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文化消费需求的日益增长,县级公共图书馆传统的运行模式所表现出的管理机制不够灵活、馆藏资源难以共享等问题,直接影响着服务水平和社会效益的发挥。本文以乐平市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和服务实践为例,探讨了县级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对策,以期为广大同仁提供参考。
一、乐平市图书馆的跨越发展
几年来,我们积极争取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实现了图书馆飞速发展,从业务建设到读者服务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兴建了建筑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新图书馆大楼,配置了各种现代化服务设备,增设了电子阅览室和盲人阅览室,开设了八个对外服务窗口,拥有读者座席300个。在馆藏资源建设方面,构建了纸本文献与电子文献并重的复合式馆藏体系,数字资源更是从无到有,迅猛增加。现有电子图书10万余种,并自建了8个地方特色数据库。在服务方面,根据读者需求,不断的在营造一个充满知识氛围而又舒适的读书环境,并不断改进创新服务手段、开拓服务途径。通过文献服务活动、知识讲座与展览等,广泛的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目前的乐平市图书馆已经成为广大群众休闲和学习的好地方,在市民心中的地位不断地提升,2013年被国家文化部评定为国家县级一级图书馆。
二、乐平市图书馆的服务实践
(一)深化服务内容,努力改进服务方式
一是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采取与读者互动的形式购书,即“你选书、我买单”,大大提高了购书的针对性;二是坚持开展流动服务,深入部队、社区、学校、企业,增设基层图书借阅点,定期更换书籍,满足群众的阅读需求;三是开展更多便利读者的新服务,逐步发展到预约送书上门、电话续借服务等。这些服务项目和措施极大提高了读者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吸引更多读者来图书馆借阅,图书借阅率直线上升,图书馆的社会效益明显提升。
(二)强化窗口服务,充分发挥公共文化功能
一是推行免费开放阅读,全年开放时间在360天以上,并延长开放时间;二是净化网络空间,电子阅览室,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健康、舒适的阅读平台,以丰富的信息、良好的服务赢得了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三是从细节入手,为读者提供更为周到的服务,坚持“以人为本、细致入微”的服务态度。
(三)实行资源共享,将服务延伸到基层
充分利用全国文化信息工程的丰富资源,为全市广大群众提供服务。定期为乡镇图书馆(室)配送各类书刊、视频资料。同时变“三下乡”为“常下乡”,利用科技资源为蔬菜种植大户、养殖大户等免费刻录科技信息等各类光盘,帮助农民朋友致富奔小康。真正做到将直观、生动的科技信息和文化大餐送到广大基层群众中去。
(四)加强宣传力度,树立良好社会影响
一方面,围绕“世界读书日”和“图书馆服务周”开展各项系列主题活动;另一方面,利用共享工程加工各方面电影、讲坛视频资料、专题专栏,定期向读者播放。并将一些农业技术、农贸市场情况等信息刻录成光盘免费供读者借阅。
三、制约图书馆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管理体制落后是其根本原因
管理体制及干部配备、劳动人事、经费拨付等方面都受制于上级管理部门。政府重视时,一切问题迎刃而解,不重视时,工作步履艰难。馆长既无人权也无财权,只能四处请示汇报,四处申请要求,有时也四处撞壁,被人戏称为“丐帮帮主”。同时,在岗位管理上,对工作干活好的职工无法奖励,对工作干活差甚至不上班的职工无法处理,职工工资由主管局统一管理,直接打入职工个人财户,无法更好的实施奖惩制度。馆里制定的目标责任制、奖惩制度等都形同虚设,根本无法和工资挂钩,严重地影响县级图书馆正常功能和作用的发挥。
(二)专业人才缺失是其关键因素
相当一段时间,县级图书馆都是机关交溶、部门合并、家属子女安置的“收客站”,人员结构十分不合理。由于受计划经济时期人事管理制度的影响,人员的进出受上级领导的控制,不能根据工作需要进行合理的人员分配。由于现有人员业务素质低下,不能很好的胜任业务工作,而造成目前人员的超编。常常因为受编制和行政人事调配的制约,急需的人才进不来,不能胜任工作的人员又出不去,导致图书馆专业人才缺乏,现代化设备无人会使用,图书馆的工作仍然处于低效率运转状态。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县级图书馆发展的关键因素。
(三)乡镇图书室滞后是其薄弱环节
我市有18个乡镇,265个村委会,绝大多数都建立了基层图书室,但其生存现状令人堪忧,大部分因经费、场地、人员等诸多原因而无法开放,而图书室成为应付上级检查的花架子。笔者认为,乐平市基层图书馆的现状应该具有普遍的代表性。
四、推动县级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主导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主要保证。只有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才能在制度上、组织上和经费上保证图书馆建设的有效实施。各级政府应把公共图书馆建设切实作为政府的责任和义务,纳入到工作重点进行筹划。实践证明,县级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与当地政府的重视程度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哪个地方的政府领导重视图书馆工作,那个地方的图书馆事业就会带动发展,即使条件差一些,也会在夹缝中求生存,在困境中谋发展。
(二)深入改革图书馆用人机制
现行的人事管理制度已经成为县级图书馆发展的瓶颈,必须进行人事体制改革,以进一步优化图书馆用人机制,具体做法:第一,彻底打破编制束缚实现全员社会招聘制,因事设岗而不是因人设岗,同时根据业务需要来实行聘用制、外聘制、兼职制、签约制、义工制等多种辅助制度;第二,实行竞争上岗。全面推进“绩效管理、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的管理模式;第三,实行绩效管理和考核制度。对员工进行定期考核,将根据考核的结果作出相应的奖惩制度。
(三)构建基层图书馆服务网络体系
国家早在2006年颁布的《“十一五”时期服务发展规划纲要》中就提出“县市图书馆应逐步实行分馆制,丰富藏书量,形成统一的图书配送体系,充分发挥县图书馆对乡镇、村图书室的辐射作用,促进图书文献共享”。因此,基层图书服务的发展模式应该是:实行以县馆为中心的总分馆制,全面构建三级图书馆服务网络体系。但当前县级图书馆普遍存在经费、臧书和人员配备等问题,难以承担如此重任,无法对乡镇图书室起到管理中心作用。
(四)树立图书馆服务创新的观念
服务与发展是图书馆永恒的主题。只有解放思想,转变传统服务理念,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县级图书馆才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近几年乐平市图书馆在开拓创新、主动服务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切身体会到创新服务是一切工作的基础。
(1)服务观念的创新。观念创新是县级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前提。要彻底改变坐等上门的陈旧服务观念,树立向读者全面开放的观念,满足读者需求。
(2)服务模式的创新。服务模式的创新主要是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与传统服务上,建立图书馆网络化信息综合服务体系。
(3)服务功能的创新。应坚持与时俱进,大力拓展服务功能,将读者服务范围扩展到全方位的社会文化服务。特别要重点为老人、儿童、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特殊服务。
五、结束语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拉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序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方案》也已制定出台。我们期待着本次改革能彻底根除图书馆现行管理体制的弊端。当然我们知道,县级公共图书馆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一方面要依靠政治体制的保障,另一方面更要依靠自身的努力。“要想有地位,首先要有作为”。我们广大基层图书馆工作者都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开拓进取,敢为人先,从基层图书馆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创特色、走新路,为发展图书馆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作者单位为乐平市图书馆)
作者简介:邹晓玲(1981— ) 女 ,本科,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