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接班人,在将小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接班人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小学生学习、心理,更要关注其健康的饮食习惯的培养。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有利于小学生的健康发展。本文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健康饮食习惯作了相关分析。
挑食、浪费严重是当今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比较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对于学校而言,他们比较重视学生的学习,对学生的的饮食习惯不够重视,以助于小学生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而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给小学生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容易造成营养不良,危害到小学生的成长。因此,在关注小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尤为重要。
一、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的重要性
珍惜粮食是我国优良的传统美德,这种优良的传统没有值得传扬。而小学生作为我国优良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至关重要。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小学生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祖国的发展,从小让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利于小学生自身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我国社会的更好发展。健康饮食习惯与小学生自身的健康息息相关,当前,小学生存在普遍的挑食问题,不爱惜粮食,看到自己不喜爱的饭菜,喜欢把发财弄得满地都是。小学生的这些行为都是不可取的,要及时纠正。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可以让小学生珍惜粮食,让学生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进而促进其更好发展。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的举措
(一)强化教育
教育是培养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的重要途径,强化小学生的教育至关重要。班主任要重视小学生健康饮食习惯的培养,要引导小学生认识到健康饮食习惯的好处,从而争取小学生的主动配合。同时,班主任要与食堂管理员取得联系,密切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就餐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教育,就诊小学生的错误行为,让小学生引以为戒。另外,学校要将小学生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作为班主任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从而更好地规范班主任的行为,提高班主任的意识,促使班主任主动投入到小学生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的培养工作中去。
(二)以制度来推进小学生健康饮食习惯培养工作
要想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就必须以相应的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小学生的用餐行为。首先,学校要强化学校食堂的管理,明确学校食堂的职责,制定一系列有关文明用餐、食堂管理等制度和调零,为学生的文明就餐提出规范性的指导和方向。在文明用餐制度中,要明确相关用餐要求:饭前要洗手;餐具要消毒;就餐要排队,不要随意插队:就餐禁止喧闹;餐后及时清洗餐具等,以明确的规定来约束小学生的用餐行为。
(三)加大健康饮食的宣传
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是当代小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品质。对于许多小学生而言,他们不知道健康饮食习惯的重要小,从小养成了一些不好的饮食习惯,而这些不好的饮食习惯往往就是造成浪费的主要原因。因此,为了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教师就应当加大健康饮食的宣传,借助校园广播,定期向学生科普健康饮食知识,让学生从中了解一定的尝试。同时,要在学校的宣传栏、黑板报以及食堂的宣传栏,科普一些健康饮食知识,张贴一些健康饮食的海报、招聘,从而让学生指导一些健康饮食习惯。另外,教师要争取家长的协助,让家长参与到良好健康饮食习惯的培养中来,向家长普及一些健康饮食知识,共同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
(四)科学、有效的管理
科学、有效的管理有利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一方面,学校要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要成立优秀的少先队员小组,由小学生负责学校食堂的就餐纪律,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另一方面,食堂要采取有效的评比手段,每月评比“文明就餐班级”、“文明就餐桌”等,对文明就餐班级以及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此来激励这些学生继续保持。同时,学校可以让那些文明就餐的学生登上学校领奖台,让其他同学看到能够被评上文明就餐人是一件多么骄傲的事情,从而激励其向那些文明就餐的学生看齐。另外,学校要对那些不文明就餐的学生给予批评,以说服教育为主,引导这些学生纠正不良的就餐习惯。
三、结语
综上,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对小学生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小学生作为我国未来事业建设的接班人,引导其养成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可以提高小学生自身的品德,有利于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康的饮食习惯对小学生的健康有着重大作用,学校以及教职工应当引起高度重视,要加强教育,引导小学生认识到健康饮食习惯的重要性,强化就餐管理和宣传,从而促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为小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作者单位分别为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抚州市临川区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