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海事论坛,行业前行的风向标

2017-12-29 05:40刘颖
船舶经济贸易 2017年12期
关键词:邮轮海事港口

本刊记者 刘颖

高级海事论坛,行业前行的风向标

本刊记者 刘颖

“一带一路”倡议、智能化、绿色技术、豪华邮轮是本届高级海事论坛值得重点关注的“关键词”。

当前的市场热点有哪些,下一个风口又在哪里?行业目前存在什么问题,解决方案何在?未来海事技术发展的大趋势是什么,如何进行创新?对全球海事业界人士而言,即便对上述问题有着自己的答案,但也更乐于亲临中国国际海事技术学术会议和展览会,在期间举办的高级海事论坛上聆听业内精英的观点与见解。

12月4日下午,第19届中国国际海事会展的高级海事论坛正式“开讲”。主题为“创新、智造、协同”的本届高级海事论坛共有六大专场,分别为“主题报告”“造船与海洋工程”“航运和港口”“豪华邮轮”“海事金融与法律”及“船舶与海工配套设备技术”。为期4天的论坛期间,50余位嘉宾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与全球协同发展”“智造,引航船海工业下一个十年”“豪华邮轮——集成创新,中国打造”等议题做了主旨演讲,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超过1500名学术代表共聚一堂,探讨海事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对于业内人士来说,中国国际海事会展高级海事论坛的影响力、重要性、权威性可谓不言而喻。回首过往,每届论坛的热点、重点议题,都会在未来几年的海事业发展中得到体现。那么,本届高级海事论坛又有哪些值得重点关注的“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东道主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无疑是此次高级海事论坛的第一“热词”。期间,几乎每个专场都有嘉宾言及这一倡议。梳理嘉宾的发言可以发现,“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海事业的发展机遇正在不断出现,倡议的推进实施将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契机”是与会者的共识。

在7日举办的“主题报告”专场,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罗文就表示,当前,我国船舶工业进入了提质增效升级的战略机遇期。全行业要以建设制造强国和海洋强国为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技术创新步伐,促进船舶工业提质增效升级。在此过程中,除强化创新驱动、主攻智能制造推动质量变革、优化产业结构外,还需深化对外开放合作,提高船舶工业国际化发展水平。为此,他建议船舶行业从以下方面着手:积极参与国际造船新公约规范标准事务工作,加快构建政府、行业组织、企业之间多层次的国际交流渠道,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船舶工业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海外投资建厂、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实验基地和全球营销及售后服务体系;鼓励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与国外相关机构,开展联合设计、技术合作和人才培养。

对此,造船、航运企业给予了积极回应。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南大庆表示,中船集团将继续强化创新驱动,提高发展质量效益,扩大对外开放,努力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创新型海洋装备集团;将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及海外船舶与海洋工程高端产品研发、核心配套能力、先进技术工艺、售后服务保障等优质资源聚焦国际产能合作,推动船海主业向高端转型,推动配套产业跨越发展。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战略与企业管理本部副总经理王然认为,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一方面,我国航运企业需坚持“抱团出海”,实现共同发展、互利共赢;另一方面,要坚持商业模式创新,全面提升航运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王然介绍,在集装箱航运业务上,中远海运不断优化全球航运布局。目前,中远海运涉及“一带一路”沿线航线达118条,投入运力占比68%。与此同时,中远海运还大力开展“中欧陆海快线”建设,推进陆上“丝绸之路”的综合物流业务发展。

未来,中远海运将把发展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以“一带一路”相关项目推动自身转型升级。该集团将不断推进船队结构调整与提升“海上丝绸之路”的市场竞争力有机结合,并进一步加强文化融合,推进海外投资项目“本土化”,实现和平合作,开发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智能化

