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黎明
摘 要:体育活动培养人的道德素质、心理健康以及意志品质。众所周知,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受到的教育在其成长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初中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不能单方面注重学生的健康问题,还要大力发展本校的特色教学,在体育教学中应注入鲜活的生命力。对此,本文介绍了初中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中所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设策略。
关键词:健康;校本课程;体育;特色
学校、地方以及国家三级课程管理模式是目前教育课程改革中非常重要的结合,是学校与地方所在教育课程管理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还为基层教育者提供了充足的话语权。它不仅大力推进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的发展,还填充了教育政府部门规范下的体育课程内容,进一步确立学生与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对初中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建设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一、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就等于提高教学质量的一半。尤其是对体育教学来说,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学生本身对体育教学有浓厚的兴趣与爱好。且要想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学习兴趣不能仅局限于口头上的知识传授,还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是想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就必须要做到两方面:即体育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在教学实践中,将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以及体育器材运用等,进行系列有机结合才能更充分调动起每堂课的学习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每位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就是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因,也是有效地维持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趋势。学习动机促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内在因素,是学生自身愿望或心理需求,也可以说是试图完成某个人物的动因。因此,教师想推进本校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的建设,就要让学生在最大限度上发挥出学生学习动机自身的作用。
三、 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建设思考的几个问题
1. 校本课程开发能力
校本课程建设不仅涉及理论建设,同时还涉及实践建设,就是说理论建设与实践建设是校本课程建设中的两大主要内容。教师无论是在教学方法、教育能力,还是工作方式中,往往都存在单一服从上级指示的问题,而过程中就会暴露出教师根本没有充分认识到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自身成长与本校特色文化发展中所发挥出的作用。在现今的初中体育教学,往往会出现课程实践十分缺乏的现象,而学生所学体育课程内容往往只是束缚在学校体育教师团队所设定的范围内。不仅如此,我们大部分还缺乏高素质的体育教师,严重影响了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建设的发展。
2. 校本课程建设的根本目标
近年以来,实施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在初中阶段增设了体育课程的体育中考项目,不可否认的是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我国初中体育的发展。然而,体育中考也在体育课堂中掀起了不小的负面波浪。这是因为大部分学校都单一地追求体育中考要有更高的高分率,完全忽视了学生自身体质之间的差异性。同时,教师还总是将考试内容转移到教学过程中,只要是考试中出现的内容就开始在课堂中练习。学生原本所要学习的体育内容被“备考课”所替代,而这都给学生与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与疲惫感。
3. 校本课程的长效管理
校本课程说到底是学校的行政工作之一,必须要有完善的管理体系作为重要的支撑,不然将会导致课程建设停滞不前,甚至是后退。上述这几方面只是体育教学中几个很小的点,对于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之间不存在长期的因果关系。然而,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建设有着紧密联系的其他方面却没有投入同等的力度,甚至是彻底忽略了,这对于初中学校的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大重要阻碍。
四、 校本课程建设的策略
1. 深入了解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建设
不管是哪种类型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一定要按照我国教育部门制定的相关规范来完成,在此过程中,学校可以按照本校的发展条件,如储备资金等对体育校本进行合理的开发。不仅如此,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正式开发之前必须要深入了解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相关标准,同时还要明确校本课程的主要目标,将我国的主要精神与本校的特色进行有机的结合。除此之外,还要不断引进并创新本校的办学理念,加大对本校教师素质的培养力度,尽最大可能地为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2. 认真组织师资培训
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建设看做一个规模很大的工程,而这一工程的顺利竣工是需要所有教师共同参与。实际上所有的教师都是校本课程的建设者,同時还扮演着开发者的重要角色。因此,对教师进行培训势在必行。在培训过程中首先要使教师确立正确的课程观念,整合思想,让所有的教师对校本课程的内涵与特征有深入、全面的了解,并掌握基本的方法,共同为本校校本课程的建设贡献力量。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初中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进行建设对体育教育的发展来说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我国初中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要想实现发展就必须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并大力开发其他资源,最终构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校本体育教材。
参考文献:
[1]许振刚.再现体育课程的真实面目——评贾齐等人的体育课程观[J].体育学刊,2010.
[2]邱伯聪.客家民间体育游戏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与研究[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
[3]杨平,周广强.谁来决定我们学校的课程——谈校本课程的开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吴昊.刍议高中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目标取向[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