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少梅��
摘要:寓言是通过简短的故事内容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形象鲜明,手法夸张,把对孩子的教育与批评蕴含于有趣的故事中,是深受儿童喜爱的一种文体。每个寓言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领悟寓意是整个课堂教学的高潮。只有让学生领悟寓言的寓意,才能发挥语言的真正教育作用,才能让学生在寓言故事中明辨是非,受到德育熏陶并健康成长。但是,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较差,缺乏感情经验,要领悟深刻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可以根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性强等特点,采取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情感经验谈话交流、讲故事、演课本剧、续编故事”等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领悟寓言的寓意。
关键词:寓意;谈话交流;讲故事;演课本剧;续编故事
寓言大多通过一些动物、植物或无生命等奇怪的东西说着人的话,做着人的事,来阐述深刻的道理。它的内容简短、题材广泛、形象鲜明、手法夸张,把对孩子的教育与批评蕴含于有趣的故事中,这种方式容易被学生接受,适合小学生阅读。因此,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本中,适当地选编了一些寓言故事,如《拔苗助长》《守株待兔》《我要的是葫芦》《小猴子下山》等课文。由于这种体裁更具哲理性、讽喻性,它为我们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提供了最好的契机,所以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知识水平,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让学生领悟寓言故事的形象和寓意。根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性强等特点,可以采取“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情感经验谈话交流、讲故事、演课本剧、续编故事”等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领悟寓言的寓意。
一、 談话交流
为了让学生领悟寓言的寓意,常常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谈话交流,如:故事中的主人公做得对吗?他错在哪里?你会对他说些什么?你的身边、电影或电视故事中有哪些雷同的人或事?
如:在学习《拔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时,在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插图学习了课文的第三段后,我提出了“大家想一想,如果你在场看到田里枯萎的禾苗,你会对这个种田人说什么呢?”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交流。
学生回答说:“多好的禾苗啊,都被你给拔死了。”“你这是帮倒忙啊!”“禾苗有它自己的生长特点,得慢慢地生长,不能急的,你怎么能做出这样的傻事呢?”
老师小结:说得多好啊!禾苗有它自己的生长规律。如果违反了这个规律,就会做错事。
在学生领悟寓意之后,我还让学生在遵守事物的规律之下,让学生继续交流:
我们已经知道种田人的愿望是好的。如果你是种田人的邻居或亲属,你怎样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愿望?(适量地施肥、适量地浇水、及实地除虫……)
这样一来,在学生的谈话交流中,寓言故事的寓意学生就很容易领悟出来了。
又如:在学习《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以下的交流谈话环节来让学生领悟寓意:
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1. 先讨论邻居对他提的意见正确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2. 小葫芦开始长得多好呀,后来都落了多可惜呀!种葫芦的人会怎么想?(怨自己不听劝告不治虫子。)
3. 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呢?
叶子上生了虫他不马上治。
邻居告诉他要治虫他不听。
(他不知道叶子和葫芦是有关系的,只顾葫芦不管叶子,结果葫芦都掉了)
4. 葫芦一开始长得好的时候,它的叶子是什么样的?后来又是什么原因让葫芦没有结果呢?(叶子与葫芦生长的关系)
5.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事与事之间是有联系的,看问题不要只看一方面、要看全面。)
6. 让学生说说这个人种了葫芦却得不到葫芦的原因。
二、 讲故事
讲故事,就是让学生复述寓言故事的内容和情节。当然,学生讲故事时可以依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融入自己的神态、肢体语言和语气,甚至是自己的情感。通过讲故事,让学生在理解故事情节的过程中,更能领悟故事的寓意。
如:在学习《拔苗助长》《守株待兔》这两个寓言故事时,我就要求学生进行讲故事比赛,看谁能够将这两个寓言故事讲得具体生动。
当然,讲故事还可以变得更加有趣,如学习《小猴子下山》时,我是这样设计让学生讲故事的:老师当妈妈,学生当小猴子,当小猴子回到家以后,妈妈问:“你今天去了哪些地方?都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猴子讲完后,妈妈又问:“你怎么空手回来了?”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讲故事,学生的讲述有条理,而且也更加明白了这个故事的寓意。
三、 演课本剧
课本剧是在对课本中选取的某些寓言故事情节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串演故事中出现的角色。这样有交流有互动的学习可以刺激学生主动阅读、感悟作者的创作激情,能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寓言的寓意。
我曾经见过于永正老师教学《狐假虎威》的教学实录,他让学生领悟这个故事的寓意就是运用了演课本剧这个方法。
教学《狐假虎威》后半部分时,为了帮助学生通过读了解狐狸如何借老虎的威风在百兽面前神气活现的样子,领会寓意,于永正老师独具慧眼,抓住“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这个很不起眼但极富启发性的问题,借助模拟表演这一形式,引导学生研读。学生如临其境,抽象的语言文字顿时“活”起来了,儿童的思维也“活”起来了。
师:下面两节就是写它们到森林去的情景。这两节写得非常精彩。请仔细读一读,过一会儿,我请几个小朋友把这两节写的事表演一下。要想演好,必须读好。
(学生认真读书。之后,老师找了五位小朋友,一位戴上老虎头饰,一位载上狐狸头饰,另外三位分别载上小鹿、兔子、野猪头饰)
师:其余同学都来当导演,导演更了不起。各位导演看看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请读书,根据书上的要求来指导。
生:狐狸在前面走,老虎跟在后面走。因为书上说:“再往狐狸身后一看,一只大老虎。”
生:图上画的狐狸在前,老虎在后。
师:这两位导演读书很认真……小兔啦,野猪啦,应在什么地方?
生:他们在森林深处,要站得远一点。
师:(问“老虎”)你东张西望看什么?
“虎”:我看看动物们是不是怕狐狸。(众笑)
(“狐狸”、“老虎”继续往前走。“小免”、“小鹿”等一见“老虎”,“呀”地声,撒腿就跑。)
师:(问“小鹿”)你为什么跑?害怕谁?
“鹿”:我怕的是老虎。
师:不是怕狐狸?
“鹿”:谁怕它呀!(众笑)
师:同学们,不,各位导演们,对他们的表演有什么意见吗?
(小朋友给予了充分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