智能船舶与智能制造

“智能”是本届高级海事论坛的另一大热点。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罗文表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船舶工业创新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以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为重要特征的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多领域技术群体突破和交叉融合将推动制造业生产方式产生深刻变革。船舶智能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大数据决策在航运中的作用愈发突出,无人驾驶船舶逐步从概念走向现实。在此过程中,只要船舶行业能够准确把握机遇,积极主动作为,就有可能实现由跟随向领跑的战略转变。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提升我国船舶工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罗文指出,中国船舶工业应面向世界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科技前沿,加大对智能船舶前瞻性研究。与此同时,应主攻智能制造,发展先进高效制造模式: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夯实精益制造基础,普及数字化、自动化制造;重点实施船舶中间产品智能制造,加快建设船体分段、涂装、管子加工等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大力推广船舶配套设备智能制造新模式,全面推进船舶及配套设备设计、制造、管理、维护、检验等全流程的智能化。

在船舶智能建造方面,南通中远海运川崎有限公司可谓领跑国内船企。该公司总经理陈弓表示,自2012年起,南通中远海运川崎就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初级阶段的智能化船厂;最大限度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减轻劳动强度;降低人工成本;优化利用各种资源。目前,该公司已初步建成2个智能化车间,已建成投产29条生产线,数字化、模型化、自动化、可视化、集成化五化建设初见成效,实现了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信息密集型企业的转型。在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流水线的基础上,南通中远川崎还将进一步推进智能化车间、智能化工厂的建设工作。

开发智能船舶离不开船舶检验。中国船级社副总工程师、上海规范研究所所长陈实介绍,中国船级社在上届中国国际海事会展上就全球首发了《智能船舶规范》。两年来,《智能船舶规范》在各类船型上进行了推广应用,积极推动了我国船舶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以此为基础,我国逐步建立了智能船舶标准体系。此后,中国船级社不断推进相关工作,目前已经完成了无人艇检验指南的研究制定工作,并在本届会展期间正式发布。此外,无人货物运输船技术标准的研制工作,中国船级社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之中。

智能航运

智能化的未来固然激动人心,但对其风险还需有清醒的认识,确保海上安全。对此,美国船级社(ABS)全球海事执行总裁科希·蒂卡认为,随着技术水平的迅速提升,无人航运将是大势所趋。不过,对于航运业而言,这将是一个渐进过程,难以在没有迭代的情况下一蹴而就。她提醒业界,在智能船舶时代,海事业需要融合传统和非传统的技术,机械系统将由不需要在航行中维修的、以预测和预防性维护为主的系统所取代;网络支持系统及其连接将需要相关措施以确保安全;此外,相关的监管也必不可少,需要各方携手努力,跨界合作,共同促进安全、智能的“航行之旅。”

智能港口

当一艘智能船舶达到目的地,其靠泊的港口无疑也需要具有同样的智慧。在这方面,国际港口及海港协会政策及策略常务董事帕特里克·维尔霍文的观点是:当前,国际港口行业面临着船舶大型化、航运公司联盟化、终端自动化、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应用、全球变暖等诸多新趋势。世界港口行业经过持续演变,目前已经向第五代港口——智能港口发展。

对此,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方怀瑾表示认同。在他眼中,智慧港口将是集互联网、物联网和码头自动化技术为一体的,多边界属性的、系统化的港口生态圈,“智慧港口代表着未来港口的发展方向,孕育着新的机会和可能性。”

方怀瑾分析,在经济新常态下,贸易结构已趋于稳定。港口依靠贸易增长,通过持续投入资源谋求吞吐量和效益增长的传统发展模式面临着越来越大的阻力。为寻求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港口必然希望引入更先进的发展模式,进一步促进升级,向智慧港口转型。 在这方面,上海港将借助新技术带来的新动能,以价值创新和开放式创新开创新格局,着力构建智慧港口,实现智能运营、协同物流和便捷贸易,并逐步扩展至金融和数据的商业化服务,支撑上海港由单纯的物流运输节点向供应链平台和贸易平台转型,切实提升港口服务能级。

绿色技术

当前,绿色制造、绿色船舶、绿色航运已是业界共识。对此,百力马-艾斯盟船舶经纪公司近海船舶经纪人凯文·莫林表示,在近海船舶细分市场,中国船企手持的越来越多。1977—2003年,中国船企AHTS的建造量占全球总量的8%,PSV的建造量仅占全球总量的3%;而2004—2020年,上述两个数据已大幅增至56%和41%。节能、安全、环保将是未来的市场发展趋势,双燃料船、节能环保装备将会大量应用。因此,建议船企大力开展创新,降低运营成本,从而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大优势。

