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内瑞拉危机:地区力量何以破局

2017-12-28 20:05张芯瑜
世界知识 2017年17期
关键词:制宪马杜罗拉美

张芯瑜

委内瑞拉7月30日举行了制宪大会选举,并于8月4日成立了制宪大会,以重新制定国家宪法。自2015年委内瑞拉反对党联盟赢得议会多数席位后,该国“府院之争”日趋激烈,暴力和骚乱事件频发。随着委国政治、经济、社会危机不断交织、升级,拉美国家在对待委内瑞拉问题态度上出现了严重分歧。那么,不同的拉美国家有着怎样的立场和态度?地区力量在委内瑞拉危机中又该如何破局?

府院相争 危机发酵

在2013年4月14日委内瑞拉总统选举中,已故总统查韦斯指定的“接班人”尼古拉斯·马杜罗以1.5个百分点的微弱优势险胜反对党联盟候选人恩里克·卡普里莱斯。查韦斯去世前,委内瑞拉国内就存在严重的社会分裂。马杜罗上台后,由于内部分裂愈加严重和广泛、被石油捆绑的经济形势日益严峻、外加马杜罗的国家治理能力乏善可陈,委内瑞拉国内出现严重的物价飞涨、物资短缺及治安恶化等问题。

2015年12月,委内瑞拉反对派政党联盟在议会选举中赢得了三分之二以上席位,实现了对议會的控制。此后,马杜罗政府与反对派陷入了激烈的“府院之争”。委反对派不仅通过议会频繁否决政府的决策,调查政府高官,还在2016年发动了声势浩大的罢免公投。但最后国家选举委员会以反对派征集的签名涉嫌造假展开调查,有效迟滞了罢免公投进程。

2017年8月14日,委内瑞拉民众举行“反帝国主义”游行,以回应特朗普不久前有关对委内瑞拉采取“军事行动”的言论,并表达对马杜罗总统的支持。

今年5月,马杜罗宣布启动制宪大会,这成为了压制议会的关键。反对派不断向马杜罗政府施压,试图迫使其停止制宪大会进程。其中包括反对党联盟7月16日举行的反对制宪大会的“全民公投”。虽然此次公投不具有法律效应,但其结果给马杜罗政府带来了更大的国内国际舆论压力。

政局变动 难成共识

由于意识形态和政策差异,拉美地区几乎每个国家都以特有的方式加入了一个或多个区域集团,形成了相互交叉重叠、多层次、多类型的一体化格局。委内瑞拉制宪大会选举结束后,拉美国家对此态度泾渭分明。

由古巴、玻利维亚、厄瓜多尔等左翼国家组成的美洲玻利瓦尔联盟对委制宪大会的选举表示祝贺,称其是“主权行为”,并呼吁通过对话“促进委国政治、经济稳定”。而8月8日,秘鲁、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17个美洲国家的外长或代表在秘鲁会晤后,发表了联合声明,称不承认委新成立的制宪大会。早在2016年,美洲国家组织就开始以委破坏民主制度为由,积极推动该国政权的更迭。委内瑞拉制宪大会成立后,南方共同市场(以下简称“南共市”)创始国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和乌拉圭在巴西召开了紧急会议,称委触犯了南共市有关成员国和联系国民主承诺条款,决定无限期中止该国成员国资格。那么,为什么查韦斯执政时同样被质疑民主性,却能被批准加入南共市,而马杜罗政府被指责破坏民主秩序时,却被南共市无限期中止成员国资格?这样的结果不仅取决于委内瑞拉自身的民主状况,更取决于当前拉美政治格局的“左退右进”。

随着阿根廷、巴西右翼政党上台执政,拉美结束了长达十六七年的左翼执政周期。南共市是第一个完全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共同市场,也是南美地区最大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委内瑞拉前总统查韦斯在1999年上台之初,就表达了加入南共市的愿望。2006年,南共市成员与委内瑞拉签署了“入市协议”。但根据该组织宪章《亚松森条约》规定,该协议需经各成员国议会批准方能生效。阿根廷、乌拉圭、巴西议会先后批准了委国的“入市协定”,但巴拉圭议会因受右翼红党控制一直拒绝批准该协议。在僵持了数年之后,委内瑞拉的“入市”问题因巴拉圭左翼总统卢戈的弹劾案发生了戏剧性变化。2012年6月卢戈被弹劾下台,南共市即刻作出决定,鉴于巴拉圭民主秩序已遭到破坏,中止巴拉圭在南共市的成员国资格。同年7月,委内瑞拉正式被批准成为其第五个成员国。随着拉美国家政治格局的变动,南共市此前的左翼共识渐行渐远。2016年8月,阿根廷、巴西和巴拉圭的右翼势力以委内瑞拉未履行南共市有关经贸和人权保护方面的协定,通过了有关“否决”委内瑞拉轮值主席资格的声明。该年12月,南共市再次以未履行经贸协定和破坏民主秩序为由,决定中止委内瑞拉的成员国资格。

