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松书画辑评

2017-12-28 02:32
中国书画 2017年9期
关键词:青松设色纸本

李青松书画辑评

李青松,生于1977年,号宽斋、六平堂。职业艺术家,客居北京。1986年师从启功先生学习书法绘画。后师从杨振熙、王镛、胡抗美、曾翔先生研究金石书画。书宗秦汉六朝,参悟宋元明清及近代遗墨,以书入画,金石同参。

青松的作品反常吗?反常!其反常首先表现在与日常实用书写的分道扬镳。其实,青松真正的反常智慧反映在与传统经典及书法时风的不同上。学习传统经典是学习书法的基础,这如卫星的发射架,飞高飞远的是卫星,而不是发射架。书法创作是书法家的精神创造,而不是照搬照抄传统经典的样式。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其共性美应当来自传统,其个性美则是传统式样中没有的。青松作品中的精品,已经具备了这个条件。

以上论述证明青松的作品反常,即不符合人们视觉的常情、常理和常规。那么,青松反常是否合道呢?先例举人之常情,20世纪80年代两岸关系正常化后,许多台胞回大陆探亲,当他们见到三十多年未见的亲人,按常情这是高兴的事,应该欢乐,可是,亲人们见面后却抱头大哭。此哭,反常而合道。何为书法之道?蔡邕说:“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书法的道是阴阳,是对比及对比后产生的关系。青松书法用笔的轻重快慢,点画的粗细长短,结体的大小正侧,墨色的浓淡枯湿等,都是以阴阳互生、阴阳对立、阴阳转化原则组合的,故而合道。既然合道,如果看不懂、看不惯,责任就不在青松了。

—胡抗美

李青松 行书烟波钓叟歌 48cm×78cm 纸本 2017年

青松在艺术方面很有见地,而且对艺术充满理想。尤其是青松的书、画、印,在当下有着非常典型的意义。稚拙无饰,天趣自成,以书入画,格调不凡。从青松的作品中能够看出他对艺术是非常有天赋、有创造力的,再加上他的勤奋和执着,我觉得成就艺术是足够的。青松的起点很高,对传统的理解很透彻,而且他能够精准地把握和利用传统,这非常难得。青松还很年轻,在他的前面是一个非常光明、充满希望的未来。对青松我抱有非常大的希望,将来他会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艺术家。我觉得大家看了青松的作品之后也一定会有这样的想法。

—王镛

祝允明在《论书帖》中说:“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采不实。”所以,“功性”兼备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青松的书法就是“功性”双修,他在传统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个人性情和审美情趣的表达,散怀又不失法度,入古又不乏新意,刀笔相融,笔笔见性,古拙大气。刘熙载在《艺概》中曰:“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志,如其才,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字如其人,青松即是!

—曾翔

李青松 美人如玉剑如虹(朱)6cm×6cm 2016年

李青松 破天荒(白)6cm×6cm 2016年

李青松 善者不辩(朱)5cm×5cm 2016年

李青松 小雨藏山客坐久(白)10cm×10cm 2016年

李青松 不二法门(白,附边款)6cm×6cm 2016年

李青松 行书《东观余论·天发神谶碑》句 240cm×75cm 纸本 2017年

青松以书法、绘画、篆刻三门独具个性、传统功力深厚、现代感强悍的系列作品,猛然出击,四座小惊。青松深刻而智慧地解读了中国文化的精髓,果敢地领悟了中国书法传统以及经典作品共同的根本,抓住了精神实质与创作心性,抓住了历代经典作品的永恒价值与超越时代局限的永不过时的古典美与古意美。他经过勤奋与艰苦历练,经过百般思辩与创建,寻找到用中国哲学精神以及中国元素创作书法、篆刻、绘画的现代风貌的道路。这与两眼仅盯着西洋去追寻中国画与书法的现代之路相比,会默契、贴切、纯粹得多,作品生命力也旺盛得多。青松的画,发人深思。他将书法精神与书写方式和状态直面写出,无论造型与色彩以及其他因素全然化为书法用笔。一幅幅作品笔墨劲幽、趣味飘逸,中国画感纯正且妙。对书法作为中国画的必备功夫与基础而言,青松的作品作出了有力的探索与诠释。

—杨振熙

李青松 百年修得同船渡 34cm×34cm 纸本设色 2017年

李青松 鲁智深山亭买酒 34cm×34cm 纸本设色 2017年

李青松 野猪林 34cm×34cm 纸本设色 2017年

李青松 紫藤花开微风起 138cm×34cm 纸本设色 2017年

李青松 寿宴 26cm×34cm 纸本设色 2017年

李青松 醉春 34cm×34cm 纸本设色 2017年

刘光

猜你喜欢
青松设色纸本
国画纸本设色《荷》
韩景燕作品集
Experimental Study on Grinding Force of Electrostatic Coated Grinding Wheel
《岩高千尺虎》
丰收歌
王少桓
熊明非作品选
《独白系列之三》
兰华生作品
郑庆余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