在绿色港口方面,“上海港已成为全球绿色港口重要的引领者和参与者。”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张林介绍,近年来,船舶岸电使用、港口油改电项目的实施、清洁能源应用等促使上海绿色港口建设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截至2017年11月,上海港已投入营运内河货运LNG动力船达57艘。未来,全球及我国各地将加速排放控制区的设立步伐,至2020年排放控制区将扩散到全球海域。为此,上海港发布了《新绿色港口三年行动计划》,到2020年将实现船舶、港机、集卡三方面的全港100%新能源使用。此外,上海港还将增加船舶使用岸电比例,提高船舶燃油标准,扩大船舶监控范围,从过去仅对靠港船舶的管控扩大到进入水域的船舶实现100%管控。

豪华邮轮

邮轮经济

近年来,邮轮经济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可谓有目共睹。嘉年华集团中国区主席陈然峰表示,尽管当前北美市场仍是全球最大的邮轮市场,中国则是全球发展最快的邮轮市场;但包括嘉年华集团在内的所有业界企业都非常有信心地认为,中国市场未来一定会超越北美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的邮轮市场。之所以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一方面,因为中国经济平稳向好,中产阶级逐步扩大,消费需求升级推动了中国市场发展;另一方面,政府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高度关注,是全世界对中国逐步成为全球最大邮轮市场的信心之源。

对此,上海市宝山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雷曙光认为,未来5年,将是我国邮轮经济快速发展,建造、配套、经营走向成熟,现代化、国际化关键时期。他介绍,上海市政府正积极打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而促进邮轮产业发展、建成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邮轮母港则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宝山国际邮轮城的打造则是规划的核心。2018年,宝山将形成水陆联动的4船同靠能力。

邮轮建造

我国邮轮经济的快速发展,给船舶工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罗文指出,中国船舶工业在优化产业结构的过程中,应顺应国内邮轮游艇等传统高端消费潜力加速释放的趋势,加快实现邮轮自主设计和建造,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对此,工信部装备工业司船舶处调研员陈颖涛的解读是,在加快推进我国邮轮制造业发展的过程中,船舶行业应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实现共赢发展。二是,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创新发展。三是,加速推进产融结合,助力跨越发展。

在培育邮轮产业链方面,上海市副市长许昆林介绍,为推进打造邮轮产业链工作,上海将加强中外合作和配套产业链的研究,打造豪华邮轮设计、建造、运营、服务、维保产业链。

陈然峰也认为,中国邮轮产业的有序健康发展,需要一个全方位、高品质的邮轮生态系统。这一生态系统包括新船建造、乘客需求、产品及目的地、交通运输、分销体系、规则、基础设施、船舶管理等,其建立需要所有利益相关者共同努力培育市场、培育文化、培育供应链。

规避风险

造船业的前车之鉴表明,豪华邮轮建造难度大,风险高,且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市场的文化差异。对此,芬坎蒂尼集团邮轮首席设计师、市场营销和新概念发展部总监马里左奥·赛高尔介绍,与西方市场相比,中国的邮轮航线一大特点就是以短线游为主,同时中国游客的年龄层更低,20岁—30岁的比例高达62.4%。对餐饮、娱乐、休闲等功能区,中国游客也有独特的喜好和要求。因此,中国船企在设计方面要充分考虑上述特点。此外,从建造角度而言,一艘豪华邮轮在建造过程中,只有20%—25%的人员来自船厂。因此,邮轮建造对船企的资源整合能力、项目管理能力、设计建造能力、系统整合能力、安全质量控制能力都有极高要求。在这方面,船企需要做好充足准备。★

猜你喜欢
邮轮海事港口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信息精要与海事扫描
大型邮轮建造中的消防安全风险及对策
信息精要与海事扫描
信息精要与海事扫描
信息精要与海事扫描
港口上的笑脸
邮轮经济的“冷”与“热”
安发 豪华邮轮梦想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