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倍
“阿爸,这颗种子种下去,多久才会长成大树,结满果子?”
“这哪里说得准?兴许五年,兴许十年。怎么,现在就馋了?”
阿罗想起这句话的时候,正坐在牌桌上,赌场的牌桌上。
呛人的烟草味里杂糅着各路牌子,各色好酒盛在线条优雅的高脚杯里,杯脚捏在女人水晶般的指甲间,轻轻漾着,蔓生着妖娆的气息。酒的洋名儿他都能一一叫出来,在牌桌上兜兜转转了这么些年,这难不倒他。
牌桌被一块墨绿色的缎子衬着。缎子从桌面直铺到桌脚,把桌下的世界藏得严严实实。男人的,女人的,穿着西裤的,套着丝袜的,所有人的腿,全在桌下。彼此挨着,却不知挨着谁。
看到牌桌边果盘里的橘子时,阿罗走了神,他想起了十年前和父亲的对话。那时候他还在上学,在镇上念高中,是家长们羡慕的“别人家的娃”。班主任马老师常慈爱地看着这位得意门生,还有一年多,这个孩子可能要改写学校的历史了。
父亲难得进趟城,却没带回那本他日思夜想的《牛津英语词典》,只带回了几只柑橘。
他知道父亲的难处。他把柑橘的果核埋在院子里,双手合十,像屋顶上拢着翅膀的鸟,闭上眼,一个心愿也随着种子种了下去。柑橘树长出了苗,两片小叶子稚嫩而青葱。
“阿罗,打牌可不能分神啊,一分神,分掉的可是自己的‘毛爷爷!”从对面涂着鲜红口红女人的嘴里慢悠悠地吐出一句。女人嘴角还挂着笑,侧过脸与旁边的男人说笑,桌下的脚却伸了过来,狠狠踩了阿罗一脚。
尖头细根的皮鞋,阿罗清楚得很。
阿罗早就熟悉牌桌上的这一套了。他打出了“三条”,女人推倒了面前的麻将,胡了。她把三人的筹码都拢到自己跟前,堆得跟小山似的,“咯咯”地笑。他举起左手,狠狠打了自己一巴掌,“啪”的一声,格外响亮。他装着痛不欲生的模样:“我这猪脑子进水了,越是小心越是出错……”
一桌人笑开了,厚重的烟圈砸到他的脸上,熏得他喉咙发痒,像虫子挠,他咽了咽口水,一脸苦笑。女人的嘴唇越发鲜艳了。
“阿罗,你可不是猪脑子,你可是当年镇上高中出名的才子。你当年没高考难道是因为你父亲?”
牌桌上有人不经意地提起,大家便安静下来,目光直直地刺在阿罗的脸上。阿罗摸牌的手顿了顿。往事像一潭死水,而这一句发问就如一粒石子,晕开了层层的波纹。
“嗨——都什么时候的事儿了,提它干啥……打牌,打牌!”
可阿罗的心就像老屋上的那只鸟,扑棱棱地拍打着翅膀。
柑橘树已长得有模有样,亭亭地撑起蓬勃的枝叶,阿罗眯着眼蹲在院前的石阶上,勾着嘴角想着几年后满树的金黄。
那天,父亲从田里回来,在沉默的夕阳里,疲惫得像一截衰老的木头。
他早就料到了,父亲供不起他的学费了。中风的爷爷,三个弟妹。高考,上大学,就如同蜿蜒在田埂上看不见尽头的小路,在未知的尽头遥不可及。
马老师慈爱的眼睛又浮现在眼前,他想要说什么,可是,他望着父亲一点点佝偻的背,把话咽了下去。课本被锁在床底的柜子里,“啪嗒”一声扣上锁,他的心里空落落的。
柑橘树一天天地生长,他的双手一天天地粗糙。
父亲教他握锄头,教他插秧苗,教他听风看云,教他什么样的肥料能让水稻忘情地生长。他在田埂上和父亲盘腿坐着歇息,像两株会呼吸的稻草,他为父亲点上烟,烟草的呛人味儿从父亲嘴里轻轻地喷出。父亲说,不考大学日子也能过好。
他相信了父亲,变成一个地道的农民——知道什么天适合松土、什么天适合施肥,可年复一年地挥舞着镰刀,让他厌倦了这种单调疲惫的生活,而且没有钱,毕竟,连上学的钱也拿不出的日子是那么刻骨铭心。
他进了城,误打误撞地上了牌桌,他忘了自己是什么时候融进这样的生活的,好比一条小溪,滑进了一潭污浊的池水……
“阿罗,今天认栽吧!我们早就发现你出老千,之前你赢了我们那么多……”下家的男人又點上根雪茄,推倒了面前的牌,一只手端起了酒杯,不紧不慢地摇着,另一只手搭上了阿罗对面那个女人。女人鲜红嘴唇边的紫红色液体像毒蛇吐出的信子,阿罗一阵眩晕。
阿罗失魂落魄地走下牌桌。
他乘上大巴,回到了老家。那棵柑橘树长了整整十年,开始结果子了,他没时间摘,任凭它们落在地上腐烂。阿罗从夜色中看它,看它葱郁的枝叶,看它投下的婆娑的影子。
当初若是考大学,可能撞开另一条路。就是考不上做个庄稼汉,或者做个手艺人,也能过安安稳稳的日子。可是,钱对一个少年的刺激太深。
他叫阿罗,可事到如今,他都不知道自己的“罗”是陀螺的螺,还是空箩的箩。
借着一股子酒劲,阿罗想看看,床下箱子里锁着的课本还在不在。他摸摸衬衣口袋,有个小玩意儿,硬邦邦的。掏出来一看,是钥匙。
评委点评
作者用交叉叙事的写作手法,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少年高考前后的人生故事,文章形式新颖、构思精巧,故事一波三折、很有节奏感。用柑橘树作为象征和线索,串联起了“阿罗”的人生轨迹,孕育着生活的希望,灵动别致、匠心独运,令人耳目一新。作者笔力不凡,无论是主人翁“阿罗”,还是配角“父亲”、对面的女人、坐他下家的男人等等,人物形象鲜活立体、跃然纸上,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栩栩如生。总而言之,这是一篇文笔优美、结构新颖、立意深刻、发人深省的记叙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