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英 甘霖 刘宏波 王羽婵
[摘要]借鉴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的研究经验,采集在华跨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利用截面数据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选择企业避税代理指标ETR作为模型的因变量,选择规模、研发、固定资产等跨国公司避税的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构建计量模型研究因变量和自变量的相关性、显著性,进而实证分析避税与企业特征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跨国公司; 上市; 避税;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2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11-0053-04
[作者简介]高素英(1958-),女,天津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产业组织治理与区域竞争;甘霖 (1993-),男,河南人,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刘宏波(1991-),女,河北人,博士,研究方向:技术经济与管理。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HB16YJ032);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TJYY13-023)。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大企业开始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在我国避税的手段层出不穷,难以提防,造成了我国所得税款的不断流失。尤其是21世纪以来,在华跨国公司由于优惠政策被不断取消,变成了国民待遇,因此其避税行为就更加变本加厉。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从战略上、行为上、动机上去研究和对方公司避税行为有关的影响因素,做出量化处理和分析,并且从中发现这些元素与国外大公司避税行为之间的关系,认真总结和分析。并借此从策略上为我国有关部门提供可行性建议,以便弥补法律上的漏洞,从而制定出更好的反避税措施。
一、文献综述及实证研究框架
(一)文献综述
胡汉宁[1]指出目前我国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模式中重要的一环,2014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外国投资的第一大目的地国。据估计,跨国企业在我国的亏损率竟高达50%以上,而绝大部分是通过税收筹划把利润转移到他国,并非真正的亏损,国际避税现象愈演愈烈。西方对跨国公司避税问题影响因素的研究非常充分,并且进行数据量化处理的比较多。Mills [2]通过采集企业多年平均ETR为因变量,采用避税策略投资、规模、无形资产比率、广告支出、负债率(负债除以总资产),国外资产虚拟变量等为自变量建立数据模型验证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相关性,从而判断避税筹划投资规模与企业ETR之间的相关性。Schwarz[3]曾在2009年取用截面数据模型检测西方跨国企业是否存在利用转移定价减少其税负的行为并且最终得到了肯定的答案。
(二)实证研究框架
借鉴美国及其它发达国家的研究经验,实证研究采用截面数据回归模型,首先分析可供模型选择的因变量,即企业避税的代理指标。Lisowsky[4]等指出,实证研究通常用来衡量避税的五个变量分别是:会计有效税率(GAAP ETR)、现金有效税率(CASH ETR)、会计—应税利润差额(Total Book-tax Differences,BTD)、永久性BTD、暂时性BTD。由于企业避税手段相对比较隐蔽和复杂,避税企业很难被税务机关直接认定。理论研究通常采用ETR作为企业避税程度的代理指标。例如,美国联邦企业税率为35%,Dyreng[5]等在其实证研究的样本中发现25%的企业将实际有效税率降至20%以下,并且将这种低税率保持长达10年之久,从而推断避税行为普遍存在。除ETR之外,本文还采用了企业的报告会计税利润差额作为避税程度的代理指标以及检验企业避税的影响因素。在华跨国公司作为国外母公司避税战略中的一份子,母公司会在我国境内的子公司融资策略中更多的釆用债务融资以降低税负。因此,本文还选择企业负债率作为企业避税的代理指标来检验其影响因素。
(三)数据来源
本文的实证数据取自于WIND咨询金融数据库,采集了包括主板、创业板和新三板上市公司中外资控股、外商独资、中外合資在内的共计290家上市公司纳税人截面数据。取用数据范围包括纳税人所属行业,纳税额和财务报表等相关信息。在这个筛选基础上删除因报告数据损失或造成变量核算出现差错的公司样本,最后得到的可用样本公司一共有260户。剔除的样本公司包括:报告总资产出现负值或填报出错以及没有进行填报的公司;连年亏损的公司;合并报表以至于净利润大于利润总额的公司。
(四)样本统计分析
