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生活 快乐数学

2017-12-28 10:39李鸿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幼儿生活

李鸿

【摘要】本文论述了《智而乐(数学篇)》集认知、游戏、操作于一体,以其富有情趣的益智游戏,力求在活动中与语言、艺术、社会等领域建立有机联系,轻轻松松提高幼儿的观察记忆、逻辑推理、空间想象、创造发散思维能力。它不仅给予教师理念上的充实和方法上的引导,更能激发教师的创新思维,真正实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的“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幼儿 快乐数学 生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0A-0028-02

数学是一门最有灵性、最具活力、最具趣味的学科。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如何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的目标,践行“快乐发展”的理念,让数学活动充分体现幼儿的自主、思考与操作?《幼儿快乐成长系列丛书·智而乐(数学篇)》(以下简称《丛书》)和《导读指南·智而乐(数学篇)》(以下简称《导读》)以其设计的新理念、新思路以及较强的实操性,为教师设计数学教学活动提供了可借鉴的参考实例,对教师数学教学能力的提高发挥了专业引领的作用。

一、对教师数学认知理念的充实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和教育实践。

(一)帮助教师更清晰地了解幼儿期的数学知识

《导读》第一页的“幼儿数学认知发展目标”和《丛书》封三各年龄段的知识点,详尽地罗列了3—6岁幼儿应掌握的数学知识技能,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一目了然,帮助教师快速把握各年龄段幼儿的学习内容和重点,了解数学知识结构的严谨性、渐进性和联系性,即便是新手教师也能在框架的范围内,借助《导读》提供的范本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二)提示教师更注重生活中的数学教育

“生活即教育”,“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丛书》中的内容,如玩具的大小、滑梯的宽窄和高矮、积木的高低、楼房的楼层和房号等,皆以幼儿生活经验为基础,既秉承了数学教育生活化的学习特点,更注重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将教育和生活融为一体。如6岁数学活动《魔法树叶》,教学中先让幼儿将生活中的实物树叶按照自己发现的特点进行分类,再回到《丛书》中引导幼儿从两片树叶中虚线所代表的含义找到该页的操作方法,最后又回到生活中寻找其他可进行分类的物体。《导读》多以这样的设计,引导教师从生活到文本又回到生活,举一反三,从根本上达成《指南》所倡导的“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的目标。

二、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引导

《丛书》与《导读》的内容同名,益于教师同步使用,《导读》中教学活动的设计对数学概念的表达、渗透也比较清晰,给新手教师提供了正确的数学概念及表述方式,同时也给有经验的教师提供专业攀升的阶梯,帮助他们提高教学设计能力。

(一)主题的设置要适宜

1.主题的设置要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智而乐(数学篇)》中3、4岁主题是亲近生活、自然和同伴,5、6岁主题充满着梦幻、想象和挑战,又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从而提示教师设置主题应该贴近幼儿,符合幼儿的年龄和兴趣特点。

2.将数学知识融入主题情境。《智而乐(数学篇)》把每个数学知识都以主题的形式,将主人翁乐乐以及幼儿常见的事物和生活场景巧妙地结合。如6岁主题一《魔法村奇遇》,要求教师将按颜色和形状分类、10以內数的形成、相邻数及方位辨识的知识,以乐乐和魔法精灵的故事情境串联起来,营造出富有趣味性、情境性、挑战性的快乐学习氛围,使幼儿的学习、体验变得生动有趣,提示教师无论设计什么样的主题,都应该与相应的知识点相融合,方能达到教学的效果,达成发展的目标。

(二)情境的创设要多样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导读》在活动设计上运用了多种教学情境,如《魔法树叶》中的故事情境、《巧过河》的游戏与问题情境等,为教师在活动设计上提供了学习的蓝本,引导教师走上数学活动设计让幼儿实现有趣、快乐学习的途径。

