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岸新区发展服务经济的机制与战略

2017-12-28 00:52仉淑霞
商情 2017年43期
关键词:新区服务业机制

仉淑霞

2016年,西海岸新区服务业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和区委区政府重要战略部署,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抓服务业投入,抓政策落实,抓载体建设,推进服务业重点领域发展,服务业在创新发展中继续“领跑”全区经济增长。

一、新区服务经济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与浦东、滨海新区相比差距明显。西海岸新区服务业增加值1504亿元,虽在青岛市出类拔萃,但与上海浦东新区6549亿元,天津滨海新区4047相比差距明显。二是服务业结构不尽合理。目前,新区服务业产业层次较低,资源和环境区位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高带动性、高产出比的新兴服务业量质双低,信息、科技等产业产出效应尚未完全发挥。三是重点项目支撑力不足。缺乏龙头大项目支撑,如冷链物流基地、董家口木材产业园等大项目甚至出现停滞或搁置等状况。四是中心城区服务功能亟待提高。服务功能仍然主要集中在东西两个中心城区,辛安、黄岛办以及滨海大道沿线区域服务功能提升不足,发展空间和潜力大,形势迫切。

面对这些问题和可提升空间,新区发展服务经济须重点推进八大机制和六大战略。

二、围绕新区承接国家战略,完善八大体制机制,为西海岸新区服务经济大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平台和制度保障

(1)创新企业投融资机制。鼓励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到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通过上市挂牌、发行公司债、并购重组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做大做强。鼓励服务业企业以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进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和重组。加快建设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体系,鼓励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等支持新区服务业企业发展。

(2)创新项目用地机制。积极开展土地综合管理改革试点,对利用存量土地建设现代服务业项目,优先办理建设用地供地手续。利用工业和仓储用房兴办服务业,全面推行“一地多用”土地综合利用、项目用地熟地供给等制度,对新产品研发、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用地按工业项目用地类供地。

(3)创新自主创新机制。实施科技发展促进计划,完善新区产业创新和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国内外各类经济实体开展交流合作,建设技术创新联盟和协同创新中心。支持企业申报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导国家级和省属科研院所在新区设立产业化示范基地。

(4)创新开放合作机制。突出开放特色,对接国家战略,发挥港口优势,建设“一带一路”交通枢纽平台,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出海口和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结点。推进自由贸易港区建设,扩大投资领域开放。以中德生态园和中韩贸易合作区为重点,打造国际经济合作示范区。深入推进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建设,打造东亚海洋合作示范區。

(5)创新财政扶持机制。建立健全服务业集聚发展政策体系,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招商项目给予鼓励。鼓励服务业“四化”经营,促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服务业龙头企业。设立现代服务业发展投资基金,引导各类社会资本重点投向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好的服务业“蓝高新”项目。

(6)创新统计考核机制。探索建立能够全面反映服务业规模、结构、速度、效益等指标,形成分类科学、统计规范、考核健全、功能完善的服务业分类统计体系。加强对各行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经营状况的监测,及时掌握行业经济运行情况。指导属地管理部门,建立统一规范的服务业统计台帐,做到应统尽统,为科学决策提供准确统计信息。

(7)创新人才支撑机制。完善服务业人才引进机制,使用好高层次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多渠道引进国内外高素质、复合型现代服务业人才。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强化人才奖励与保障制度。构建面向大众的“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培育青年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打造新的“发动机”,营造良好的创业生态环境。

(8)创新行政服务机制。全面实行负面清单、政策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四张清单”制度,更大程度降低服务业企业运行成本。创新公共资源交易方式,切实提高公共资源交易效率和公开公平公正水平。利用现代服务业联合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服务业多领域交流与合作。

三、西海岸新区发展服务经济须重点实施六大战略

(1)开放战略。发挥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国际合作区政策和体制优势,积极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打造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充分发挥与韩日的地缘、商缘优势,加强经贸合作交流,推动开放与合作向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支持服务企业实施跨国经营,加强海外营销网络建设,积极推进境外工程承包业务加快发展。

(2)创新战略。以自主创新提升服务业竞争力,加强现代服务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创新服务业态和服务模式。开展物联网在物流多式联运和城市公共领域的应用示范工程,开展面向“三网融合”的数字家庭服务。依托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产业,扩大信息技术应用领域,提高应用水平。

(3)融合战略。引导制造业服务化,鼓励具备条件的电子家电、信息设备、装备制造等领域企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逐步由以“生产制造”为主向以“服务制造”为主转变。制定鼓励制造业企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措施,推进有条件的制造业大企业逐步实现主辅分离,形成一批生产性服务业企业。

(4)集聚战略。借助大功能区强大优势,建设一批规模较大、集聚度较高、产业特色鲜明的服务业集聚区,引导企业、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集聚发展,加快培育服务产业集群。适应工业园区、工业功能区发展和新型城镇、新型社区建设需要,配套发展现代服务业,形成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新型城镇化协同推进的态势。

(5)品牌战略。从行业、企业、服务三个方面做强服务业品牌,形成“琅琊榜”的整体品牌优势。发挥黄岛历史、文化、景观和生态等优势资源,打造有较大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行业品牌体系。培育发展一批创新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企业品牌,实现产品、企业、行业、城市品牌的良性互动。

(6)人才战略。完善人才培养和引入机制,以高素质人才推动服务业高水平发展。加快引进服务业发展急需的高级领军人才,建立现代服务业人才培训基地,培养服务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从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为服务业人才落户发展提供便利和保障。

猜你喜欢
新区服务业机制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国家级新区西部发展新引擎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2019长三角服务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服务业企业100强
皮革机制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艺术需要公共环境参与的中介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