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蔚
红色文献资料对医疗社会史研究的价值
——以《解放日报》为中心
◎张蔚
《解放日报》创刊于1941年5月16日,是中共中央的机关报,也是西北局的机关报。在《解放日报》创办的将近6年时间里,不但刊发了大量中共政策理论方面的文章,而且刊发了大量文章介绍陕甘宁边区群众生活,尤其是“卫生”副刊中刊发的关于边区群众医疗卫生状况的文章成为研究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群众医疗卫生社会史不可多得的史料。
“卫生”副刊由中共中央总卫生处负责,创刊于1941年11月24日,一直持续到1945年1月20日改为专栏,由过去的一个月出刊一个整版改为10天左右出刊1/3版。为了实现边区“人财两旺”,尤其是针对边区经常发生大面积传染病而导致人口非正常死亡的状况,“卫生”副刊发表大量文章普及卫生常识,如创刊当日便发表了何穆、李康的《延安伤寒流行的教训》,金岳茂、刘允中的《伤寒》以及元晖的《关于伤寒病传染的两个故事》等文章。为调查边区群众疾病情况,边区卫生处防疫队于1941年5月19日到7月17日到延安各地巡回诊疗,并调查各地主要疾病情况及其病因。据调查,传染病多发生在一月,三四月最严重。发生最主要的原因,主要为民众由于几千年来不讲卫生成了习惯,致疾病易于广泛传染。慢性病多为男女性病及小儿消化不良症,前者约占百分之七八十,后者占百分之八十以上。文章还介绍了富县多发生大脖子病,并分析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缺碘、缺钙。
为减少疾病流行状况,边区政府提倡个人和家庭卫生,创建了一批卫生模范个人和集体。如1941年7月24日发表短文,介绍安塞卫生检查情况,并介绍了个人卫生和居室卫生的典型和标准:个人卫生,一区伙夫手脸衣服均整齐清洁,疗养所、保小、边区医院的伙夫都围有白布裙,衣服经常洗换,没有虱子。保安处战士室内,被服用具清洁。居民卫生:曹庄居民多制造猪圈,并且大部分有厕所,室内清洁,该县旧城建立三个公共厕所,并经常打扫街道。通过树立典型,提供示范,提高群众卫生水平,减少疾病流行,提高生活质量。通过介绍日常疾病病症、原因及诊疗的简单方法,“卫生”副刊对于普及群众卫生常识起了重要作用。
由于传统生育方法不注重消毒,陕甘宁边区妇婴死亡率高达60%以上。以延安市南区南郊乡韩家窑子村婴儿死亡情况为例,该村共18户人家,在所调查的11个妇女中,共生过孩子48个,死了29个,占60.4%。导致婴儿死亡率高的原因就是传统生育方式不消毒,使新生儿感染破伤风杆菌而死亡,当地人称之为“四六风”。为解决妇女生孩子养不活的问题,“卫生”副刊集中刊发了一批介绍新法接生、宣传妇女卫生的文章,如第48期康心的《乡村中的妇婴卫生问题》,第57期冯秉姗的《韩家窑子村妇孺卫生调查》,第58期徐特立的《卫生展览会的重要意义》,第61期路岩的《张清益办接生训练班》。通过宣传新法接生,让群众知道接生要洗手消毒的道理,改良了群众传统生育导致的高死亡率,提高了婴儿成活率,对陕甘宁边区妇女起了政治动员的作用,加强了边区群众对中共政权合法性的了解,奠定了中国共产党解放全中国的群众基础。
妇女在陕甘宁边区地位低,陕北有“母猪不敬神,女人不是人”的俗语,一生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传宗接代。但由于传统生育方法不科学,虽然母婴死亡率极高,但从未引起群众的怀疑,大家都认为这样的生育方式的天经地义的,母婴死亡是天命。尤其是陕北生育方式中的产后三天三夜不允许产妇睡觉,要坐三天三夜的恶俗对产妇身体伤害极大,是导致产妇死亡最主要的原因。他们担心产妇在分娩后躺下睡觉会导致大出血,由于无人照料而发生“血迷”死亡的现象。“血迷”就是陕北人对妇女生产后大出血死亡无法解释的迷信现象。因此,《解放日报》“卫生”副刊刊登了乡村妇婴卫生及妇女生育方面的文章,康心在《解放日报》卫生副刊发文呼吁:特别应该废止的是,‘生后再坐三天,以免毒血归心’的野蛮方法。 通过宣传新法接生,陕北妇女逐渐不再产后坐三天三夜,而是要好好休息、加强营养,这样生出来的孩子才健康。
陕甘宁边区巫神很多,“延市东关一个乡,一百四十九户四百余人口中,就有三个巫神。如果以此类推,全边区巫神还有一个相当大的数目。” 按照李鼎铭的说法应该至少有一千个巫神。由于边区缺医少药,而且群众普遍贫穷,因此边区群众生病后往往不找医生而是去找巫神治病。而这些巫神根本不懂治疗,假托鬼神,招摇撞骗,不但骗取钱财,往往导致患者病情贻误甚至加重而导致死亡。《解放日报》1944年4月29日社论——《开展反对巫神的斗争》提出使边区巫神绝迹的办法——一是各地要筹办助产训练班,二是各地医院和机关、军队医院要尽可能替驻地群众看病,三是改良乡村卫生,药店要以低廉的价格供给人民。作为中共中央西北局和中共中央的机关报,《解放日报》社论代表着中共中央和西北局的政策导向,以加强乡村医疗卫生建设来消灭陕北农村普遍存在的巫神现象,应该是根治该现象的好办法。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精准扶贫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解决革命老区群众的因病返贫、因病致贫问题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解放日报》关于延安时期群众医疗卫生知识的宣传不但对于研究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医疗社会史有重要的文献作用,对当代农村脱贫工作也有重要的启示。在扶贫攻坚战中,既要精准了解各地群众存在的疾病问题,又要广泛向群众宣传基本疾病尤其是农村老年病的预防常识,实施精准脱贫。
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