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友山
一场身心同治、内外兼修的康复之旅
文/刘友山
三伏盛夏,酷暑当头。一大早,涔涔汗水中,我来到科室。突然想起小贾,我曾经的一个病人,便拨通了其父亲的电话。
小贾父亲高兴地说孩子一切都好,比我们最后相见的时候更加积极乐观。听到这些,感觉再没什么比这更令我开心。小贾,那个曾经身受重创、心坠谷底的孩子,这一路走来,着实不易。4年前初次遇见时,他还不满17岁。记忆又回到了4年前的那个早上……
2013年6月的一个例常早班,刚刚来到医院就有急诊。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躺在急救车上,面色苍白,双手被纱布包裹着,沾满了血迹。一对中年夫妇正在一旁配合着护士们忙前忙后、神情焦灼。中年夫妇是小伙子的父母亲。而这个躺在床上的小伙子就是小贾。
患者双手被刀多处砍伤,肌腱、神经断裂,掌骨骨折。随后在手术室的将近6个小时里,我帮其施行了肌腱、尺神经的吻合术、骨折部位进行了螺钉固定。术毕,无菌纱布包扎,石膏固定,患者安返病房。
手术过程拍照片做记录,是我多年以来养成的工作习惯。一来,有图有真相,便于患方直观、清楚地了解伤情及治疗过程;二来,我与病患的沟通也因此变得简单、省力、有效。小贾这次手术也不例外,手术时每一个过程都拍了照片。术后我对小贾一家讲述了双手受伤的伤情以及术后康复的大致过程,他们听得很明白。大家达成共识,相互配合,争取最好的结果。
小贾伤情确实比较严重,而对于我来讲不算罕见。但是,很快我就发现了小贾的“异常”。
他内向、腼腆、怯懦,已然到达病态的程度。来换药室换药的时候,17岁的他在父母的搀扶下走了进来,我把伤手的石膏纱布打开后,他便头转向一旁,怎么都不敢去看自己的手。在术后查房的基本问答交流中,他话很少,甚至不回答问话。他父母在一旁看着着急,每次都重复我的话再来问他,他才有一两句小声的回答,声音小到让人听不大清。渐渐的,我对他的感觉从不可思议到生出一股莫名的怒火。
他父母也许是觉察到我的异常,开始有点不好意思地向我诉说他们的儿子、他们的家庭。他们来自外省的一个农村,几年前来到杭州打工。而实际真正去工作的只有父亲一个人,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母亲本可以出去工作的。但小贾的独立能力太差,母亲无奈,只好日日留在家中守着儿子。
小贾个性十分内向,话不多,更不爱出门。偶尔一次和同伴出去,却遭受无妄之灾。同伴之前得罪过人,正巧那天被人追着持刀来砍。同伴一看不好,马上逃脱了。而平日里不爱出门的小贾,反应不及,双手无缘无故被砍得血肉模糊。砍人的人经济条件也不好,经济赔偿成了问题,所有治疗费都得自己先垫付,小贾一家人的日子变得更加艰难。
平时不爱生气的我真的被激怒了。想到自己也是一个农村的孩子,也曾受过重大的外伤,当我像他这般年纪,无论是在家还是外出读书,都是自己照顾自己。而小贾,快要成年的人,却心安理得地接受母亲对待婴孩一样的照顾!
