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资金风险防范与内部控制

2017-12-29 00:00:00黄永贵
今日财富 2017年30期

资金是企业发展的血液,企业只有保证资金的安全完整,才能够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企业在使用资金的过程中会遇到一定的风险,因此需要采用相应的方法来加以防范。内部控制对企业防范资金风险保证资金的安全、完整起着重大作用。本文分析了企业资金风险的类型,并提出了几点资金风险防范的对策,进行资金内部控制的设计,目的在于提高内部控制来防范资金风险,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完整。

一、企业资金风险的类型

(一)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主要是指在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受到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的直接影响,导致企业预期收益和财务收益之间出现较大的偏差,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一般来说财务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财务风险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分配收益风险。

(1)筹资风险。主要是指企业由于增加借入资金而导致偿债能力下降的风险,主要会面临以下风险:筹资不到位的风险、筹资结构不合理的风险、筹资成本较高的风险等。

(2)投资风险。主要是指由于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导致投资报酬率达不到企业预期目标的风险,主要的投资风险有以下几种:投资规模较大的风险、投资方向失误的风险、投资时机不对的风险等。

(3)资金回收风险。主要是指回收资金的时间和金额的不定性带来的风险,主要的资金回收风险有以下几种:应收账款规模较大的风险、应收账款延迟收回的风险、应收账款坏账损失的风险等。

(4)分配收益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分配收益给企业未来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不利影响。从实质上来看分配收益风险是一种筹资风险,分配收益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降低企业偿债能力、无法及时获得投资资金的风险。

(二)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是指由于未来市场价格的不确定给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带来的影响,其中市场风险可以分为汇率风险、利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股票价格风险。市场风险具有系统性风险,因此很难被分散掉,一般来说可以采用保险或者是套期保值的方法来进行规避。

(三)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主要是指交易对手或债务人不能按照合同的规定来履行义务或发生信用质量,从而给金融工具持有人或债权人带来损失的风险。债务人是信用风险的主要来源,一方面债务人的还款意愿不强的话,即使是有较强的还款能力,也会导致信用风险的发生;另一方面债务人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时候,会收到市场供求和意外灾害的影响带来一定的损失,这样就会降低债务人的偿债能力,直接导致信用风险的发生。

二、企业资金风险防范的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资金内部控制体系

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是防范资金风险的重要保障,因此企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完善资金内部控制体系:

1、做好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工作。现阶段很多企业已经建立了一套管理资金制度的体系,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以制度管钱,以制度管事”的管理机制,但是在实际的执行力并不强,还需要通过制度来对流程进行规范。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现有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梳理,摒弃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针对现有经济业务适当的整改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体系中应该涵盖所有资金活动。具体来说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应该包括:筹资、投资、收入、分配、预算、决算、审批、监督考核等。

2、要建立资金预算管理体系。一方面应以企业年度经营目标为编制资金预算的基础,落实到为实现目标的各项经营活动,保证各项经营活动计划与资金预算的有序衔接,根据企业经营目标进行筹资、投资、收入分配。同时企业应该将预算指标在各个部门中进行详细的分解,形成一个多层次、全过程、全方位的预算执行体系。另一方面,应该将年度预算细分为月度、季度来进行预算,这样有利于分期对财务资金进行预算控制,实现企业年度的预算指标。

3、要建立起资金管理考核机制。资金预算一经批准,就要落实到各部门和具体的项目上严格的执行和考核。对各个责任中心的考核要与企业各部门和员工的绩效相挂钩,这样有助于提高资金预算管理的水平。

(二)规范资金管理业务和流程

1、规范商品销售业务。商品销售应签订销售合同,规避随意性,做到合法性。建立客户档案,对应收款进行账龄分析,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对信用低的客户不签订销售合同,防范资金回收风险和信用风险。

2、规范资金的收款管理。首先就是对销售收款业务进行入账,不能设置账外账、坐支现金,严格禁止有定价权的销售人员独自接触销售收入资金,当以银行转账方式结算销售收入的时候,企业要保证在指定的账户中进行合规操作;其次企业与客户之间进行票据、应收款项等核对要通过函证的方式进行,要指派专人在月末、季末、年末进行核对,每年对客户的核对不能少于两次,如果发现与实际账目不符的,要及时找出责任人以及原因,并追究相关责任,及时的做出整改。

3、规范付款程序。支付货款要按照采购货物签订的合同;支付项目款必须是按照经过立项审批后的项目进度;支付利润前提是要保证企业经营所需资金。所有付款要根据经济事项的重要程度划分职责权限实行逐级审批,对因过错付款造成资金损失,应追究责任。

(三)建立监管资金数据信息平台

企业要建立资金集中统一支付系统,不断完善以银行为枢纽、以信息为载体的系统,要对会计核算、资金管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等多个信息系统对资金进行监督管理。

企业要充分的发挥出资金监督系统的重要性作用,形成全面预算、会计核算、资金结算的财务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财务数据信息的共享,促进资金和财务的相互融合。财务管理的纲领是全面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的基础是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资金集中管理,与这三个系统相互连通的是资金监督系统,可以在线的监管资金。企业要按照资金预算计划,集中管理内部资金,实时的监控资金的使用情况和用途。

三、企业资金内部控制的设计

(一)资金安全性的控制

资金安全性的控制主要范围包括:银行存款、现金、其他货币资金,应付、应收票据有着较强的变现能力,因此也可以将其纳入资金控制的范围之内,一般来说控制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控制现金库存限额。主要是企业要详细的规定现金结算的范围,核定每日资金的余额,将资金超过库存限额的部分存入银行,是一种降低资金使用风险的控制方法。

(2)控制银行资金。银行结算支付要建立严格的程序。加强对支票和结算票据的领购、使用以及银行预留印件的管理和控制。

(3)控制账实盘点。主要是指定期、不定期盘点资金,保证资金安全性的一种控制方法。

(4)控制岗位分离。主要是指不相容的岗位要由不同的人员来进行负责,实现相互监督、相互牵制的目的。

(二)资金合法性的控制

主要是指控制资金收入和支付的合法性。可以采用加大内部审计监督的方式来进行控制。而保证资金收支的合理合法性,关键应建立和实行重大收支联签制度。

(三)资金完整性的控制

资金完整性的控制范围主要有:货币资金、应收款、收入、项目资金和生产销售环节占用资金。一般来说控制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控制银行对账单。主要是指通过银行对账单来逐笔的核对企业银行日记账,保证银行存款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的一种控制方法。

(2)控制往来账核对。主要是指定期与供应商或客户进行的核对往来账户余额,可以及时的发现贪污、挪用货币资金等违法行为,是一种评价货币资金清还是否合理、是否及时入账的控制方法。

(3)控制发票和收据。主要是指利用收据、发票的连续性,检查收到的货币资金与收据、发票金额是否一致,保证收到的全部货币资金完整性的一种控制方法。

(4)控制项目资金。主要是指按照项目规模的大小,对货币资金完整性进行控制的一种控制方法。按照项目进度使用资金,防止将项目资金挪它用,严禁随意改变项目规模造成项目资金超支。

(5)控制占用资金。主要是对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的领用量与产成品耗用定额进行考核;产成品与库存数和销售量进行考核,做到领用与不超,产成品与库存和销售量一致,杜绝浪费、损坏和盗用,是保证生产和销售环节占用资金完整性的控制方法。

四、总结

综上所述,企业资金的风险有多种,因此企业的管理者要对不同的风险类型进行深入的了解,并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完善内部控制,通过内部控制来规避资金风险,保证资金的安全完整,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地发展。(作者单位为四川省会计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