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园
摘要:语文教学,听说读写每样都要让学生掌握好。我们传统的语文课堂,普遍重读写而轻听说。面对日益发展、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口语交际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该怎样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种能力?笔者就这个问题,尝试用“说清楚,听明白”的课前两分钟口语交际指导方式来整体提高,从而为学生今后更好的发展作铺垫。
关键词:说清楚;听明白;口语交际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对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近年来,我县一直实行普通话素质达标抽测,力求能让学生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新课程标准对于中段说话要求很明确:“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①检测自己班里孩子的听说水平,联系平时学生的课堂发言水平,对比这些要求,我有些汗颜。
进而想起前段时间关于“80后”职场状况调查的新闻,从80后的职场状况来看我国基础教育,分析现在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因为他们的“独”,使他们在沟通上存在问题,特别是在说服公众的沟通上。②其实,我们的“90后”“00后”又何尝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分析其成因,除了家庭,便是学校。出于实际考核有难度,加上对于口头表达能力训练需要很多心力,老师不可避免地会轻口语而重书面。口语交际课,很多时候也因为时间关系,学生缺少表现机会。随着社会发展,如果学生在“说”这个方面能力欠缺的话,今后他将如何去面对纷繁复杂、充满竞争的社会?想到长大后的学生,想到我是一个“语文老师”,如果孩子们毕业后在职场,连基本的沟通能力也不足,实乃愧当语文老师也!
面对现状,面对抽测,何不趁热打铁,来个课前演讲与评价训练相结合?
说到行动,实践起来才发现,真的是说说容易做做难。第一次,我布置学习好一点的学生,通知他第二天要说话,可以自由选择题材。可是第二天,他却告诉我没准备好。问题出在哪里?于是,我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再边看边做,想了一系列的办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实践,总算取得了一些进步。
一、 从想上台到敢上台
由点到面,从一个看整体,首先是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会演讲的重要性,解决每个人想上台,敢上台的问题,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学会演讲。不是为了应付老师,应付考试,而是为了自己今后的发展。举例子说,有的同学成绩很好,可是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因为缺少沟通能力,不能有条理地讲清自己意见,领导会重用他吗?假如你想当老板,可是如果你不能说服对方,那对方和你交易呢?经过这样的劝说,再加上奖励措施,学生跃跃欲试。有勇气上台说话了,就要给他更多的鼓励,给后来者一个示范的榜样。
其实,只要老师以一种积极、宽容的态度去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学生的自信心就能增强。所以即使出现临时“卡壳”现象,老师也要以极大的耐心,鼓励他们,引导他们继续说下去,从而增强其今后“说”的兴趣。
二、 从合适的内容到优雅的习惯
学生敢上台后,老师还要指导他们学会正确选择内容,可以最大范围的扩展,比如自我介绍、成语故事、校园新闻等,只要自己感兴趣的都可以说,但是要适合同学们听。或者结合我们口语交际课的内容,以及学校的各种活动开展。
在训练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优雅的说话习惯,比如发音、吐字、停顿,声情并茂等。同时,还要注意说话和朗诵、背诵的区别。不能像唱读,或者和尚念经型。这些问题,需要老师循序渐进地帮助孩子纠正。训练时,我經常让平时说话有比较大问题的学生先讲给我听,帮助纠正一些基本错误,尽量以比较好的状态出现在全班同学面前。评价时,我们的原则是多表扬说话过程中的优点,缺点则是分层次讲。比如表扬落后生能够去认真选材,有勇气上台说等。这样,既能逐渐提高学生的语言质量,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三、 从流畅的讲到自然的演
对于做到了能“讲”的学生,就需要拔高要求,真正学会演讲。讲,是用话来表达思想。而演呢,是用表情姿态、手势来增加表达效果。比如说话的姿势,要求仪态大方,表情自然,动作得体,还有服装整洁等。这些,都需要长时间的熏陶和训练。平时,若是发现某个学生讲得比较好,就经常可以课外要求他再把内容讲一次,先自己试着配手势,然后进行指导。在后一次轮到时,特意让他按要求做,给其他学生做示范,并给他奖励。这样,后来者就慢慢学会了模仿和创新。在这个方面,可以结合我们四年级课文中的第三单元童话教学,从引导学生表演童话故事入手,教给孩子“演”的方法,同时,注意区分表演和演讲的不同。
四、 从演讲到倾听
随着训练的推进,前面同学的演讲给后来者比较好的例子。当然,我们更要关注的,其实还有倾听能力。听说其实同样重要。一般而言,学生对于听别人的演讲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可听,并不是听过就算。老师所要关注的,还要注意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收获了多少,积累了多少。
在前面的学生演讲过后,还有一分钟用来对学生的演讲内容进行简单的评议和讨论。评议内容可以是演讲者的语气、语调、态势等,可以是演讲者所说的内容,也可以是听了以后的感受。又或者,也可以让演讲者随机对自己的演讲提出问题,让听众来回答。形式,要随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要随学生的情感变化而变化。我在引导学生评论时,经常要求学生学会倾听优点。比如演讲者哪儿说得好,什么地方值得你学习等。在说和评的互动过程中,让彼此发现闪光点,树立学习的榜样,提高表现的欲望。学生能听清人家的看法或者评论,就可以帮助自己提高认识,使他们逐步学会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同时,每次课前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还可以让自己多一些写作的素材,在写作的训练中就可以运用进去了。
总之,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一定会有所收获。只要能够坚持,不仅是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可以得到提高,而且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这样的好事,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有了课前两分钟的训练,再结合课文中每个单元的口语交际和每一堂课的交流讨论,我想,只要我们重视起来,那么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说清楚,听明白。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