我是整形科医生,也是心理咨询师。从心理学的角度,我很快意识到,自己正在被这家人反移情。平复一下内心,怒气渐渐变成了沉重:他本来就十分内向、怯懦,一个这样性格的人,无故受到这么大的创伤,倘若不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他或许将崩溃于这次创痛,他父母的肩上将是一个比现在还沉重的包袱。
“祛疾患之病痛,助外形之完美,促心灵之和谐”。历经一番彻骨的愤怒与沉重,在自己的行医理念面前,我终于平静了下来。是的,一直以来,我都希望我治疗的患者成为我的“作品”,内外兼修的“作品”。所以,面对小贾这样的孩子,我的工作价值不能仅仅局限于恢复他手的功能和美观,更大的意义是治好他心灵的疾病,改善他的内向与懦弱,引导他走向社会,去寻找他本来可以拥有的人生。
我们常常说一句话:隔行如隔山。其实紧跟这句话还有一句:隔山不隔理。手外伤的康复和心理创伤的康复,看似风牛马不相及,其实则大道同源。我深知身体康复容易,心理康复难,要想改变小贾的个性,仅仅讲几句空泛的大道理是很难起作用的。不妨就从他自己受伤的手为切入点,身体康复与心理康复互为映照、双管齐下、同步推进。
对小贾一家人,指出小贾个性及家庭关系问题的存在是治疗的第一步。手术中拍摄的照片再次派上了用场。我努力引导小贾看那些照片,对他说,手的肌腱、神经、血管、骨头断裂,失去了它们正常的结构和功能,这是一个失序的紊乱的状态。治疗原理就是秩序的重建。“家庭关系出现了紊乱,也一样需要打破紊乱关系、重建秩序。据我了解的状况,以你的年龄,你在家里好像位置关系有点不对。一个家庭是多个家庭成员构成,各自有自己的角色,需要各司其职。父亲做父亲该做的,母亲做母亲该做的,而17岁的你,也应该是17岁的男孩该有的模样。”
也许小贾父母早已觉察到小贾的情况不对,他们只是苦于没有方法去改变。所以我说的话,可能使他们内心重新燃起了一线光亮。随后的日子里,我和他们的关系变成互相“抓住不放”。
我告诉小贾,手外伤秩序的修复需要付出行动,承受痛苦,这些行动包括别人帮助你的,也包括你自己要付出的。目前是我帮助你,通过手术的方式帮你把各个组织接合,这是外力的帮助,但当接合处长好之后,手上运动功能的恢复却需要你自己来完成。
我同时还告诉他,家庭关系秩序的修复也需要付出行动,包括寻求外力,也包括自我努力。我是一名心理医生,我能为你提供专业的帮助;你父母是最希望你好的人,你遇到问题也可以向父母寻求答案。但来自你自身的行动、付出终究才是根本,因为内因起决定作用,你需要鼓足勇气,一步一步走出家门,去一点一点与外面的世界发生连接。
美国著名医生特鲁多有句名言,“有时去治疗,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无论身上的创伤,还是心理的创伤,其康复过程总是需要太多的人文关怀。在小贾的康复过程中,除了通过手的康复让他知道心理康复的道理,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但要走出身心的困境,都需要日积月累的坚持和努力。我经常对他说,也引导他父母这样鼓励他,“只要你慢慢长,哪怕每天一点点,也会慢慢长好。蚂蚁的量度,蜗牛的速度,只要你每天都去改变一点点,就是好的。”
小贾双手被砍后肌腱的断裂状态,就像一列在隧道中行驶的火车,突然受到外力冲击造成车厢断离成两截。肌腱在石膏的保护下再次生长为一体的过程,就是两截车厢努力连接的过程。
两截火车正在努力相连的同时,隧道又来了塌方,掉落的石块砖土也来和车厢“牵线搭桥”。就像断离的肌腱在努力生长连接的同时,周边不该来连接的组织也过来参与了连接,这就是肌腱的粘连。
我们康复的目的是让肌腱连一起,让其他组织走开。这就是打着石膏之时手上肌腱的愈合过程。
一个月后,石膏撤去,小贾断裂的肌腱长好了,肌腱粘连问题在预期中到来了。
“断离车厢的连接工作已经完成,我们现在需要让手去运动锻炼,让这个被塌方包围的火车开始滑动,慢慢与周围分开。分开了,手的运动功能也就恢复了。这依靠你自身的主动锻炼。主动锻炼需得循序渐进:有轻微的疼痛感,又不过于疼痛,也不能没有疼痛。”手部运动有轻微的疼痛感,就说明肌腱组织在克服障碍,试图扩大活动范围,所以必须有些疼痛,这种痛感是轻微的,在耐受范围。这就是循序渐进。
