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核电项目的建设也越来越多,对于当今经济化社会而言,核电项目经济评价与电价测算都是其重中之重。核电项目的经济评价与电价测算的原理和计算方法相似,但其立足点还是有着明显区别。本文通过对我国核电项目的发展现状、经济评价的现状和必要性以及电价测算的方法、定价制度以及企业相关行为来具体分析核电项目经济评价与电价测算的有关问题。
核电项目经济评价是我国目前核电项目建设的工作重点,其对于核电项目的科学性投资决策、投资风险的减少甚至完全消除、投资经济效益最大化等都有着很大积极作用。而电价测算则是目前电价定价机制下的重要工作,项目相关负责人遵循“还本付息,合理利润”的基本原则测算电价并在申报上级部门通过后进行电价定价。
一、核电项目发展现状
我国大陆核电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步,在1985年我国建立了秦山核电站破土动工,这是我国自主设计和建造的第一座核电站,并在六年后的十二月正式成功并网发电。在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支持“适度发展核电”的方针,随着方针指导,我国相继建成几座核电站,为我国核电项目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核电开始了安全、高效、上升发展的新阶段。随着这一新阶段的发展,我国核电电木在经济评价与电价测算方面逐渐重视起来。
二、经济评价
应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求及各地区规划发展的要求,核电项目经济评价工作被提上日程。核电项目经济评价指的是在项目初期方案的基础上对项目财务方面进行科学性的可行性分析,并同时为项目提供合理科学的经济决策。
(一)经济评价的现状
就我国当前经济形势而言,核电项目要想在社会中立足并快速发展,必须有其强大的经济竞争力,而经济竞争力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其经济效益、净现值等基本经济指标,因此对于核电经济评价,相关工作人员应当予以重视。我国目前的项目经济评价主要是以内部财务为核心进行分析,无法得到准确的资源配置反映出的宏观经济评价,因此核电项目工程无法正确进行经济评价,从而容易出现资源利用效率低的情况。
(二)经济评价的必要性
我国目前经济体制为市场经济,因此市场的自主调节决定了核电项目资源的配置,这种形势下政府只需要进行宏观调控保证经济体制的有效运转。除此之外,市场经济体制的失控还可能是因为外部原因,如信息延迟、不充分等。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快速的同时也会出现垄断或寡头垄断的情况,因此,政府对消除导致市场失控因素如信息不充分、垄断等方面还应进一步完善体制,而进行正确的经济评价则是实现资源配置最大化利用的重要措施。对于核电项目来说,经济评价是其必不可少的工作,通过经济评价能够掌握项目的预算以及判断项目的优劣,这种手段能够极大程度地提高核电项目的工作进度,减少资源浪费,更能够及时解决项目工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电价测算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引导下,我国国民经济得到大幅度提升,对各大能源尤其是电力有了更大的需求,因此电价测算则成为核电项目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对电力进行体制的管理,导致电力项目无法得到资金进行建设与发展,电力发展遭到遏制,为改善这一问题,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将统一建设电力和统一进行电价定价更改为有地方自行组织建设核电站、发电厂,并实行“还本付息”的电价调动政策,这一电价改革促进了地方各核电项目电价测算工作的开展。
(一)电价测算方式
我国各地方的电价测算主要有两部制电价和标杆电价两种方式。两部制电价指的是将电价分为基本电价和电量电价两部分,分别用来反映发电企业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这种方式能够保障发电企业的固定收入,并促进电力行业的发展,但由于核电应该带基荷运行,因此不太适应这种方式;而标杆电价指的是设定电价最高上限,使得核电项目在提高成本意识的同时降低成本消耗,与此同时,标杆电价能够根据各地区不同的经济效益来制定适合自身的电价,从而做出科学分析和决策。
四、结束语
随着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核电项目势必逐渐得到重视,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如何为自身谋求经济效益从而立足并发展在当今竞争压力极大的社会则是其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核电企业来说,经济竞争力取决于经济效益,而经济评价和电价测算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两大部分,这两部分的工作原理极为相似,但其立足点截然不同,核电企业在进行经济效益的创造时不能顾此失彼,只有这样才能够更稳、更快地发展。(作者单位为三门核电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