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consumption)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终环节。它是指利用社会产品来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过程。消费又分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前者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和生活劳动的使用和消耗。后者是指人们把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是“生产过程以外执行生活职能”。
一、消费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泉动力
消费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之一,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影响着社会的进程,也是生产发展的基本前提。影响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因素很多,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收入水平、商品供给、消费价格、市场环境、消费偏好、流通渠道等方面,深入研判消费市场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站在保障和提升消费需求角度推动市场发展
当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消费市场是同步变化和发展的,消费层级也是不断上升的。消费者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前提下,进一步要求满足享受需求,进而要求满足发展需求,通过不断发展和优化的消费需求,提高消费能力、提升消费层次、改进消费质量、调整消费结构,最终提高居民生活品质。消费结构的调整是伴随着消费供给水平的提升而变化的,需求和供给相辅相成,互为条件,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丰富有效供给,通过“互联网+”等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物流体系效率,有效破解市场壁垒,畅通供给渠道,提高供给效率。例如今天的旅游消费、健康消费、信息消费等等都是消费供给双向提升、供给结构优化、消费力发展的产物。
(二)本着优化和促进行业发展原则拉动经济增长
培育健康的需求导向,通过培育和提升消费需求激发市场发展和经济活跃的原始动力,充分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通过发展和提高消费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层次,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德州居民消费发展现状
在消费构成的要素中,消费者作为消费主体是核心是基础,商品供给作为消费客体,与消费主体形成闭环,而消费环境的承载能力则决定了消费的深度和广度。消费主体、消费客体和消费环境的有机结合决定了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
从居民收入角度看整体增势优于全省、全国,消费市场发展基础巩固。2016年,德州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7467元,增长9.0%,高于全国0.6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60元,增长8.2%,增幅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48元,增长8.7%,增幅高于全省0.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
三、促进德州市消费市场健康发展路径探析
拓宽增收渠道,提高收入水平,强化社会保障,减少非消费性支出,开源节流,丰富商品供给,规范市场经营,增强消费信心,优化消费环境等各种条件综合作用,供需两侧有机结合才能保证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扩大。要挖掘消费潜力,扩大消费需求。通过提升传统消费,发展新型和中高端消费,确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定增长,重点说:
(一)优化收入结构,提高收入水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求导向决定供给结构,要想优化供给范畴的产业和产品结构,必先优化需求范畴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国民收入水平,增加有效需求,从而通过需求拉动供给,带动产业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居民消费需求首先以收入能力提高为前提,也就是以有形的经济收入形成货币支付能力,通过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规模,调节高收入比重提升整体消费水平。
(二)健全保障机制,改善消费预期。进一步提高社会福利,解决百姓后顾之忧。深化养老、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改革,来解决居民消费群体的后顾之忧,不断释放居民的消费需求。一方面要加大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政府公共服务支出的力度和规模,完善大病保障制度等;另一方面要探索实施多种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形式,建立商品房调控的常态机制,多措并举才能消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从改善消费预期角度讲,建立政府财政主导的、社会参与的、覆盖广泛的、流程完善的基本社会保障体系是解决老百姓消费顾虑,让储蓄转化为消费的治本之策。
(三)加强教育引导,增强消费技能。消费技能提升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从技术层面说,另一个是从观念层面说。在技术层面上看,人们对一些有技术含量的消费品不熟悉、不会用,很大程度影响消费需求的扩大。人对消费品的使用技能都是后天通过学习获得的,解决上述问题的基本对策是对居民进行技能培训,通过简化流程,优化服务,扩大影响,传授消费知识和技能,赋予消费者使用特定消费品的能力;从观念层面看,多数发达地区和国家早在中学和大学就开设了消费教育课程,对居民进行消费教育,进行人生消费规划,降低个人消费的随意性。一要利用媒体、网络等公共资讯平台,引导居民树立科学消费观念,抑制过度消费、引导不足消费,发展文明消费和绿色消费。二要运用经济手段 ,如消费金融、税费减免、定向优惠、产品组合等方式进行调节和引导。三要加强制度保障,利用政策、奖惩等加以引导,运用法律、规章加以规范。
总体讲,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除了政府做好政策引导外,还需要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到培育和发掘新的消费热点中来,以市场力量去促进消费服务的多元化、个性化发展。(作者单位为德州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