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国经济水平不断地进步,科技化进程也不断加快,人均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了我国城镇化、城市化的脚步也就不断加快,那么想要建设城市,想要完成对乡镇的城市化改革,土地资源的利用一定是必不可少的。但在我国城市化进行的过程中,由于城市化速度日益加快,人们对于土地的利用开始变得肆意妄为,不曾考虑土地原有的生态平衡,破坏了原有土地环境的生态结构,这种情况时有发生,并且日益严重。那么如何改变现有的土地利用方式,变成阻碍我过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大难题。我国道教的“天人合一”思想中提到的生态伦理价值观,深刻的从伦理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充分认识到了人口和资源和自然环境之间相伴相生,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维护好三者之间的平衡,才能真正解决这个难题,从而实现我国土地可持续利用,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一、引言
人类在土地利用的过程中,可以看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都存在着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道德伦理关系,也正因如此,关于土地资源利用的问题,想要通过经济和法律的手段是无法从根本上将其解决的。这与法律的强制性无关,我们应该从人的本身出发,土地资源乃至自然资源的利用这关乎于人与土地之间的伦理学问题。只能从人的自身找出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资源滥用的问题。那么就只有让人们意识到,对土地资源的保护,这才是根本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的关键所在。著名的马夏尔曾说过,人们最早也是最为清晰的生态思想,是公元前六世纪中国的道教思想所提出的。也正因如此,道教的一些思想为人们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哲学基础,本文就通过道教的一些思想来探究土地利用中伦理学的问题。
二、“天人合一”与统筹发展
如果说道教的思想是土地实现可持续利用战略的理论基石,那么“天人合一”就是道教的理论基石。那么何为“天人合一”呢?道教思想这样认为,人也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自然环境中的资源不可滥用,不是说人类就不能利用自然资源发展自身,而是要形成那种人与自然共同发展,适当的利用自然资源,这样才能能发展的长久。这与我国现有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不谋而合。道教思想认为做到这一点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基础。人类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条件下适当高效的利用土地资源,这才符合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
今年,党的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随着我国近些年来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工业企业、房地产企业的不断兴起,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也随之加快,从而加速了我国各个指标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逐渐走向了科技化,生活水平大大的提高。但是在我国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只注重得到利益的多少,而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却被人们所忽略了,也就导致了土地资源乃至自然环境资源中其他资源的滥用,导致了对自然环境中生态平衡的破坏。人们没有意识到保护自然环境遵循自然规律,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这是自己应付的责任。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自然生态平衡负责,更是为人类的子孙后代负责。生态文明建设不能知识空话,这必须要施行到现实的时间中去,所以党的十八大会议讨论认为,为了加深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意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提升到和经济、科技、文化、社会进步的相同的地位。如若不然,继续盲目的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不进行合理的规划就随意的开发用地,这样不仅发挥不出土地应有的价值,甚至会破坏土地原有生态结构,以至于造成人们生活居住环境的不稳定情况。在土地利用过程中,道德伦理思想是什么?想要真正做到合乎伦理,合情合理的使用土地,就是指人们在开发所要的利用的土地前,考虑到生态环境平衡,生态结构的均衡,合理的规划土地资源的使用。这样才能符合生态伦理思想,同时也可以达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的目的。人在利用土地的同时,只有真正做到,人与自然相互制约,相互协调,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我国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也才是最符合道教“天人合一”思想的做法。
三、 “道法自然”与因地制宜
在道教的戒律中有这样明确的提出,开发土地资源一定要在保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举个例子,在《老君说一百八十戒》这样写道:“第五十三戒,不得竭水泽”;“第四十八戒,不得妄凿地,毁山川”;“第一百三十四戒,不得妄开决陂湖。”《黄帝阴符经》写道:“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不难看出我国的道教崇尚自然,并不是说大自然中的资源不准动用,而是希望人们自己认识到自然规律是不能过度破坏的,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生于自然存与自然,因此自然规律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人的主观能动性想要发挥积极正面的作用,必须要保证在不破坏自然规律的前提之下。如《道德经》所说:“不知常,妄作,凶”,人么如果不考虑自然环境,仅凭一己私欲就肆意开发土地,是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的。
党的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生态文明建设不能只是一句空话,为了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意义真正植入到人们心里,让人们真正想到自己对生态环境的责任,党的十八大决定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经济建设等一致的战略高度,报告中提出了“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的文明生态理念,这与道家的“道法自然”内涵相契合。简而言之,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思想就是人与自然相融合。因此,不难看出生态文明的土地利用中所提到的伦理学问题指向的,就是让人们在伦理上对自然环境负起应有的责任。由于人们在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上的差异,造成了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土地资源不合理利用的现状。在将来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主旨应该就是维护和尊重生态自然规律,其根据就是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知足知止”与适度利用
道教的“知足知止”的思想在土地开发方面具有着非常深刻的意义。《道德经》所提到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从人地关系的方面来讲,是倡导和提醒人们节制的开发土地。《黄老帛书·国次》中有这样写过:“过极失当,天将降央(殃)。人强胜天,慎辟(避)勿当。天反胜人,因与俱行。”意思是人类在自身欲望的驱使下,没有节制不懂克制的过度利用土地,最终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想要实现人与土地之间协调发展,只有懂得适可而止。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指出:“我国陆地国土空间的一半以上都属于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域……适宜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国土面积有180余万平方公里,但扣除必须已有建设用地和保护的耕地,今后可用于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及其他方面建设的面积不足3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国土总面积的百分之三。”容易上的相关数据可知,我国土地的已开发面积在我国国土面积中的所占比重是极大的,改善人们对土地原有的利用方式,已经刻不容缓,环境的自身自然发展需要几千年甚至更久,而人类想要破坏它,不过需要短短的即使年,甚至更短。因此,如若想要自然环境生态平衡与国家的发展共同进步,必要的就是要知足知止,控制土地开发的强度,适可而止。
五、结语
从以上分析中可知,目前我国对于环境中土地资源和其他资源的利用,管理过程中,相关措施还不够完善,人们对于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的保护意识不够。想要解决这一问提的根本办法就是让人意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自身的重要性,从道德伦理的角度来制约人们对于资源滥用的行为。我国想要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培养人们对土地利用的道德伦理意识,这是极为重要的。(作者单位为西北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