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别之后是重逢

2017-12-28 07:36田恬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车水马龙古意悸动

田恬

杨柳岸,驿桥边,柔软青布裹成的包袱,含泪离人交叠的双手……古意的别离,如同一帧帧电影画面,分明从未谋面,却又如此熟稔地在心头放映着,轻巧地穿过我们精心设立的重重屏障,落在了内心的痛点上,酸楚难明。不论我们如何讶异,如何否定,那些文化,那些古意,那些别离,都真真切切地存在于我们的身体里。鲜衣怒马,惊鸿一瞥,那流淌于骨血中的传承,刻在灵魂里的记忆,便又相逢。

久别者,总惶惶。

诚然,我们已惶惶了太久,久到白草成灰,久到篱墙颓圮,久到工业的灰烟掩盖了厚朴的城墙,久到衬衫夹克取代了上衣下裳。行走在车水马龙、钢铁森林间的都市人,是独身于荒原之上的失落者。浓重的乌云遮蔽了头顶的星空,拥有着科技构架的无边荒原,却遗失了来时的那条本真道路。失落者的灵魂往往是自命不凡的,他们有诳语:“古人好,何做今人?”找不到本真便丢弃了吧,他们可笑又可悲地自我安慰着,却又忍不住一遍遍地在森冷的黑夜里听遥远的歌,而后哭到失语。真的可有可无吗?失了灵魂的摆渡,失了情感的依恋,失了文化的悸动,让一颗心浸泡在利益与自私交织的福尔马林里。别离久,久别离,当一颗心脏再也挤不出一滴灼热的血液,是我们丢弃了文化?还是文化丢弃了我们?

然而,总有哲人在那遥远的时代,用睿智的目光注視着荒原,为失落者留下掩映在荒草中的指南针。瓦尔登湖畔梭罗对野性和自我的发现,赤壁之下苏轼关于天地和万物的议论。于是辗转流离间,我们像浪迹天涯的游子,重回故乡,纵然须发尽白,乡音却无改。

又相逢,心怯怯。

疲惫已久的身体早已抑制不住回归的本能。顷刻间,古意的苏醒,如一枝枝海棠花新绽,氤氲着水汽,缀满枝丫。穿过回廊,推开沉重的雕花木门,在小山重叠的屏风前,我们脱下衬衫牛仔,从古朴馨香的樟木箱里郑重地取出被时光淘洗得发白的汉服,曲裾长袄,曳撒飞鱼,绾一头青丝,再配上金钗玉冠。着我汉家衣裳,不仅止于邂逅那一顾倾城的惊艳,更叫我们渴慕而辗转难眠的,是在重重衣影间流转过的五千年光阴,是字斟句酌的笔间乾坤,是穿越了时空的阻隔,落在今人身上的文化。终于,我们可以点一盏新茶,细数那些久别重逢的故事:“泰山乔岳以立身,明镜止水以居心,青天白日以应事,光风霁月以待人。”弘一法师的慧悟在泛黄的纸张上弥新,诵于读者的口里,咀嚼出幽幽佛香。捧起书卷,或诵或读,或坐或立,文气充盈于心胸之中,自有一番良味。放下书卷,拿起篆刀,刻一方笔力苍劲的印,琢一块温润无双的玉,匠人的神,全然贯注于掌间。一生只做一件事,慢下来的岁月兀自静好。从话本到荧屏,黛玉蹙起寒烟眉,是宝哥哥的新逢旧识,不过八九岁的小小身体,却灌注了戏中人的魂,小戏骨刻骨入神的演绎,把人间悲欢尽付颦笑间。这些人间清欢,是否已唤起你我心中残存的残灯夜雪,剪烛共话的一丝悸动?

人间是一颗蹴鞠球,我们是汲汲营营的蚂蚁,然而兜兜转转,总能久别重逢。与文化再邂逅,你道文化是什么?

恰是那一朵雨中相逢的栀子花。

点评

当今社会,人们行走于钢铁森林之间,追逐科技,追捧外来文化,却在车水马龙中迷失了双眼,“遗失了来时的那条本真道路”。本文作者以隽永、含蓄的文字,呼唤着传统文化的回归。不管是对古诗文的珍惜,还是对汉服的迷恋,作者对古典文化的褒扬、传承之意跃然纸上。读罢本文,不禁让人深思:我们何时才能真正与传统文化重逢?

猜你喜欢
车水马龙古意悸动
来到夜晚
悸动是什么?
中正平和——王栋山水画中的古意
寻找古意的配色
繁忙的大街
古意流转——评改琦《红楼梦》画的艺术风格
慌张
化古意而为今声
生命里的悸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