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体系建设

2017-12-29 00:00:00齐美慧
今日财富 2017年29期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我国主要针对于上市公司的基本经营与基本财务信息监管所提出的。对于上市公司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活动之外的监管部门的愿景来看,则是通过建立财务管理体系与内部控制体系来保证公司内部的良好与平稳经营,同时强化公司管理层的责任、保障公司资产安全、提高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公司经营的合法性。

随着上市企业的不断增加,国家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他证券监管机构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2015年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加强财政内部控制工作的若干意见》,并将其纳入企业内部管理与企业内部自查和企业内部建设的重要方式与重要的内容,同时部分中央企业按照财政部等五部委印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的有关要求,相继启动了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实际应用来看,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进行内部控制规范力度有待加强,对于上市公司进行内部控制的手段与效率也要提升。

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内部控制指的是与公司外部控制或外部监督所对应的一种企业内部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一种方式手段,为了更好的建立企业的内部审计与会计的制度与相关的财务要求,关于内部控制的概念也就应运而生。

(二)内控要素

1.内部环境。企业的内部环境包括企业的员工的工作环境和领导的工作环境,也包括对于员工的和谐程度与共同发展的心态的建设,并不仅仅是代表企业的自然环境;它也包括员工之与企业的发展中的力量以及本质的要求。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讲,只有完善好企业的内部环境,才能助推其他要素的发展,完善企业的核心发展与核心力量。

2.风险评估。企业的风险评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一个企业能够在风险来临前准确地预警风险,在风险的来临时有效的掌控风险,在风险的结束后及时的总结风险的产生原因,才能在企业的整体发展中实现企业的发展的稳健性,保证长远的发展,将企业的风险评估的理念贯穿到企业的方方面面。

3.控制活动。企业的控制活动也是在进行风险的有效评估的基础上,不断地改进企业的管理与经营的水平,把握企业的经营走向,合理的控制企业的管理方向,保证企业走向更完善的发展未来。

4.信息与沟通。企业的信息与沟通不仅仅指企业在经营中与客户的沟通与及时的反馈,也是体现在企业的员工之间更好的沟通以及员工与领导之间更好的信息共享,保证企业在发展中存在一种良好的信息流动性且提升企业的发展效率水平。保证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能够有效的进行相互之间的沟通,提升执行力。

二、信息披露的衡量方法

(一)信息披露衡量指标

可根据标准普尔公司或者是惠誉国际或是其他能够对上市公司进行信息披露的评价公司的评价指标进行信息披露水平的衡量,主要体现为信息的透明度的指标,由于标准普尔公司衡量企业的评级水平时,其中的一项为信息透明度指标,只有这个指标体现为红色才能代表企业对于信息披露方面比较优秀。对于根据各大评级公司的具体指标来进行评价可以更为准确且更为具体的体现出公司的整体信息质量的披露情况,有助于上市公司更好的制订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

(二)建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信用评估制度

通过分析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的水平与具体的质量要求建立符合上市公司内部发展的信息披露体系与信息质量要求,因此基于信息披露的质量水平来完善企业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有必要建立信息披露信用的考核机制。主管部门应不定期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进行等级评定,即从高到低依次分为A、B、C、D四类,并相应实施管理。

(三)建立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指标体系

可以通过将上市公司的五类内部控制的具体的要求进行更好的结合,应用到实际内部控制中,不断地完善上市公司的信息透明度、内部控制活动、内部监督活动等5大类方面,形成单独的内部控制要求进而保证企业更好的实现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三、研究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的现状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体系的构建的整体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出:

第一,法律规范方面。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的具体要求与披露的准则并没有得到监管部门的明确规定,因此对于我国上市公司是否进行信息披露以及如何进行上市披露需要准则进行规范与完善。由于目前的上市公司的内部财报及相关内控信息等的披露仅仅对于金融机构等进行了具体的要求。

第二,披露现状方面。对于信息披露的现状,除了法律规范的强制性需要披露的金融类企业之外的其他行业来讲,大约有56%的企业选择进行自主的财务情况与内部治理情况的披露,但是具体的披露内容的真实性与有效性还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合理的考量。(作者单位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