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 钟
投资人想赚钱 医生想救命
文/袁 钟
最近有几件事引起我思考:有医生邀请我参加“某创新大会”,其目的是要我去纠正医生的老板“赚钱第一”的思想,在这会上讲完话,各企业中当过医生的朋友与我产生强烈共鸣;某医院被企业控股,院长说绝不允许给医生下“经济指标”,让医生一心一意治病救人,他通过转嫁药企等合作伙伴的利润回报投资人;每年“11.11”,各商家在网上亮相降价吸引客户,没想到有医院也参加这种“竞拍”,把什么手术、生产(生孩子)的价格降到最低上网“竞拍”,医生反对但投资人鼓励……显然,在市场经济横扫一切的环境中,在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氛围中,是“救命第一”还是“赚钱第一”随时在许多人心中发生冲突。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无价,生命至尊,生命至上,所有人都明白,医生更是以此为不可动摇和不可侵犯的神圣信仰——生命伦理。生命伦理及医学伦理强调尊重生命,强调每个生命无价,强调每个生命不可交换。可是在那些满脑袋是市场经济的人眼里,在那些一切都可以交换的人眼里,每个生命也是商品,是可以交换的,于是医疗就变成了交易,医生用知识和技术“换钱”,患者用钱“买命”,所以有地方没钱就不看病,有患者看病不满意就要退钱;更有甚者,有病人问医生“为什么收我住院?”医生回答:“我要完成今天的经济指标”。有院长称骨科主任“王二亿”、妇产科主任“刘三亿”、肿瘤科主任“张三亿”……见钱不见人。有医院挂出标语“热烈庆祝我院住院病人超过四万”,有医院挂春联横批“招财进宝”,有院长年终总结“去年通过我们全院职工辛苦努力,我们让门诊病人增加了15%,让住院病人增加了20%”……生命被交换,生命被用于赚钱,尊重生命被彻底踩在脚下。
来自几个方面的理由在驱动,一个是“市场经济万能论”,发展经济是硬道理,发展经济只有靠市场经济,医院要发展经济才能发工资奖金、才能买设备建大楼;二是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就是靠市场经济激励医疗,向美国学先进科技,当然应该学如何引进市场经济;三是医生有时也受到市场经济价值观的强烈冲击。过去医生的价值主要是学术价值,在学术组织、学术杂志和学术会议的地位,如今也在意黑市上自己的挂号费涨到多少……的确,有人办医院首先是为了赚钱,所以高举“市场经济”大旗;不少人总以这样的理由说服自己,“不赚钱医院怎么发展”“医院发展可能需要原始血腥的积累”;还有更刺激的,“别人靠原始血腥积累做大做强了,成为成功者,我呢?”社会群体价值观的混乱、传统道德的模糊、强烈的物质对比驱动人们为各种不择手段谋利找理由,当人们已把朋友、亲人、自尊、信任等都拿去换钱后,剩下的只有生命——人类的物质存在,在强烈的欲望促使下,不少人在考虑“如何利用人对生命的珍惜赚钱”?他们看到了医疗。有钱人关注医疗,富豪要投资医疗……那些急于想发展经济获政绩的政府官员高兴了,那些试图在人性脆弱行业发财的投资人眼睛睁大了,那些明天就想过富人生活的个别从医者被诱惑了……巨大的利益产生了系列驱动。
但是,许多为了多挣钱的医生后来发现:他们职业的第一追求依然是救命,而投资人、老板的第一追求多是赚钱。把医疗当成做生意,就是把生命当商品参与到交换之中,把本应遵守的崇高的生命伦理原则降为一般的经济伦理原则,后者没有尊重生命原则,强调公正、效率、权利、义务、互利、责任、功利和节约八大原则。从经济学角度,如果这八个经济伦理原则与尊重生命原则冲突,就很可能是后者让步。《道德博弈》说:“任何时候,只要利润取代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被视为商品,即使面对面的交易也会失去人性”。
医者誓言 摄影/陈泳伟 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
意大利学者阿尔图罗·卡斯蒂廖尼的《医学史》告诉我们:“医学是随着人类痛苦的最初表达和减轻这份痛苦的最初愿望而诞生的”,显然,医生治病救人的冲动是为了“减轻这份痛苦”,于是医生付出的不仅是知识、技术、经验,而且还有同情心及爱。前面三样可用金钱交换,可“同情心及爱”无法交换,因为爱无价。所以过去患者给医生的不是酬劳,而是酬谢,酬是针对医生可交换的知识、技术和经验,谢是针对医生的爱及帮助和抚慰。在没有索取红包的过去,医生的工资是酬劳,患者送的红包、礼品等很清楚是答谢。很遗憾,当在经济利益驱使下有个别医生主动索要红包后,政府管理部门简单粗暴地要求医生签“拒收红包协议书”,而不是认真查处那些住院提前、手术提前等异常中可能的索取。
在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政府、医院、资方等要通过“让好人富起来”保护医生的善良,坚持“生命至上”,坚持“病人利益第一、尊重病人、对病人公正和无伤害”,不允许任何人用经济伦理代替生命伦理及医学伦理,并让德和利重叠,既鼓舞医生积极向上,又让医生获得有尊严的收入,彰显社会正义。让生命有尊严,让医学有尊严,让医生有尊严!
/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