心理康复层面也是要循序渐进的。“改变自己内向的个性,也要一步一步来。走出家门,先去接近你比较熟悉的人,和亲人、朋友去聊天。慢慢感到有点适应了,再去与你认识、但不太熟悉的人说说话。慢慢觉得又比较适应了,可以尝试去与陌生人简单接触。这样一小步一小步往前走。开始会有点害怕与忐忑,但只有这样一点一点练习,才能慢慢战胜恐惧……”
跟小贾一家讲述这些的时候,我总是特别移情。因为我也是农村的孩子,成长之路上也受过重大的身心创伤,从不敢在大众面前讲话,到能够站在讲台上讲授我的《医学与人文》系列课程。我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说给他们听,他们更能听得懂,也觉得更有动力。
出院后,小贾和父母每次都准时来到诊室复查手的康复情况,他们更为期待的,是从我这里获得心理康复的方法。我们互留了联系方式,经常打打电话发发信息,共同探索身心康复之路上每一小步的前行,共同感受与庆祝每一微小进步带来的喜悦。
事实上小贾的个性改善也是很明显的。后面每次换药时,他没有那么害怕,慢慢地可以主动去看打开石膏和纱布的手;问询之后他开始有回应,自己会主动问些问题,有了点滴的笑容;来到诊室复诊时,他会主动给我打招呼,话语渐渐多了起来。
后来的半年时间里,小贾有过两次肌腱松解手术。两次的外力支援,小贾手的康复效果很明显。他们最后一次来复诊时,小贾的精气神有了明显的变化,连穿着打扮都时尚了些。手上除了有些疤痕,功能恢复得非常好,大家都为他感到高兴。
小贾用双手摆成心形的pose
我告诉他你恢复得不错,尺神经本就是最难恢复的神经,在你身上发生了奇迹,难得难得。他听后很开心。检查他手功能,给手拍照时,他面带微笑,将双手拇指、食指、余三指对接在一起,摆成了一个心形的Pose,仿佛在间接地告诉我他的手与心均已愈。后来每每想起这张照片,就想起他灿烂的笑容,一个从黑暗走向光明的他同样也带给我力量,已然从我的“作品”成为我的榜样。
时间一天天流逝,我和小贾一家都在自己的生活轨道上运行着。小贾的手已经不需要医生的治疗,我和他们的交流,更多是在电话里、微信里,有时是了解情况,有时是咨询指导,有时是节日问候。小贾今年21岁,是个成年人了。现在的他外向、乐观。慢慢走出了家门,有了自己的工作,还有了女朋友。
最后一次复诊时的对话我记忆犹新。我问他们,砍他的人后来有没有赔偿。他父亲说,砍人的人没有钱赔偿,我们已经放弃赔偿诉求,不再追责,孩子恢复得不错,人好了,钱慢慢挣。小贾则说,过去的都已过去,不再追究那个人了,自己好好工作,只是一直对自己的父母心有愧疚。说话的时候,小贾从容淡定,父亲面带笑容。
没有抱怨,没有仇恨,让我很是触动。不由得想起了曼德拉的一段话: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
小贾的康复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期间也经历了很多挫折,忍受了很多痛苦,也有无数次悲观失望想要放弃的时候。值得庆幸的是,他和他的家庭,没有在挫折里滞留太久,终是怀着一颗努力改变的心,在康复道路的高下起伏中,一点一点往前,一步一步往上。正是这一点一滴的努力,才换来了今天的阳光。
医学既是一门自然科学,又是一门社会科学。前者“求真、求实”,关心“自然人”;后者“求善、求美”,关注“社会人”。唐朝孙思邈所著《大医精诚》,要求医者以“仁爱”为本,有“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医学实践远不止局限于把科学原理应用到特定的生物学异常上,而应始终以患者的幸福为主要目的。
正如爱因斯坦说:“我们切莫忘记,仅凭知识和技巧,并不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幸福和尊严。”小贾先成为我的“作品”,后又成为我的榜样,让我时时鞭策着自己,继续坚守自己的行医理念,用好手中的这把手术刀和语言这把手术刀,去整形、塑造更多需要救治的病人,协助他们从身心的伤痛中走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获得自己的幸福。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