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玲
朗读能力的培养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支撑点。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验情感,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教师应创设情境,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朗读,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让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有声有色,入情入境,感受语言之美,形成良好的语感。
一、 创设氛围,触发朗读的愿望
低年级孩子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情感氛围。正如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来思维的。通过优美的音乐,绚丽的图画、动听的语言,打开学生情感的大门,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体会文本的意境。
如《大海睡了》我用多媒体展示画面:夜空中挂着一轮明月,星星不停地眨着眼睛,下面是静静辽阔的大海……在观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把观察的内容和课文内容相结合,在音乐中学生们反复诵读。正因为有画面,有情境,有氛围,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兴趣增加了,朗读到位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抓住重点,体验文本的情感
新课标指出:朗读是学生感知文本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获得对文本内容了解的主要途径。低年级孩子的年龄小,阅读时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相对较弱,教学中教师应以读为本,根据文本的内容,精心选择适合低年级孩子朗读的训练点,抓住关键的词语、句子,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感受文本蕴含的情感,文字中包含的道理,逐步提升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中重点词句的意思,有时会运用给句中的关键词语找近义词的方法,通过词语的对比,发现文本用词的准确,从而体会出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及文本用词的准确得当。如《梅兰芳学艺》一文中写道:“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为了理解关键词“紧盯”“注视”两个词,我先让学生模仿着两个词描述的动作,再换成其他词语读一读,把这两个词交换读一读,从中使学生体会到“紧盯”比“注视”更专注,“盯”了一会眼睛很累,从而使学生很容易的领悟出梅兰芳练眼神很不容易、很辛苦。
有时在文本的重點部分,还可以运用增加或删减词语的办法,通过比较,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如《春到梅花山》一课中,有一句“早春,寒气还没有退尽,满山的梅花就开放了。”教师在朗读时把“满山的”去掉,让学生来比一比,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朗读对比,很快感受到,加上了“满山的”,更能体会出梅花开放得多。
三、巧用方法,提高朗读的能力
低年级学生积极性高,课堂上活泼好动,但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自我控制能力差,因此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朗读,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起学生主动朗读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朗读中,学生能积极参与,反复练习,在读中感悟,在悟中品味,从而卷入深度朗读。
由于低年级孩子特殊的年龄特征,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学习的内容,生动有趣的文章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相对较弱。在初学课文时,教师要力求运用多种方法,使内容充满情趣,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动听的声音,点点滴滴渗入学生的心田,并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如《草原的早晨》一课,在初读课文时,教师一边朗读课文,一边利用多媒体出示草原的画面,配上鞭声,不时还有牛羊的叫声。用多媒体创造的情境中,学生兴趣盎然。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适时谈话:“你们也想读出这美景吗?”学生的情绪更是高昂起来,声情并茂的朗读开始了。
教师有目的的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训练,学生的语感得到逐步培养,这时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对他人进行朗读评价。如,指导学生读《狼和小羊》时,当学生读到:狼大声喊道:“你这个小坏蛋……”其他同学会评价,说:“他读的时候,没有让人感到狼的凶恶。”有的说:“他读的时候,没有喊出来。”在学生朗读 “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后,有的学生会这样评价说:“为了感觉很遥远,‘很远很远这个词要读得慢一点。”虽然评价的语言很稚嫩,有时也不一定准确,但在孩子们的评价中,我们听到了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他们眼中不光是简单的语言文字,更有情感与画面,这不是我们所期待的吗?
四、读唱结合,享受朗读的快乐
低年级的语文课本中,很多课文是儿童歌曲的歌词,或是短小的韵文。这些文本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很紧密,不仅适合他们朗读,还适合他们演唱。在读、唱过程中,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很高,在边读边唱中享受朗读的快乐,培养了学生朗读能力。对于节奏感很强的课文,教师可以用拍手来确定朗读的速度,边拍手边朗读或演唱。为了避免单调的朗读或演唱,教师可以采用比赛读、拍手读、表演读等形式进行朗读训练。这样,既避免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又促进学生多种器官参与朗读活动,提高了朗读能力,享受朗读的快乐。
课文中的《人有两个宝》是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手脑相长歌》改写的一首儿歌,适宜学生诵读。在学生读通读懂的基础上,教师播放有节奏的音乐,指导学生边读边拍手,或者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学生积极性很高。从他们的脸上、读书声中,感受到朗读带来的欢乐,更加深了孩子们对文本的理解。
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训练,教师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在教学中,我们应创设相关情境,采用不同的方法、形式组织学生朗读,使学生的朗读有情有趣、有声有色,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朗读活动中,不断享受朗读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