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7-12-29 00:00:00蘧继红
今日财富 2017年30期

一直以来,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作为衡量其信贷资产风险的重要指标,始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农业银行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之一,由于各类条件的影响以及历史遗留问题的制约,导致其不良贷款率一直居高不下。基于此,文章将针对中国农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定的化解对策,以供参考。

不良贷款率作为评价银行等金融机构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同时也能反映出金融市场的稳定程度,而过高的不良贷款率势必会导致银行资产质量变差,也不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进而引起宏观经济波动。中国农业银行作为国际化的上市银行,是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更是中国金融体系中的关键组成。基于此,对中国农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进行研究,进而探讨化解不良贷款问题的相关对策,对促进我国金融业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中国农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现状

自从20世纪70年代由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膨胀所引发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政府对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也提高了重视程度,采取了多项宏观调控措施对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加以整治,旨在降低不良贷款的发生风险。早在1999年,我国便已成立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对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进行管理与处置;到了2008年银监会的成立,我国银行的资产结构质量有了明显改良,不良贷款率也出现了持续降低的趋势;而到了2014年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由于市场经济结构的动荡,部分产业由于效率低、产能落后而被市场lOReQUi/u1vUxADSSXtWGA==淘汰,基于此影响在2014年我国四大银行的盈利水平环比下降,而不良贷款率则有所上升。

截至2016年末,不良贷款率2.37%,比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73.40%,保持较强的风险抵补和损失吸收能力,但农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仍然偏高,究其原因会发现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在这其中不仅有政府宏观政策、行政干预等外部因素,同样也存在农业银行自身内部管理制度的内部因素。农业银行作为国有性质的商业银行,一直以来都承担着“服务三农”的重责,从其不良贷款的结构组成来看,由于政策职能所需要承担的不良贷款占据着非常大的比例。虽然近年来,农业银行通过转变自身机制与完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逐渐清理了大量的不良贷款,不良贷款率也有了一定幅度降低,比如截止至2017年9月末,不良贷款余额2,098.34亿元,比上年末减少210.00亿元;不良贷款率1.97%,比上年末下降0.4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94.29%,比上年末上升20.89个百分点,不过这仍然改变不了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偏高的现状。

二、我国农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的化解对策建议

1.遵循市场规律,转变政府职能

政府部门应尽量减少对企业、银行日常运作行为的行政干预,真正实现政府、企业、银行的分离,从而让银行能够脱离地方政府的依赖,进行贷款的自主方法。对于中国农业银行/YL1QTwQ685pat+rRL3fqA==的自主权与合法权益要给予充分尊重,促使中国农业银行的收益实现最大化,能够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去提供贷款发放,进而有效减少日积月累的不良贷款问题。

2.加强信贷风险意识

对于中国农业银行所面对的严峻不良贷款问题,要强化自身的内部控制能力,对自身行为予以严格规范,通过改变过去粗放型的经营模式,促使高层与基层之间的业务信息能够得以及时准确的传达。构建完善的信贷审批内部控制制度,可借鉴国外银行的成功经验去设立风险评级预警体系,通过加强信贷风险意识与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去化解实际的不良贷款问题。具体来讲,要重视对信贷信息的审核工作,定期对企业的信贷风险进行评测,对高风险贷款企业予以密切关注,同时强化对银行内部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养、专业知识与风险防控意识,有效减少银行不良贷款现象出现。

3.分散产业布局,把控贷款下放关

中国农业银行作为国有商业银行,应当承担其应有的社会责任,但同样需要具备盈利能力。当前农业银行有众多服务主要集中在“三农”产业中,而大量资产过于集中在同类行业,其出现不良贷款问题的风险自然会加大,因此笔者认为中国农业银行可实行投资分散产业布局,一定程度上降低不良贷款发生率。同时,农业银行还应积极参与到企业的改革当中,明晰产权,促使企业能够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现代化企业,通过加大对企业的救助,帮助其树立信贷风险意识与自主还款意识,确保从根源上化解不良贷款问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当前中国农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现状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农业银行内部在完善相关机制与各部门积极配合的同时,国家也应提供良好的外部宏观环境,规范金融交易市场,完善信用体系,进而促使中国农业银行能够对不良贷款设立完善的处理机制,进而提升风险控制能力,强化农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作者单位为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鹤壁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