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秋芳
【摘要】本文论述教师通过创设内容丰富、题型新颖的练习题,给不同的学生留出选择的余地,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关键词】小学数学 自主练习 精心预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0A-0119-01
自主练习指的是学生在练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活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新课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而忽略了学生在练习中的自主性选择。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为学生创设内容丰富、题型新颖的练习题,给不同的学生留出选择的余地,从而满足所有学生的不同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一、设计开放性自主练习激发兴趣
练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但是枯燥、硬性、反复的练习则会让学生厌倦,达不到应有的练习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自主练习”的形式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解决自己所选择的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真正使练习由“套餐”变成“自助餐”。
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多边形的内角和》时,教师除了设计一些基本的常规练习题,还要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以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如:①一个八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②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440°,则这个多边形是几边形?③一个广场铺设地砖,如果用相同形状的瓷砖,选择什么形状的瓷砖可以实现密铺?为了美观和不过于呆板,某些区域往往需要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形状的瓷砖,你有什么样的设计方案?对于上面的问题,绝大多数学生在解决了问题①、问题②后,都直接对问题③进行了探究,在探究中有的学生用剪纸拼一拼的方法展开探究,有的学生用画一画的方法展开探究。通过探究学生发现,密铺其实就是看同一顶点处图形的内角和是否正好是360°,从而使学生由生活现象发现了数学的本质。
二、根据不同需求设计自主练习
数学教学要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因此,教师要基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进行教学,注重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提高。“自主练习”正是基于这一理念而设计与开发的,给学生以选择权,让学生在积累中提升能力,从而使“优生更优,中等生促优,差生提高”。
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因为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学习约分、通分和分数运算的基础,所以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可以适当延伸,既注重了知识基础又得到了拓展延伸,使课堂在丰富多彩的练习中激发了不同学生的积极性。如教师在学完“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出示了这样一组练习:①[23]=[( )9]=[8( )];②如果分数[13]的分子加上3,则分母加上几才能保证分数的大小相等?③你能將[34]、[56]、[821]化为分母都是12且分数大小相同的数吗?④你能比较出[45]与[57]的大小吗?⑤尝试将下列分数进行化简:[412]、[721]、[2127]、[1218],你有什么发现?
通过设计这样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自主选择中掌握知识,其实学生不管选择哪一道题都能达到训练基础知识的目的,但是有选择性,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练习不是死板的,而是灵活自由的,是能让自身得到提高与发展的。
三、联系生活实际设计自主练习
在传统的练习教学环节,因为题目千篇一律,重复性、机械性练习居多,所以大部分学生只是应付了事,根本达不到练习的真正效果。“自主练习”不仅突出了学生练习的自主选择性,还体现了问题设计的新颖性和创新性,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连。
在教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列出解析式或画出图象等方式来感受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性质。在设计练习时,教师要以生活为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并从中提炼出数学的本质。例如路程、速度与时间问题:如果一辆小汽车的速度为80千米/小时,那么行驶路程与行驶时间之间有什么关系?如果两地之间的距离为300千米,则行驶速度与行驶时间有什么关系?有的学生列出解析式,表示出变量之间的关系,也有的学生用图象的形式将变量之间的关系直观地展现出来。这样的活动让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更好地将知识融合于各个应用点,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自主练习”为学生练习提供了选择的素材,学生通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使练习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升与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