本文用公司营业收入来区分公司规模,有效样本公司数据统计情况,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在260户纳税人中,公司账面营业额在100亿元以上的总共有11家,是有效样本公司全体的423% ,一共实缴所得税909577万,是有效样本全体的6107%。公司营业额范围在10亿~100亿元之间的大型公司49家,占全部有效样本的1885%,一共实缴所得税472878万,占全部有效样本的3175% 。另外公司营业额范围在少于10亿元的中小微公司200家,占全部有效样本的7692% ,一共实缴所得税107015万元,占全部有效样本的718% 。公司的亏损程度与公司规模负相关,营业额少于10亿元的中小微公司的亏损额相对较高,占总体有效样本的1400%。
二、在华上市跨国公司避税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估计模型的变量定义
本文借用国外文献的实证方法,首先,定义估计模型的因变量Y为有效税率变量 (ETR),且ETR =实际缴纳的税额/利润总额。
假如两个公司的利润总额相同,实际缴税低的公司ETR低,说明该公司的避税策略和手段更成功。所以,税务管理部门和学者们普遍喜欢用 ETR作为重要的避税代理指标。Levenson[6]通过研究得出结论,跨国公司的避税策略和手段会大幅度降低公司ETR,有些非常有效的避税手段一度能把公司的ETR从30%~45%的水平降低至15%甚至更低,这种避税行为大大节约了公司支出,以至于使公司在行业评估师的估算中领先于众多同行业者。
(二)估计模型的自变量定义
模型估计采用的自变量定义如下:
公司规模(Size):把公司的营业额取对数,得出一个数值作为规模这一变量值。在西方跨国企业全体样本中,规模越大的样本,ETR也会随之相对较高,这个结论和Zimmerman[7]等提出的有关大公司与小公司对比,大公司自然拥有了更多的政治资源一致。所以我们得出结论,公司的避税策略和公司的规模负相关。
利润率(Profit):公司账面利润总额和营业额的比值。Grubert[8]预计西方有关跨国公司在企业所得税率为45%的国家的公司账面缴税前利润率均值约为920%,在企业所得税率为25%的国家公司账面缴税前利润率均值大概在1572% ,因此,我们推测存在由避税驱动的规模较大的利润不断转移的行为。所以,按照相同的前提准则,假如公司规模相等,我们可以判断盈利较多的公司因避税策略完善从而缴税较少,那么ETR也会较小。
亏损企业虚拟变量(Loss):当公司税前会计利润为负值时,取变量值为1,在其他任何情形下,取变量值为0。我们都知道账面亏损的公司几乎不需要缴税,另外这些公司在国税局等相关部门的行动中经常成为很大的逃税怀疑对象,那么我们得出,此变量与公司避税正相关,也就是与ETR正相关。
企业亏损额(Net Operation Loss,NOL):当公司亏损时,把变量值取ln (公司亏损金额),在其他任何情形下,把变量值取0。Dyreng研究发现,如果公司亏损金额不断上升,那么公司很大可能性会选择避税行为,我们采用此指标演算公司节税多少的区别。因此,本文认为此变量与公司节税的关系暂时不能下结论。
企业广告和业务宣传费支出:公司用于推销自己业务和项目拨出的广告费用和总资产的比值。公司越被大众所熟知,那么其避税的可能性越少。Dyreng取用此指标衡量大眾认知度,因此,此变量和公司避税呈负相关关系。
企业研发预算:研发预算/总资产*100。依据税法,企业研发预算是可以在缴税前扣除的,这样为企业避税提供了更多的途径。而且Dyreng还指出公司的研发预算也属于公司的无形资产,进而给公司避税策略提供了大量空间,因此,此变量和跨国公司避税呈正相关关系。
固定资产比率:固定资产/总资产。Mills研究发现固定资产较多的公司有很大的空间拓展避税策略,比如固定资产如何取得,直接资金竞拍还是间接租赁,甚至可以很好的选择拍卖地点和时间等,因此,此变量和跨国公司避税是正相关关系。
无形资产比率:无形资产/总资产。Dyreng等研究发现公司的无形资产能够作为一项指标来衡量公司转让利润的难易程度。假如一个公司无固定资产,因为缺乏了实物的拖累,该公司能够自然迁移到税率较低或者有税收优惠的区域,因此,此变量和公司避税呈正相关关系。
负债率:长期负债/总资产。根据税法,属于公司负债的部分利息也可以税前扣除,为了减少公司实际缴税,跨国公司经常采取负债融资行为,这种现象在高税率国表现得更为明显。同时,公司的融资负债能力也能很好说明公司在其所在地区的政治情况,某种意义上体现了公司的软实力。Dyreng[5]也把负债率视作衡量公司财务能力的一项指标,因此,此变量也和公司避税呈正相关关系。
变量总结分析情况,如下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在华上市跨国公司平均ETR只有1816% ,很大程度上低于我国企业所得税(25%),跨国公司的利润率很低,账面表现出亏损,实际缴税较少,税务相关机构利用稽查手段查出存在避税行为的公司较多,但是利用反避税措施查出存在避税行为的公司较少,这很大程度说明了我国反避税措施的不完善。
(三)模型设定及估计结果
本文采用前述变量估计模型如下:
Yi=a0+a1Industryi+a2Sizei+a3Profiti+a4NOLi+a5ADi+a6R&Di+a7PPEi+a8Intangiblesi+a9Long-RunLeveragei
模型估计分别采用 Y为因变量;Industry为行业虚拟变量;Size代表公司规模;Profit 代表利润率;NOL代表公司亏损值;R&D代表研发预算; PPE 代表固定资产比率;Intangibles代表无形资产比率;Long-Run Leverage 代表负债率。
经过5次模型运算,运算后R2为044,具有较高的显著性,并且其余各个指标变量都表现较好。模型估算中选取Newey-west控制有概率出现的异方差以及自相关情况,估算结果如表3所示。(行业虚拟变量估值不显著,此处省略)