地区斡旋 维护民主

从20世纪起,左右势力相互竞争、交替执政,成为拉美政治发展进程中的常态。这种现象与拉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周期有密切关联性。此外,一些拉美国家出现的左右更替,通常会对周边国家产生联动或传染效应。在拉美政治发展进程中,右翼政党不仅是现行体制的缔造者之一,也是现行拉美民主体制的拥护者和捍卫者。随着民主观念在拉美大陆深入人心,民主化也成为了参与一体化的基本条件。从20世纪80年代起,民主化条款就是一些拉美地区一体化组织条约的必备条款。

最早号召对委内瑞拉危机中人权和民主问题进行集体干预的地区组织,是美洲国家组织。成立于1948年,美洲国家组织是世界上第一个专门建立民主促进机构的多边组织。1990年,美洲国家组织通过了第1063号决议,成立了维护民主制度、推进民主进程的机构——“民主促进工作组”。2001年6月,在美洲国家组织第28次特别会议上,与会的34国外长一致通过了《美洲民主宪章》,主张建立民主保护机制,成为美洲国家组织促进西半球民主的行动指南。

2016年5月,美洲国家组织秘书长路易斯·阿尔马格罗,要求该组织召开常任理事会会议,同时还提交了一份关于委侵犯人权和民主的综合评估报告。尽管民主宪章作为一种长效机制,其主要作用是保护遭遇政变的当政者,但如果当政者自己违反了民主,秘书长或者任何一个成员国都可以召集举行常任理事会会议。阿尔马格罗的呼吁受到了一些国际组织的关注,比如人权观察组织、国际危机组织等,并在拉美地区范围内引起了极大的讨论。但由于当时在美洲国家组织内支持暂停委内瑞拉成员资格的国家并不占多数,阿尔马格罗的倡议并未能付诸实践。

事实上,在委内瑞拉危机发酵的前期,由于受各自国内事务的牵制,拉美主要国家对委内瑞拉局势都抱鸵鸟心态:国内政局的不稳定是巴西总统特梅尔对委国问题远而避之的主要原因,此外其新外长何塞·塞拉(José Serra)打算在2018年第三次竞选总统职位,也不愿卷入会产生负面影响的事件;阿根廷右派总统马克里2015年上台后也在委国问题上采取了较为温和的立场,因其前外长苏珊娜·马尔科拉是2016年联合国秘书长的候选人之一,更主张通过对话解决委内瑞拉危机,而不是施压或者威胁;乌拉圭则是因为在其左翼执政联盟“广泛阵线”内,既有指责马杜罗行为的保守派,也有维护玻利瓦尔革命的激进派,该国总统塔瓦雷·巴斯克斯对此左右为难。有学者认为,正是因为在委内瑞拉局势前地区力量曾出现真空,从而促使该国危机快速发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美国强势干预委内瑞拉局势提供了“正当性”。

域外干预 矛盾激化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2016年大选获胜后,通过一轮“电话外交”,陆续与拉美主要国家的总统进行了沟通,并且都谈到了同一个话题:委内瑞拉。由此可见特朗普政府对委内瑞拉问题的关注。一方面,查韦斯上台后委内瑞拉是南美国家中“反美呼声最高的国家”;另一方面,无论是委内瑞拉危机造成的大量移民问题还是对地区稳定性的影响,都成为了特朗普政府向马杜罗施压的原因。此外,有美国学者指出,委内瑞拉危机是美国政府加强与拉美国家关系的契机。

特朗普上台后,美国政府对委内瑞拉政府的态度日趋强硬。特朗普政府不仅宣布了对包括马杜罗在内的委内瑞拉多名高官实施制裁,还在委内瑞拉成立制宪大会后提出,不排除对委采取军事行动。随后,拉美主要国家及地区一体化组织表达了对军事干预委内瑞拉局势的反对。美国拉美问题专家埃文·埃利斯也认为,美国对委内瑞拉进行军事干涉是不明智的。这样的行为虽然能打击马杜罗政府,但也会在拉美民众中心唤起对美国的不信任和更加强烈的反美情绪。

事实上,美国对委内瑞拉危机的介入不仅激化了委国国内的矛盾,也扩大了拉美国家的意见分歧,影响了拉美内部团结。通过外界调解委内瑞拉危机的最好途径永远是对话和外交手段,借以帮助马杜罗政府和反对派重新恢复谈判,达成共识,化解分歧。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所博士研究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制宪马杜罗拉美
王世杰与1946年中国制宪进程中的政体之争
马杜罗誓言击溃“疯狂少数派”
各方舆论视域下的1946年“制宪国大”建都之争
委内瑞拉再选举,制宪大会能否缓和危机
拉美,热情奔放的神奇之地
走进拉美
失败的立法者~——国会制宪、法统沉浮与吴景濂在民初的政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