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国友
【摘要】本文论述教师提高小学生运算能力的策略: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通过有针对性的解题训练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引导学生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渗透转化思想。
【关键词】小学生 运算能力 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0A-0113-02
运算是数学学科学习的关键,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并不单是强调学生获取算式答案的方式方法,还要立足于题干类型及常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根据自身的运算能力找到快捷且有效的运算原理的综合能力。以下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运算能力。
一、掌握运算的基本原理,体会知识转化
数学知识的获取及学习离不开运算方法,学生形成运算能力需掌握、灵活运用同一类型题目的运算方式并以此作为跳板逐步提升整体运算能力。比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9 +?”第一课时中,教师可引入图形辅助教学,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根据自身数数经验摆桃子图,让学生大致获取“凑十法”的感受并将所感所悟的形象转变为数的运算及分解解答过程的抽象形式。
在该类题型中,应按照“9+1+5”的顺序进行运算。一般情況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引出该运算方式,然后借助后期相应习题操作进行知识检验、巩固,帮助学生将运算知识内化为运算技能。该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散及发展,学生对“9+?”的运算仍旧停留在常规运算上。教师要做的应是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数学问题思考中,思考运用“凑十法”的目的及意义,有了一定的思维支持,学生后期运用“凑十法”运算时才能显得有血有肉、懂得融入自身的知识及学习特点。为此,教师可适时通过设疑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9+?的运算,具体是怎么运算的呢?”学生说道:“老师,我们是运用‘凑十法计算的。”此时,教师应“乘胜追击”,继续问:“为什么要用‘凑十法计算呢?”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回答道:“老师,前面我们学过了整数‘10的加法运算,运算起来比较快捷,所以将‘9+?这个运算转变为‘10+?的运算就比较简单。”有的学生还举例说明:“‘9+7这个运算可将‘7拆分为‘1+6,如此运算就可变成‘9+1+6=16,运算简单。”教师可加以小结重述:“同学们,以后遇到‘9+?运算,若不会计算可利用‘拆数凑十将原题转变为之前学习过的练习题。”通过追问,可有效将学生的知识、运算经验、体会等转化为实践运算能力,并渗透教学理念:在实际运算中,可将不会运算的题目转变为之前学习过的知识。如此一来,学生不仅懂得该如何运算,也知道这样运算的原因,在后期遇到陌生题型时也懂得该从哪个方向进行思考,对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有积极意义。
二、增强推理能力,优化解题方式
传统小学数学运算教学课堂中,教师教学多为机械化行为:通过大量且反复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练习,学生可形成一定的思维结构,在应对该类题目时可有所反应、求出结果。然而,学生只是机械化地完成教师讲授过的运算题或类似的运算题,但运算方式较为僵化,学生一旦遇到稍微复杂的问题就不知所措,他们的思维发展及个性成长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为此,除了上述提及的“凑十法”转化外,教师在后期教学中应积极渗透知识转化理念,创新运算方式,以实现知识转化,提升学生运算能力及水平。
比如在教学“8+?”的运算时,教师可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随后巧妙导入新的运算方式。
具体授课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回顾“凑十法”,利用拆分完成图1中的运算题。在利用“凑十法”运算时,学生通过“8+3=8+2+1”“8+4=8+2+2”“8+5=8+2+3”……获取正确答案。学生根据运算结果及观察发现图1的运算题中,下一道题的答案是上一道题的答案加上1;学生运用相同方法计算图2中的题目后发现,“8+9”“8+7”“8+5”各式的第二个加数依次相差2。通过分析两组算式,学生发现运算结果随着加数的变化而改变,如一个加数以1递增,则相应运算结果也随之以1递增,如一个加数以2递减,结果也随之以2递减。于是,学生懂得除了笼统运用“凑十法”外,还可以推理得出计算结果,即若知道“8+4=12”,则可推理出“8+5=13”。整个课堂下来,学生通过自己观察、识别加法运算的变化规律,在短时间内完成了相似类型题目的运算,大大缩短运算时间的同时,也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学习更应加强自我对知识的理解及感悟,将原有知识迁移到复杂、陌生题目运算中。
三、建构新旧联系,丰富转化方式
在学习新的章节内容时,学生会受新知识的强烈影响,在应对题目解答时往往第一时间考虑到新知识。接触并及时运用新知识是巩固知识的很好途径,但这样的学习状态容易导致学生头脑中的新旧知识出现割裂现象,知识不够整体与系统,零零散散。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产生疲倦的学习心理,知识学一个丢一个,形成恶性循环。笔者认为,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给予学生更多引导,在教学新知识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调用先前的知识,将新旧知识整合,建构新旧运算方法的联系,不断丰富转化方式。
如在教学“7+?”“8+?”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讨论,尝试找出合适且快捷的计算方法。有的学生第一时间想到了“凑十法”,如计算“7+8”,可将“8”拆分为3和5,于是原题就转变为“7+3+5=15”;有的学生想到运用加法算式规律,如在计算“8+9”时,借用“8+10”;有的学生想到在前一章节学习过的“一图四式”。在学生提出不同的方法后,教师可设问:“同学们,你们觉得上述提到的几个方法有哪些相似之处呢?”学生思考、讨论过后就会明白,在应对同一类型的不同题目时,可根据自身的运算习惯及理解选择适合自己的运算方法,将自己不会计算的题目转变为自己熟悉的类型,并感悟其中的数学思想。如此教学可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学生建构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丰富解题方式。
四、综合运算方法,优化领悟转化思想
根据小学生思维及成长特点,教师在开展运算教学过程中,巧妙创设情境,为学生分析、领悟题干搭建良好平台,优化领悟转化思想,有效提升运算能力。如上文提及的学生利用“凑十法”“一图四式”等将不会运算的题目转变为自己熟悉的题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学会用整体、全面的眼光看待数学运算,明白同一类型题目运算可有多种运算方法,具体运算中不应盲目地跟着教师的脚步走,而应通过认真读取、提炼题干信息,选取自己拿手的方法。“凑十法”是比较通用的运算方法,适用于20以内进位加法运算;有些特殊情况选择“一图四式”比较快捷。当领悟转化思想后,学生不仅可掌握运算方法,也可灵活运用方法应对不同题型,对提升其运算能力有积极意义。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强化数学思想的渗透,突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及内化,有效整合新旧知识并灵活实现知识的迁移及转化,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及水平。
(责编 刘小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