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坑老型”诈骗“三板斧”

2017-12-28 21:35陈晓波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胡某保健品诈骗

陈晓波

“神奇”保健品可治顽疾,不仅科技含量高,还有权威人士加持;推销人员总是关怀有加,一口一个“叔叔”“阿姨”,叫得比儿子还亲;投资理财项目,背后常有个大老板,不仅“背景硬”,还常送小礼品……

近年来,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案件居高难下,保健、理财、婚恋等处处有“坑”。然而,人生阅历最丰富的老年人,为何会成为被骗“重灾区”?是骗子太狡猾,还是老年人“弱点”太明显?老龄化社会正大步走来,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骗子“戏精”上身 老人搭上“养老钱”

在浙江省海宁市人民法院去年判决的一起非法集资案中,男子胡某借投资生态旅游之名,以可达11%至17%的年化收益率为诱饵,3个月内致76名被害人损失630余万元。

据案件经办法官张啸崎介绍,该案超过70%的被害人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他们为此搭上了自己的“养老钱”——少则2万元,多则50万元。

“不少被害人是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学校、医院的退休人员,有些还是亲戚、朋友相互间介绍。”张啸崎说。

被害人姜大妈一开始并不相信自己上当了。在她的印象中,胡某的海宁峪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峪宾公司”),光注册资金就有2亿元,他还带着投资人去考察“他的”青蟹养殖基地和白枇杷、水果蔬菜种植基地。

事实上,胡某一边跟投资人说,这些都是他的产业,另一边又跟实际持有人说,他是带旅行团过来参观。姜大妈等人去参观的海边别墅,实际也不是胡某所有。

至于注册资金2亿元,张啸崎说:“新《公司法》实施后,公司注册资金从实缴制改为认缴制。峪宾公司所说的注册资金,是指在约定年限内达到这一数目,但胡某自注册公司后,几乎没再投过钱。”

张啸崎在审理中还发现,胡某特别懂得以“小恩小惠”骗取老年人的信任。“去参观的时候,他给受害人一人一箱橘子;对于上门投资的人,他提供5元车费,再赠送一把指甲钳。”

今年87岁的广州老人黄勤是一名退休教授。黄勤从参加保健品讲座开始接触、购买保健品。自1995年起,她累计在保健品、保健器械上花费超过40万元。

黄勤至今记得,在一场持续3天的保健讲座中,一位姓杨的推销员,上来先讲起了自己的悲惨往事。

“讲她跟她妈妈当年悲惨生活的故事,讲到那些老太婆都陪着哭,上讲台送纸巾给她。”黄勤说,“第一天完了以后就送东西,送洗脚的盆子,做针灸的东西,反正天天送你东西。讲到动情之处,她跪下来喊爸爸妈妈,说我已经没有爸爸妈妈了,大叔大妈,你们就是我的爸爸妈妈。大家很感动。”

一场“带泪”推销之后,5000多元一份的保健品被一“抢”而光。

推销员们常常像“福尔摩斯”,对黄勤的情况了如指掌,并“缠”着她推销。一次,他们得知黄勤生病了,连忙赶到医院看望。

“送饭的,送水果的,帮着洗衣服的,什么都来。所以这些卖保健品的,就是打‘亲情牌,阿姨叔叔叫个不停,奶奶叫个不停。”黄勤说,连隔壁床的阿姨都心生羡慕。

人生阅历“最丰富” 反成被骗“重灾区”

据一项调查显示,63.4%的受访者家中曾有老人被骗,其中14.7%曾多次被骗,48.7%有过偶尔几次受骗。

这项调查结果让很多人感到困惑:人生阅历最丰富的老年人,为何反而成了被骗的“重灾区”?

