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我国当前高校经济学教学现状来看,虽然较之过去相比,无论教学质量还是效果都有了重大突破,但从经济人才培养角度来看,经济学教学仍然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需要教学活动进行持续创新和改革。本文主要从游戏教学法入手,通过探讨游戏在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切实提高经济学教学质量,完成经济学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游戏 经济学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9-C1;F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7-0037-01
一、游戏教学法的现实意义
1.提高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
游戏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将教学内容与游戏有效结合在一起,通过做游戏的方式将知识传递给学生,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则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方便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2.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方法大多比较枯燥,教学课堂死气沉沉,游戏则会让学生产生轻松愉快的感觉,在这种精神状态下,学生多能振奋精神,积极思考和努力解决设定场景中的各种问题。这样一来,学生的潜力就会大大被激发出来,从而获得更高质量的学习效果。
二、游戏教学法在经济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通过上文的介绍,我们已经对游戏教学法的现实意义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那么,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将其作用最大限度发挥出来呢?我们主要以经济学课堂教学为例进行简要探讨。
经济学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大多以理论知识为主,而且大多理论知识复杂难懂,这些都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很大影响。对于课堂中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教师便可以考虑通过游戏教学的方式,将复杂的理论简单化,以此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例1:在讲解“短期生产中劳动的边际产量,边际生产率递减规律”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做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边际产量和相关的递减规律。
游戏设计:模拟运输业务,要求学生在30秒的时间内将商品从起点运送到终点。“商品”宜选择大小重量适中,容易抓取,不易摔坏,方便计数的物品,如网球、小包装食品。游戏开始之前,需要提前选好运输员和记录员,由运输员负责运输商品,记录员负责记录相关信息,主要包括劳动者数量以及规定时间内运达的商品数量。游戏可以进行若干轮,从一个“运输员”开始逐步增加,每次增加1-3名“运输员”直到无法再增加同学进去,即运输线路的起点和终点间站满“运输员”,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游戏中来。游戏要求商品必须经过每一个“运输员”,如果传递过程中商品掉落,不需要捡回,也不能计入运达的商品数量。
游戏结束之后,以表格形式记录该游戏中的“运输员”的数量作为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者数量和运达的商品数量作为产量,计算劳动的边际产量,绘制边际产量曲线,观察它的变动范围和变动规律,对照边际生产率递减规律分析,特别提示学生注意边际产量由正变负的过程。
例2:在讲解博弈论中的占优策略均衡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的游戏如下:
游戏设计:将学生进行两两分组,单独的学生可以和老师搭配成一组,游戏中每位成员都是囚徒,需要根据教师设定的情境和做出相应的选择。每位同学发一张白纸用来标记小组编号以及组员做出的选择。每个小组留一位同学在上课教室,另外一位同学跟随班长去隔壁教室,实现小组中两名成员不能见面,交流,协商,保证两人独立做出选择。两个教室分别由老师和班长解释囚徒困境中设定的情景以及面临的处罚办法,要求学生做出“坦白”或是“抵赖”的选择并且记录在已经标记了小组编号的白纸上,分别交给班长和老师。然后全体学生在上课教室由班长公布每个同学的选择。
游戏结束之后,由教师使用支付矩阵向学生讲解占优策略均衡。因为所有学生都参与了游戏,并且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因此一定迫切的想要知道游戏的结果和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所以在倾听教师讲解时,一定会更加认真,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也会事半功倍。
结语:
总而言之,经济学是一门理论体系很强的学科,课程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生涩又抽象,学生掌握起来十分困难,但如果教师能够将游戏教学法在经济學教学中有效利用,那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经济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对经济学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未来的时间里,相关教学工作者需要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和目标,合理运用游戏教学法,以此来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建.电脑游戏与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0(02).
[2]杨晓彦.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24).
作者简介:
侯欣佳(1977.6-),女,满族,硕士,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学与经济政策。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4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