三、结论
通过模型估算可知,跨国公司避税和公司规模负相关,且其显著性较高,表明公司规模越大,避税的数值越低。税务相关机构对大型跨国公司的监控更加严格是产生上述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公司的盈利越多,其避税金额相对越多,跨国公司避税动机越充分。因为亏损的公司无需缴纳所得税,所以亏损的公司避税动机相对较小,跨国公司避税和公司的亏损金额负相关,公司的研发预算支出通常可以被算作税前扣除项,那么很多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增加研发预算达到避税目的,所以研发预算和跨国公司避税正相关。同样,公司的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也是被算作免税项目或税前扣除项目,从而很多公司就有了空间做避税筹划,所以这两个元素和跨国公司避税正相关。公司负债率高,其获得的利润中会有更多作为利息支付给债权人,此部分利息也是税前扣除的,所以公司资产负债率高,相应的避税金额也较高。另外,实证结果显示广告支出的显著性较低。众所周知,公司的广告宣传越多,相应的名气也会越大,如果公司被税务机关查出避税甚至逃税,会极大的影响公司声誉,从而引起连锁反应,给公司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综上所述,本文得出结论如下:在华上市跨国公司的核心影响因素主要有公司规模、利润总额、公司亏损金额、公司的研发预算、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资产负债率。公司规模越大、亏损金额越多,那么其避税金额越小;公司的利润总额越大、研发预算越多、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越多、资产负债率越高,那么公司的避税金额越大。本文的研究数据难以反映我国不同省市的税收政策和税收优惠差异,因此结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胡汉宁,周薇.跨国公司在我国避税安排及应对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36(1):198-203.
[2]Mills,L.,Erickson,M. M. ,Maydew,E.L.Investments in Tax Planning[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Taxation Association,1998,20(1):1.
[3]Schwarz,P. Tax-Avoidance Strategies of American Multinationals:An Empirical Analysis[J].Managerial and Decision Economics,2009,30(8):539-549.
[4]Lisowsky,P.,Robinson,L.A.,Schmidt,A. Do Publicly Disclosed Tax Reserves Tell Us about Privately Disclosed Tax Shelter Activity?[R].SSRN,2012-12-05.
[5]Dyreng,S.,Hanlon,M.,Maydew,E.L.Long-Run Corporate Tax Avoidance[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8,83(1):61-82.
[6]Levenson,A. Worldly Planning for Global Firms[N].Electronic News,1999-05-07.
[7]Swenson,C. Increasing Stock Market Valueby Reducing Effective Tax Rates[J].Tax Notes,1999,6(7):1503-1505.
[8]Zimmerman,J. L. Taxes and Firm Size[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83(5):119-149.
[9]Grubert,H.,Mutti,J.Taxes,Tariffs and Transfer Pricing in Multinational Corporate Decision Making[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91,73(2):285-293.
[10]苑濤.国际税收[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
[11]陈曦梅.反国际避税防范与措施——对预约定价制的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0,26(7):25.
[12]葛夕良,朱明.避税港:国际避税与逃税[J].经济资料译丛,2011,31(3):64-81.
[13]高仲芳.国际税讯[J].国际税收,2017,30(4):2.
[14]何杨,徐润.税收情报交换、双边税收协定与国际避税——来自全球离岸证券投资的证据[J].财贸经济,2016,37(6):35-50.
(责任编辑:顾晓滨马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