使生态平衡健康发展。在面对野生动物数量不断减少的情况,我们不得不加强对此方面的管理,找到一条既能发展又能保护相互协调的途径,以此来调节湿地资源所面对的压力。首先,我们必须给野生动物提供足够的湿地生存环境,在保护区的周围必须明确禁止修路、石油开采、扩建水田、改变或截取水流资源等。保证保护区动物的基本需求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循环。其次,政府等部门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对私自捕抓野生动物,一律严惩,绝不姑息。各个部门也要加大管理力度,加大科技力量和技术并综合作用,把失去生态功能的海滩进行生态恢复。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加强对野生动物繁殖特性进行研究,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和环境保护机构要有高度的重视,提供丰富的食欲、水源、和足够安全隐蔽的繁殖巢地,为野生动物提供天然的生存环境。最后,加强人们的思想教育体制,从根本上杜绝人类随意占用湿地资源捕捞伤害野生动物的意识,加深野生动物对人类重要性的思想。
(四)保护环境,可持续健康发展
首先,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宣传教育。重点防治农村污染,针对各种污染特点找出合理的解决对策。在化肥的使用方面,要积极推广适度的化肥使用,运用科学技术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推广无公害的绿色农业产品,因地制宜特色品牌建设,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建立垃圾分类回收站,把人们生产出来的生活垃圾收集起来,进行分类,统一处理,严禁乱扔乱放和燃烧,建立污水处理系统,经加工处理之后达标排放。在石油污染方面,借助一些工具或者设备将污水中掺杂的矿物质颗粒,污水及油类给清除掉。同时,建立完善的经济政策,政府等各个部门重视污染问题,防患于未然,把环境保护意识当做生产力,达到环境与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综合发展,统筹兼顾。
四、结语
湿地在维持生物多样性、气候的调节、环境的保护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湿地旅游,满足了城乡居民休闲、享受的新需求,新方式。盘锦的湿地旅游在政府等各个部门的领导下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他功能的开发和利用潜藏着无限能量,但在这一过程之中我们也应该注意对他的生态保护实现可持续利用,尤其是对水资源的利用。政府的多方位投入,有效的领导致使我们要遵循其发展的基本原则:全面协调,持续创新,它是湿地资源最基本的特征,国家建设的管理机构,必须做到全面落实,湿地的保护还关系到许多国家,因此,我们也必须遵守国际上的法律法规。开发和保护同时进行,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打造特色的品牌,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挥其真正的价值,科学健康发展。(作者单位为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