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环境监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和保证

2017-12-29 00:00:00刘蓉
今日财富 2017年36期

在水环境的监测工作当中,对水质进行分析是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为环境管理、水质评定及环境科研等方面提供可靠依据的有力手段。

水环境监测刷刷刷的质量控制与保证,目的就是要将监测分析数据的误差控制在容错范围之内,确保最终结果的准确度与可用度,满足所要求的质量。与此同时,质量控制和保证作为实验室分析工作的内容组成,更是水环境监测工作的技术关键与确保实验室管理科学性的有效措施。基于实验室管理视角来看,质量控制可分为预先控制、过程控制及事后控制单个阶段,以完整的循环过程相互影响。

一、预先控制

在水环境监测工作开展前应做好预先控制,避免日后工作中需要多次纠正。作为质量控制工作的起始点,类如质量保证计划、人员训练、培训计划等都属于预先控制范畴。具体来讲,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人员

实验室人员的专业能力与工作经验是水环境监测工作质量得以保证的关键因素,其专业水平的高低会对最终结果的准确性有很大影响。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是控制数据误差的主要因素,因此实验室人员需要经过专业理论、计量知识、基本操作等考核,全部合格后方能上岗。

(二)仪器设备

水质分析离不开高精尖的现代化仪器设备,所以需要有专人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唯有确保设备的完好才能保证最终数据的准确。

(三)环境

由于实验室中许多精密仪器对湿度与温度有严格要求,所以实验室需要配备抽湿机、空调等设备去保证内部环境达到满足检测工作开展的条件。

(四)检验方法

水质检测需要使用国家、行业发布的标准方法,针对于标准方法对实际检测工作无法准确指导的情况,需要完善作业指导书对检测工作进行规范,并且要保证相关指导文件要及时更新,符合现行检测标准。

二、过程控制

在下达采样与质量控制任务后,采样人员会按照要求进行样品采集并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而实验人员则在确认仪器设备与实验环境与要求相符后便开始检测。实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可分为现场采用控制与实验室内控制。

(一)现场采样质量控制

水质现场采样工作的质量控制与保证,能够保证所采样品的代表性与完整性,进而准确反映出所在区域内的水环境质量及污染物分布规律。

1)设置监测点。水质监测点的设置会直接影响到最终数据的代表性,各个断面的具体位置需能够真实反映出所在区域的水环境质量与污染物分布规律特征。同时,需尽量以最少断面去获得足量且具有代表性的水环境信息,并且在采样过程中要考虑到经济性、可行性及便捷性。

2)样品采集。水质样品采集需要按照要求将采样地点、时间、采样人、核对人等资料完整填好,异常情况要附加说明,特殊样品要特殊对待。

3)统一样品编号。统一编号号罗样品序列号、监测点、监测项目、采样时间等,将标签贴好并做好核对工作,对样品状态异常与否进行记录。

(二)样品保存质量控制

1)样品保存管理。水质样品从采集到检测会间隔一段时间,而这段时间的质量控制目标便是要确保待测水样不会产生变异或将变化程度控制最小化,因此对于样品的保存、运输、管理都应严格遵守质量控制要求。样品送入实验室时要与相关人员进行交接登记,并且要将样品与采样记录交给分析室主任检查,填好样品等级,避免出现样品遗漏、丢失或不合格等事故。

2)样品确认。实验室分析人员在接收待测样品时,需要仔细核对,确认无误后才可进行签收。样品要严格按照保存环境、条件、有效期等予以保存,唯有满足一切要求的样品才能够进行分析。

(三)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确保实验室环境、仪器设备、人员等一切必要因素的状态完好,方能开展对水质样品的实验分析。

1)纯水。分析工作需要用到电导率≤5µs/cm(25℃)的纯水,而面对特殊分析要求,还需进行针对制备,随做随检,在记录表予以存档。

2)空白试验。实验室及其分析人员的专业水平,会直接影响到空白试验值的大小与重现性,比如纯水质量、试剂忖度、仪器误差等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因此需要保证空白试验值达到质量控制要求,否则需要从上述各因素中寻找原因。

3)双样平行与加标回收率。将样品进行随机抽取,开展双样平行与加标回收率的测定,使得前者偏差与后者范围满足质量控制需求。此外,加标物质的量需要与样品待测物质的浓度保持一致。

4)标准曲线。标准曲线需要随水样一起,每月进行一次检测,用以控制其波动范围,并且其监测点位应在6个以上,相关系数要达到0.999以上,同时截距、斜率都应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各项目的标准曲线斜率需要进行多次比对,倘若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对原因进行分,立即更正。

5)标准控制样品。测定密码标样,结合标准保证值的不确定度对其质量进行检查,如果分析结果超过了不确定度范围,则需要从人员、仪器设备、试剂等多方面寻找原因。

三、事后控制

作为质量控制过程的最后一关,事后控制重点在于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从而逐步完善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

(一)内审

通过内审对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展开自我检查、评价及完善,对不合格的工作进行纠正并提出预防措施,保证质量体系能够保持效率且长久运行,为质量体系的改善提供依据。

(二)管理评审

通过管理评审去确保实验室质量体系的科学性、有效性及充分性,主要有管理层结合质量方针及目标,对现行质量体系展开评价。通过全面系统的检查与评价,对体系内需要改进的内容予以确定,进而助推实验室质量体系向更高层次发展。管理评审每年至少开展一次,以此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适时性,进而达到相应的质量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验室质量控制在水环境监测工作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唯有做好此三方面的控制工作,才能充分保证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工作,进而提高水环境监测工作的效果。(作者单位为马鞍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