(三)引导的方式要得当

1.巧用角色语言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丛书》以角色语言或对话的方式,引发幼儿与读本互动,激发幼儿的思考和探究兴趣。如3岁的活动《有趣的圆形》,导语是“公园马戏团的小动物开始表演了,咦!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图形宝宝变的吗?”,6岁的活动《数字与昆虫》中,蝴蝶仙子说:“咦!数字与昆虫有什么关系?”,以此激发幼儿主动去观察画面寻找答案,然后通过乐乐的话提示幼儿操作。读本中的每一个活动都以这样的方式把幼儿带入情境中,让幼儿主动与读本互动,然后进行思考和操作。

2.操作方法要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丛书》的每一个内容都可以让幼儿动手操作,而且操作方式依据年龄特点来设计,如小、中班前期大多用贴贴纸、涂色、印章、画圈等方式,中班后期及大班多采用连线、打勾、写、画的操作方式,体现了“玩中学、做中学”的教育理念,提示教师在选用操作方法时要遵循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身心发展特点。

3.要与区域活动、家园共育相结合。教学活动的结束不是数学活动的终结,《导读》中的活动设计将学习内容、材料进一步延伸到区域活动区和家庭,既有助于教师针对幼儿个性化学习提供帮助,也有助于家长为幼儿提供学习、应用数学的机会,促进幼儿个体能力的提升。

(四)深入学习,借力创新

1.将《丛书》内容用做引入、示范。一般来说,教师都会把书面游戏放在教学活动后对幼儿进行巩固练习,而我们在使用《丛书》时,充分考虑其在活动中的价值,不仅把它放在新授环节之后,还将其中一些内容放在教学的开始作为新知识点的学习和引导,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6岁读本中的《自然测量》,首先请幼儿观察思考读本中的乐乐和小巨人准备做什么、他们用什么方法测量桌子的长和窗户的宽、他们是怎么测量的、看了他们的办法你会吗等问题,然后让幼儿用等长的铅笔测量同样桌子的长边,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操作方法;随后请测量方法正确和不正确的幼儿分别演示他们的测量过程,说说到底谁的测量方法正确,请幼儿再次仔细观察读本中铅笔和手测量的方法——首尾相接,引导幼儿领会从书本中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

2.“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在运用《丛书》时,我们研究挖掘其中的线索,引导幼儿去发现其本身所蕴涵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小狗的背心》,当幼儿打开读本的时候,教师先读蝴蝶仙子的话,让幼儿了解长方形框指的是哪里,再通过乐乐的话提问幼儿:“乐乐怎么知道哪只小狗的背心涂什么颜色?他是从哪儿发现的?”以此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进而引导幼儿根据页面上方的小狗、红箭头及数字来推断长方形框里小狗背心的颜色,这样的方法可以帮助幼儿养成勤学好思的良好习惯,养成终身受益的品质。

3.教学设计更具游戏性。在运用《导读》的基础上,我们不断探究设计过程,思考如何使数学的学习更有趣、更吸引幼儿。如3岁教学活动《哪个大 哪个小》,《导读》中的设计是介绍小客人大宝和小宝,然后通过送礼物衣服、碗、勺、杯子的方式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活动侧重于操作。我们对此重新进行了设计,以兔子一家到新家的过程,通过幼儿钻过大小山洞、拔大小萝卜、挂大小窗帘、晾晒大小衣物、将花插入大小花瓶等方式,注重幼儿的体验式操作和感悟,使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更专注、更有所顿悟,更深刻地理解物体的大小。

《丛书》和《导读》以思维发展为切入点,为幼儿提供思考、操作与游戏的教学情景。因此,我们在使用中可以以此为蓝本,关注幼儿的兴趣和经验,培养幼儿“亲近数学、走进数学、享受数学”的乐趣,使其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世界,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简单问题。

(责编 周翠如)endprint

猜你喜欢
幼儿生活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水煮生活乐趣十足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生活小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