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实践与创业教育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搭建一个好的创业平台也成为各高职院校做好学生创业实践和创业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认为高职院校的创业实践平台应该立足于增强学生创业体验,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为立足点。同时平台不仅要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问题,还要承担培养创业师资队伍、锻炼师生创业队伍、推进创业教育改革等创业、培训和教育功能。
随着李克强总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的提出,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创新创业的热潮。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将鼓励创业纳入就业方针,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吴少华,2013)。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发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对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具体指导。《意见》指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将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精准帮扶、思想引领融为一体。创业教育是开发提高学生自主开创事业基本素质,培养创业意识,形成创业能力的教育。通过设定情景、让学生自主参与、有目的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获取感知、体验所学创业知识,使学生在亲身体验过程中理解并建构创业知识、运用创业知识、发展创业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创业教育方式。为了更好的构建体验式创业实践平台,有必要对其进行正确定位并明晰其功能。
一、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所谓的创业能力,就是指一个人能够在特定的情况中找出别人无法发现的商机并且利用自身拥有的社会关系、资金存款等将这个商机第一时间利用起来形成自己的产业。我们一般情况下会将创业能力分成创业技术、创业方法以及社会能力,创业能力绝不是简单的片面化的,它需要创业者同时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在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工作中所秉持的理念和素质教育中的理念是相同的,对于学生在迈入社会以后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理想都是有帮助的。
二、高职学生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创业意识。在这一代的高职院校学生群体中,九零后已经成为了中坚力量,这一代学生的生长环境相对于上一辈人来说十分稳定,经济条件也都能够满足他们生活中的各项需求。因此他们并不具备自己进行创业的能力和思想,也感受不到就业的紧迫感,家长也很少会有赞成孩子进行创业的,贪图安逸和稳定、希望捧着“铁饭碗”的思想根深蒂固。
(二)缺乏创业行动。在当下社会中,就业困难已经成为了社会热点问题。为了解决这种现状,高职院校普遍推行了创业教育,对学生的创业思想进行培训,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高职院校的学生初步了解到了创业的重要意义,从思想层面明确了创业的价值。然而由于创业环境的贫乏,进行创业还是停留在思想阶段,并没能真正得到落实。
(三)缺乏专业知识。近年来各种媒体对于创业也是大肆推崇,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于创业充满了热情,另外就是党和政府的一系列学生创业的扶植政策也使得学生对于创业充满了希望。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贸然创业必定会失败,主要就是因为他们对于创业知识了解的还不够透彻。如果创业很可能无法选择具有价值的项目,从而形成巨大的亏损风险,这对于他们的创业积极性而言也是不利的。
三、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的主要问题
(一)把学校创业教育和创业混为一谈。大多数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依附于就业教育,把创业教育作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一种手段,只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创业知识,或者认为大学生创业就是学生停课去做生意、开公司。我们必须明确“创业教育并不是让所有的受教育者都成为企业经营者的教育(王平,2015)”高职院校创业教育首先是学校教育,是一种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手段和途径,其对象是全体学生;
(二)学生创业占的比例比较低,参与人员覆盖面窄、成分单一。据麦可思公司(MyCOS)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调查,2011届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2.2%,2012届为2.9%,2013届为3.3%。虽比例逐年提高,但与国外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虽然大部分学生有创业的想法和创业的激情,只有少数学生付诸了行动,这少数学生往往要经过层层选拔才能进入创业团队,进行创业活动,极其类似于第二课堂活动。参与创业教育的学校职能部门和老师更少。
(三)过分强调创业结果,忽略了创业过程在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学校或者管理部门往往过多地关注创业者开设了多少创业实体、是否实现盈利、有多少盈利、聘用了多少人员等等结果性的东西来评判学生创业是否成功,而没有关注学生创业的过程对参与创业的学生所起的作用,也忽略了创业可能带来的资金、安全和法律等风险。
四、基于体验的创业实践平台的结构
体验式创业活动是将创业活动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和老师。实践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创业课堂教学、创业讲座、校友交流、校内创业体验实训营、创业比赛、创业项目展览、企业实战基地体验区、创业体验教学实战区、校企共建全真体验创新创业实战区等。
为了有序地开展、组织和管理这些创业活动,要由学校搭建、受学校创新创业主管部门领导、供有兴趣从事创业活动的学生老师参与的一个创业实践平台。该平台由学校--分院(系)--班级三级机构、管理人员--教师--学生三类人员构成,纳入与各专业有关的多个创业项目,供大家参与实践。建立学院创新工作室、科研工作室、学校创新创业训练孵化基地培养实训基地等多级创新创业教育体验区,在学院层面开展创新创业兴趣体验学习、学校层面开展创新创业项目体验学习。校企共建全真体验创新创业实战区。建设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平台。高校在创立创业孵化基地要与企业运营和社会需求相结合,在场地、导师、培训、注册、风投等多方向给予配备支持,在学生创业的过程中,给予全过程“手牵手”的系统性体验式扶持。
五、体验式创业实践平台的定位
创业实践平台要以提高学生的创业体验、获得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意识和提高产业能力为立足点。
(一)创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创业者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创新思维,不是凭一腔热血或者一时冲动就可以成功。创业者要付出金钱成本、时间成本、精力成本,与学校的教学管理存在冲突,还可能面临人身安全风险、财产风险和法律风险。因此,创业活动对在校在读的学生而言必然存在诸多的障碍。
(二)创业教育的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不是只针对少部分具备创业条件的同学。创业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一部分,应该惠及所有学生。要实现这个目标,只有通过多种形式的体验式创业活动,来使不具备创业条件的同学也能体验到创业的甜酸苦辣,增长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意识和提高创业技能,为将来可能的真实创业打下基础。
(三)体验式教学在情景教学的相关学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教学和实践过程中主要以“自主参与”和“情境模拟”两个维度开展,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潜能、情感与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创新、探究,以达到教学效果。
六、体验式创业实践平台的功能
(一)体验式创业实践平台必须具备教育功能。它应该是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承担起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创业师资培训的重任。为学生提供创业知识教育、创业体验教育,同时为创业课堂教育提供素材和支撑。也可以通过本平台对教师进行创业体验培训。教师要进行体验式创新创业相关内容的培训,建立教师创新创业体验培训制度,完成对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观念转化。 通过聘请校外相关专家学者进校内指导探索体验式创新创业课程设置等方面内容,选送教师参与国家、省、市级创新创业g6o334vTORWsfCtiFT057Q==指导培训,组织教师参与学校举办的创新创业相关活动等。体验创新创业过程,在创业实践活动中扩充知识面,提高专业能力,从中突破自身局限的职业观念,充分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评定自身是否能担当体验式创新创业导师来指导学生。
(二)体验式创业实践平台应该具备组织和管理创业活动的功能。平台通过多维度的构建,将全校师生纳入到平台中,便于上下联动、师生联动开展各式各样的创业活动,促进创业教育发展。
(三)体验式创业实践平台应该具备挖掘创业项目、支持创业实践、整合创业资源的功能。支持具有创业意愿又有创业条件的师生开发创业项目、开展创业实践是创业实践平台的核心功能。以师生的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来带动学校创业教育的推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结语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已经成为了必然之势,这对于他们实现人生理想、完成职业规划都是非常有利的。目前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还不发达,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作为教师,需要持续性的进行研究,争取找到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活动的功能与正确定位。(作者单位为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