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建筑行业竞争激烈,工程施工质量至始至终都是衡量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重要标准之一。而建筑企业要想保证施工质量达到要求,就必须强化施工技术管理。本文首先针对施工技术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其次针对强化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有效措施进行了深入探究,以期能够优化施工单位技术管理水平,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提供有效保障。
一、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发展前景和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一,建筑企业的施工技术管理在企业综合管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施工技术管理的优化可以推动企业各项业务的顺利进行,比如强化企业品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第二,科学有效的施工技术管理方法能够促进企业理念和技术的与时俱进,科学地运用新技术工艺能够有效降低成本浪费风险,提高企业效益。第三,施工技术管理还能够提高企业员工的技术水平,确保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企业生产力的持续提升。同时避免在施工操作汇总因技术不到位造成的设备故障和安全事故,达到保障施工质量的作用。第四,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中的技术和工艺也得到了创新和优化,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等都需要与企业管理水平相协调,所以,企业应强化员工对新技术工艺的学习和掌握,提高企业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使施工技术管理实现科学化。第五,在施工过程中常会受很多因素影响,进行多工种交叉施工,这种施工的特殊状况对施工技术要求非常高,既要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又要保证整体的施工质量达标。所以,强化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有非常很重要的意义。
二、施工技术管理的现状
在一般情况下中小型建筑公司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管理不到位的问题。目前建筑杭亚实行总分包制度,总包方和分包方互相配合,及时交流共同达成施工目标。但在实际情况中,总分包过程或多或少都会出现沟通问题和监督管理问题。在材料存储和入库方面,在工程进度的控制方面等容易出现管理不到位的状况。究其原因是管理制度的缺失。这主要是由于在施工过程中总分包两方的职责并未细化分清,容易导致部分项目没有人参与管理,而一些项目却人满为患。施工技术的管理也没有严格的规范要求,对具体文件要求的落实经常敷衍了事,并不能达成预期管理监督效果。其次,在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缺乏具体的安全负责人,难以讲责任落实到个人,这样就容易导致责任意识薄弱,员工职业素养缺失的现象。最后,目前的建筑工程施工中较为普遍的问题还包括缺乏监管制度,不管是管理人员还是施工人员,并没有依据标准施工操作规范实施,只是一味地注重口头或者形式,监管制度不严格,或者有漏洞等都有可能造成后期其施工的安全隐患。同时,施工人员的文化水平、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和管理能力等都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强化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
(一)提升施工人员综合素质
无论是什么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都是维持企业生产力,保障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如果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水平,首先就应该针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强化管理。建筑工程企业可以针对工作人员组织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企业团队的专业素质水平。而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严格接受资格审查,明确按照承包单位要求进行施工,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督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划分,强化职业培训,加强交流学习,以提升企业施工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二)强化施工阶段技术管理
首先,建立健全施工技术管理制度,确保施工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明确细分职责,责任划分到个人,落实到实处。企业严格要求工作人员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按照规章制度施工。其次,强化资料的管理,资料使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依据。所以,资料的保管一定要严格,除了要认真记录施工过程外,还应对每一个施工环节进行分层管理,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最后,是资料信息的存储备份,应遵循严格的规章制度办事,定期整理交接。
(三)优化施工过程质量监督
对施工过程质量安全的管理应做到位,严格的审查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施工,将数据误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严格按照施工项目标准要求进行施工。同时,安全监管要做到位,确保安全与质量并行,排除一切安全隐患问题,并提前针对有可能出现安全隐患的地方加强监管,预备及时有效的解决措施,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安全。
四、结语
总之,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单位应努力与新观念、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方法相协调,定期组织企业员工专业技术培训,做好施工相关技术规范和制度的落实工作,并明确总分包方的职责,提升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水平。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管制度,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和施工进度,为企业创造更高经济效益,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为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