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社会保险财务管理工作

2017-12-29 00:00:00李金玲
今日财富 2017年29期

随着国家财政投入的增大和居民保险意识的提升,社会保险制度的覆盖面越来越广,社会保险事业正在向好发展。而社会保险基金是整个社会保险制度运行的物质基础,基金的收支平衡是保证社会保险制度正常运行的重要前提,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社会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而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有效运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和实施。这不仅关系到广大参保职工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稳定发展的大局。因此,要实现社会保险制度的良性运行,必须加强社保基金财务管理工作。

一、社保基金财务管理工作特点

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与支付是社会保障事业的重要环节,随着新的知识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社会保障的环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传统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需求。新时期社保基金的财务管理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社会保险财务管理涉及面越来越广。社会保险基金是为了保障全民参保对象的社会保险待遇,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由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分别按照缴费基数的一定比例缴纳以及通过其他合法方式筹集的专项资金,包括养老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社会保险财务管理的触角,逐步延伸到社保机构的各个角落,每个部门都会通过资金的征缴、使用与财务部门发生联系,都要在合理使用资金、节约支出的方面受到财务部门的指导和财务制度的制约。正因为财务管理与社保经办机构各个部门的广泛联系,使社会保险的财务管理渗透到所有社保经办机构的各项业务活动中。因此,社会保险财务管理在社会保险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二)财务管理业务形式越来越复杂。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资本流动的国际化互联网的创新以及信息的迅速发展,加之新形势下的社会保障规模日趋庞大,各险种收费形式多种多样。这使得财务管理不再局限单一的“记账式”模式,财务管理必须实现动态化和实时化,对资金的管理的要求也更加精准、更为严格。

(三)财务管理监管难度越来越大。目前,大多数省市的社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多,管理机构分散。多层次分散管理,加大了管理成本,同时存在着管理不规范、信息披露不健全、管理不透明使得监管力度明显分散和薄弱,在加上信息化建设滞后,增加了基金安全监管的难度。同时内控制度的建设还不够完善,所以在实际执行时无依据可循,不能有效控制风险。

二、加强社会保险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透明基金管理,适时披露信息。财务管理部门要及时向基金受益人、企业和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管理人员进行信息披露。为了与市场保持一致,监管机构应依据社会保险基金数据准备季度报告和年度报告向大众进行信息披露,这些报告应基于市场的统计和研究,包含监管机构的活动、统计数据以及社会保险基金运行的分析,还要包含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率、欠费率、人均月退休金、社会保险基金结余额、年利息收入、年基金收益等主要指标均应向社会公开、公示。公开途径要以方便查询为原则,如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大厅公开,在网站上公布。

(二)完善法律法规,规范财务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国家应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相关的法律,制定标准的基金财务管理规范;各地方机构应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完善的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首先要制定规范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会计核算制度,并要对核算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监督检查;其次要制定与社保经办机构、征收机构、财政、银行等各有关部门的会计核算制度,相互间有统一、有制衡;第三要逐步完善财务管理的集体决策机制,形成权力制约,从而在财务管理上逐步形成“国家、上级主管部门、具体办事机构”三级管理模式。

(三)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专业水平。社保基金财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要求财务人员须具备财务、审计、税务、金融、法律、业务等多门知识。社会保险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基金的使用效益,财务管理处于社保基金管理核心地位,必然要求财务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及新政策,不断充实自己,提高素质。要在管好、用好资金上下功夫;要在掌握政策法规和操作规范上下工夫;要在探索新方法、学习新知识上下功夫,从而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硬件”规格。同时,要加强对社保基金财务管理人员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提高社保基金财务管理队伍的廉洁意识,时时更新财务管理人员的“软件”系统,更好的完成基金的财务管理工作。

(四)加强部门协调,管好用好基金。只有加强各部门间的协调,才能共建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机制。由于社会保障工作涉及财政、审计、税务、邮政、银行等多个部门,要使各部门充分履行对社保资金的监督管理职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必须建立由劳动保险、监察、财政、税务、审计等多部门组成的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监督检查,形成统一的监督管理体系,共同为社保基金保驾护航,以确保基金安全运行。(作者单位为河北省承德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