以常见的保健品骗局为例,黄勤说:“是一种期望心理,对疾病的无奈,对健康的期待,对死亡的恐惧,使得他们很想要有一种什么东西,能够帮助他健康。”

2010年,丈夫因胰腺癌去世,对黄勤打击很大。想到其他几个亲人也是患癌去世,黄勤对癌症的恐惧越来越深,并将希望寄托在保健品上。

黄勤知道要对保健品进行甄别,但对健康的渴望,让她“宁可信其有”。与此同时,保健品销售员惯用的“名人效应”推销法,也让这位心理学教授深陷难拔。

除了“对健康的期望”,“难以排遣的孤独”也让老年人步步陷入骗局。这也正是诈骗分子打“亲情牌”频频得手的重要原因。

今年8月,浙江省乐清市人民法院发布了一份预防和打击老年人被诈骗白皮书,总结出以健康为诱饵、以亲情为诱饵、以发财为诱饵、以“权威人士”为招牌、利用老年人的同情心实施诈骗等多种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方式。法官们梳理后发现,一起起诈骗案件的背后,往往是一个个孤独的老年人。

“一些老年人热衷于参加保健品讲座,一方面是重视健康,另一方面是由于内心孤独。他们明知道是促销活动,就想去凑个‘热闹,去的时候还想着捂紧自己的口袋,但一到现场,就挡不住诱惑。”乐清市法院党组成员、审委会专职委员谷若怀说。

谷若怀透露,现在多数老人与子女分开居住,成了“空巢老人”,缺乏家庭关心照料,诈骗分子正是利用老年人精神空虚的弱点,主动嘘寒问暖,骗取信任后实施诈骗。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空巢老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据全国老龄办统计,目前我国约有三分之二老人家庭出现“空巢”现象。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已是一个不得不正视的问题。

此外,尽管老年人阅历丰富,但往往对新鲜事物缺乏了解,容易被新的骗术“绕”进去。

身处一线的温州反诈骗中心民警黄通令告诉笔者,近期,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行骗现象增多,老年人是其中的主要受害群体。

据了解,这类诈骗手段往往是团伙作案,违法人员利用技术手段,对电话号码进行篡改,使显示的号码为司法机关的电话号码。

“很多老年人碰到这种情况,一下子就懵了,加上着急,很容易上当。”黄通令说。

提高防范意识 设置防骗关卡

“现在几乎每天都能看到老年人被骗的新闻,如果分析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老年人更害怕生病、更渴望陪伴、更需要普法。”浙江省社会学学会会长杨建华说,“这反映了老年人的脆弱性,但另一方面,是不是也說明了老年人所需的关怀和服务相对匮乏?”

北京盈科(成都)律师事务所律师罗浩认为,家庭应该成为老年人防骗的第一道防线。“现在年轻人工作压力大,自顾不暇,很多人还不在父母身边,但即便是这样,平时也要多与父母联系,了解他们的动态,多为父母讲解最新的诈骗手段,提醒他们注意,告知他们如何应对,避免在遇到诈骗时手足无措。”

罗浩说,对老年人来说,要打消“用小钱赚大钱”“吃小亏占大便宜”的念头,同时不要相信骗子“不要告诉任何人”“告诉他人就不灵了”等谎话,遇事要多与家人商量。

事实上,很多老年人也希望了解防骗知识,但缺乏有效途径。谷若怀建议,相关部门要深入老年社区、活动中心,通过以案说法等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防诈骗宣传,提高老年人的防范意识。对于“空巢老人”,社区尤其要多留意。

“打击诈骗,强化部门协作十分必要。”谷若怀说,公安机关遇到针对老年人诈骗的案件时,应及时与相关部门通报,并做好预防和打击此类案件的工作,尤其是要加强与银行相关业务部门合作,一旦发现老年人上当受骗应指导老人及时报警并配合公安机关调查取证,将银行柜台设置成防骗的一道重要关卡。

曾在保健品上“掉坑”的黄勤,如今成了宣传防骗的热心人士。她甚至上媒体自揭“黑历史”,为的是避免其他老年人重蹈覆辙。

“要找到自己生活的支点,生活没有支点,依赖儿女,或者依赖什么东西,你就容易出问题。”黄勤说,“人要有事做,就是老有所为,你才能够老有所慰。”

猜你喜欢
胡某保健品诈骗
春节前夕小心“实名诈骗”
热门调查
诈骗
九旬老人砸200万元买保健品
警惕电信诈骗
今年过节你买保健品了吗
注意防范电信诈骗
恋人一方因拒绝分手而自杀,另一方犯法吗
深夜行窃被发现不逃反抢太可恶
合肥求职女连喝四场酒身亡老板被批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