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运输统计主要对公路运输状态及产生经济效益作为研究内容,是政府公路管理的重要依据。我国公路运输的有效发展,关系着区域经济发展、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城镇统筹布局具有重要作用。近几年来我国公路运输呈高速发展的势态,但公路运输统计工作却滞后于实践需求,制约了公路运输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文章主要针对公路运输统计体系与方法展开研究。
统筹是管理的重要依据,分析与统筹是现代决策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管理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政府在进行公路运输管理与决策制定的重要方法。随着现代通讯技术、数据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公路运输行业也不断升级与创新,公路运输统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如何适应现代公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满足各主体对公路运输统计信息的需求,是现代公路运输统计工作中有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公路运输统计的内涵与现状
(一)公路运输统计的内涵
公路运输是指利用车辆在公路上进行货物和旅客运输的活动。公路运输统计是社会经济统计中的重要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可对其进行不同内涵的界定。笔者对于公路运输统计的定义为:通过科学的统计理论和方法,对公路运输行业的数量、速度、规模、现状、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与分析等活动的合称。根据这一定义来看,科学的统计方法是通路运输统计的基础条件,有助于计算出公路运输行业的发展规模、速度等方面的具体数据。
(二)公路运输统计现状
公路运输统计主要是以数学统计理论作为依据,对公路运输、运行现状以及成果进行采集、整理、分析与统筹,是一门具有较强实用性的学科,其研究成果为政府的决策提供了依据。公路运输统计根据调查方法可以分为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前者主要是指对全国公路的运输状况进行调查,后者主要是通过对某地区的公路运输状况进行调查。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相比,存在实施难度大、周期时间长且时效性低的问题,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较低。因此,目前主要采用的是抽样调查法。公路运输统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公路管理机构的基本情况下、道路运输行业经营企业以及人数、客运路线、客运汽车数量、班次以及客运站,载货车辆、货运站、货运交易市场、道路装卸业、道路运输服务业、驾校、出入境汽车运输等相关信息。
二、公路运输统计体系
公路运输统计是公路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国家经济统计中的重要项目。客观、准确的统计公路运输成果,一方面能够对公路运输现状进行分析与总结,有助于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另一方面通过公路运输统计结果的展示,与国际进行纵向比较,有助于借鉴国外先进的发展经验,推动我国公路运输行业的不断发展。
(一)统计过程
公路运输统计需要通过公路网络收费数据库中的相关资料,并结合现场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公路过往车辆的运输量、货重、货价等指标进行统计。公路运输统计过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①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采集主要是指对公路收费数据库中的数据、相关辅助信息以及区域地理信息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并且由于所采集的数据不能直接使用,因此需要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包括错误数据剔除、数据计算等。②交通量计算:通过对采集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的资料,得到某一特定公路的交通量,包括车辆数量、运输性质等各种交通信息,并对该路段各个收费站的收费特征进行统计,计算路段的利用率。③调查点抽取:根据抽样调查的特点,并结合上个环节收集到的交通量数据,对抽样调查的路段进行样本点以及样本量的确定,并且为了提高抽查的准确性,可以通过提升检查点的方式来提高抽查的准确率与科学性。④现场调查:对选定的样本点进行现场实地调查,获得车辆的荷载量、空车辆、载客数、运输货物的类型等方面的信息,并结合收费站提供的信息进行对比和矫正。⑤运行状态与产出经济效益计算:根据第二环节获取的交通量数据,并结合抽样调查结果得到的车载率、空车辆、载客数等指标,计算客车运输密度、货车运输密度以及运输流量等指标的具体数值。⑥运输对象及地理信息指标统计:根据调查结果,统计公路运输对象及相关信息。
(二)技术方法
从统计技术角度进行分析,公路运输统计工作除了需要多种计算方法的支持,在计算过程中需要结合相应的数学原理进行统计指标的计算,其主要特点在于:①重视对整体运输统计指标的确定。在交通量确定中,需要通过最短路径选择等理论确定车辆路径的选择,并根据总体运输资料的特征,最终得到的成果能够反映公路整体路线的运输能力和运输特点。②公路运输统计主要是基于公路收费站中的相关资料基础上开展的,在总体数据完整且真实的情况下,通过对制定时间内车流数据的统计计算,并结合现场调查的方式补充单纯数据库资料计算的不足,能够获取的到相对比较准确的统计数值。
三、结束语
公路运输统计结果能够反映公路运输的状况,从而有助于政府对公路管理的控制,进而规范公路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保障公路运行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为来安县公路运输管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