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荔
摘要:心理问题直接影响着中学生的生活质量。研究表明,体育运动可以提高自信和自我概念水平,特质的焦虑和抑郁也能受到体育运动的轻微影响,可以锻炼心理品质,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中学生;体育运动;心理健康
一、 引言
心理健康是现代人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是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正确对待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困难和挫折,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对一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参加体育运动可以调节紧张情绪,缓解心理上的紧张压力,降低学生的焦虑状态、学生的心理紊乱等水平,是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 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 主观因素影响
1. 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速度不均衡
2. 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展过程不协调
(二) 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1. 学校教育环境影响
目前各个学校基本都建立了心理咨询室,但由于应试教育仍在我国教育中处于主流地位,学校为学生提供的服务仍以知识灌输为主,由于知识积累迅速,接受的信息量过大,学习的内在动力弱化,使学生不堪负重,同时紧张、激烈、单调的学校生活,往往难以平衡孤独、焦虑、恐惧等现状。加之部分学生成绩不理想,自己感到升学无望,容易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和失落感,最后发展成为心理失衡。
(三) 家庭教育环境影响
当代的中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许多人从小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依赖性强、不能容人的不良倾向,而且孤僻、不合群的情况也非常严重,这使得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面临很多问题。加上许多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导致他们独立生活能力差,自我意識很强,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生活处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比较缺乏,久而久之难免导致某种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如因同学关系紧张而患病、出走、耽误学业的情况屡有发生。此外,不同的中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教方式、单亲家庭的生活都给他们带来负面影响。
三、 体育运动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 体育能够促进智力的发展。
从我国几千年的教育史不难看出,智育在所有教育过程中所占的重要位置,智力是个体圆满完成工作、学习任务的基础条件,体育学习和认知活动一样,依赖于学生的知觉、记忆、思维、注意等综合认识能力,因此坚持参加体育活动,可以改善一个人的智力和提高学习效果,经常进行体育活动,可以让大脑获得充分的氧气,使脑力得以快速恢复。
(二) 体育能够调节中学生的情绪状态。
情绪是人的自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体验,情绪几乎参与人的所有活动,对人的行为活动起着很大的调节作用。长时期的情绪压抑、忧虑和紧张还可导致疾病。因此保持良好的心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体育活动能直接地给人愉快和喜悦,并能降低因当今社会压力造成的精神不振、心境差、紧张与焦虑等各种症状,从而调节人的情绪,改善和促进心理健康。因而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而产生烦恼和压抑情绪时,可以通过体育运动摆脱烦恼,振奋精神。
(三) 体育能够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是自信心、勇敢精神、竞争意识、意志力、自制力及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等。相对体育而言意志坚韧顽强是十分重要的。它在人们调动自身力去克服困难和挫折的实践中体现出来。可当代中学生生活经历单一,缺少艰苦生活环境的考验、磨练,对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是不利的。中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所以体育运动是培养良好意志品质的重要手段与途径。让学生通过参加体育活动体验运动的乐趣展示自己的风采,让他们自信地参入各项活动中。
(四) 体育可以提高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体育运动不但可使同学之间产生亲近感,丰富和发展中学生的生活方式,还可使学生获得友谊、支持、理解,得到内心的慰藉,提高自信,从而降低挫折感,消除隔阂和孤独感,有利于情感交流和解除自我幽闭,更容易与他人之间形成朋友关系,因此,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加强人际关系,更是对培养心理适应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四、 结论
综上所述,在分析了体育锻炼对健康的影响后,不难看出,中学生心理健康,不仅会影响其在校学习生活,还将直接影响其终身发展。而体育锻炼不仅能强健身体、增强体质,还具有完善身体、发展身体、修炼人生、健康心灵、健全人格、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等功能,因此,加强体育运动对促进中学生甚至全人类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祝蓓里.季浏.体育心理学新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 张小田.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2005,(2):81-83.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EB/OL].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