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介绍邢台泉水历史沿革,其次剖析邢台泉文化旅游开发和对外宣传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邢台泉文化旅游开发和对外宣传的新思路。
【关键词】泉城文化 河北邢台 旅游开发 对外宣传
在现代城市被商品化地越来越雷同的情况下,城市特色就是一个城市的个性所在,将成为其旅游热点,如北京的“皇城文化”,苏杭的“山水园林文化”,上海的“现代都市文化”,西安和南京的“古都文化”。上个世纪80年代,河北省邢台市被称为“华北泉城”,其最大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泉水,最突出、最具代表性、最具城市个性化的就是“泉文化”,因此做好泉水文章,开发和宣传泉城文化有利于提升邢台的旅游形象和文化软实力。
一、邢台泉水历史沿革
上世纪 80 年代初,邢台有个美名:华北的泉城。市区周围 20 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百泉坑、葫芦套、黑龙潭、达活泉等 15 个泉群终年喷珠吐玉,“水涌百穴”,名为“百泉”。“遍野甘露溢,平地群泉涌”,“百泉之城”名播中外。百泉泉群有“十大名泉”之说,即达活泉、百泉、珍珠泉、狗头泉、黑龙泉、白沙泉、紫金泉、玉泉、金泉、野狐泉。又有“三十六泉”之说,诸如永泽泉、晋祠泉、莲花泉、马跑泉、鸳鸯泉等,不一而足。在古邢台八景之中,达活名泉、柳溪春涨、鸳水灵井、玉泉夕照,半数与泉相关、以水为名。
不止是赏心悦目之景,自古以来,百泉源源不断地滋养着邢襄儿女。史料记载,达活泉诸水自宋代就以灌溉之利造福百姓。元代科学巨人郭守敬,曾在泉区开渠引泉,灌溉农田,通舟行船。至明代中叶,泉区渠系更加发达,仅引水闸就达30多处,灌田5万亩。新中国成立后,百泉泉域进行过多次治理,引泉灌溉达40万亩,使邢台成为旱涝保收的“冀南明珠”。
泉水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受天气等自然因素影响明显。邢台百泉泉域是一个以降水入渗为主要补给来源,其岩溶水是邢台市主要供水来源。1980 年以前,邢台市对岩溶水的开采量很小,但隨着工农业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建步伐加快和山区的不断开发,对地下水需求量逐年递增,对岩溶水的开采量逐步增大,昔日的泉涌不复存在。此外,部分地区生活垃圾和建筑、开矿、修路等随意堆置等问题突出,对地下水质量造成威胁。现实的发展使“泉城”大为失色,“水涌百穴,甘露争溢”的景象只留在人们的记忆中,邢台旅游陷入尴尬的境地。
二、邢台泉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对外宣传现状
近年来,邢台市泉水旅游资源的发展取得一定的成就。早在十年前邢台市有关部门分别制定了不同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邢台市水环境保护规划》对市域水生态恢复提出了十大类214项具体措施;《百泉生态示范区规划》、《水源地保护规划》将朱庄水库、野沟门水库等城市水源地和风景资源作为重点进行保护,并通过限制岩溶水开采等措施,使百泉复涌尽早成为现实。邢台市在“十二五”期间实施“还邢台青山绿水,走生态发展之路”战略,建设“山水泉城、魅力邢襄”,为创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各方努力一起挖掘邢台3500年历史,谋划推进泉城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打造“古韵邢襄、人文邢台”文化旅游品牌。比如邢台七里河综合治理工程于2007年启动,系省重点城建工程,坚持“以水为魂、以绿为体、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重点建设了“两园、一带、九桥、两道”,七里河的水体景观初现效果。
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邢台泉城文化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邢台市泉水分布较为分散、泉水游没有形成整体概念、旅游线路的开发尚不成熟;缺乏对泉文化的深入挖掘水利工程、水景观的文化承载能力较弱,缺少有影响力的泉城特色文化品牌;“政府主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泉水文化建设机制尚未建立;城市泉水文化遗产的整理、挖掘和解说尤其缺乏,泉城特色文化研究成果较少;缺乏合理有效的宣传促销策略,很多宣传资料没有外语译文,文化翻译工作缺乏专业性、组织性和规模性等。总之,邢台的泉水旅游资源无论从广度和深度上都需要整合。
三、邢台泉城文化的旅游开发策略
1.保证泉水的全年喷涌是发掘泉文化的根本前提。邢台市泉文化的旅游开发首先是保证自然泉水的喷涌,其次是人造泉景的建设。要保证自然泉水的喷涌,要做好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逐步改善全市水生态环境。现已初步采取上游工程、河道补水、关闭市区岩溶水井、引调水、引江水替代市区岩溶水等措施,满足百泉复涌总需水量;在引进工业项目、控制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资源方面都高度重视;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强化水资源和水源地保护措施,并加强管理;同时对河道防洪排涝、截污治污、拆除违法违章建设、清淤疏浚和景观改造提升等;在水生态发展良好的前提下通过泉水保护、水源涵养、地下水置换等工程进行邢台泉水文化建设。
人造泉景应以社区、企事业部门为单位,利用社区广场、单位门前空地,经合理设计后运用高科技喷泉技术,模拟济南名泉的喷涌形态,开发各种现代都市型泉水体验产品,如感应泉、香泉、音乐泉、霓虹泉、生态泉与虚拟泉等。
2.加强泉文化资源的系统整合,设计成熟旅游线路及产品。旅游管理部门、旅行社、知名学者和邢台人民共同参与研究旅游线路,整合和深度挖掘泉水资源,将邢台的泉水整合为一体,设计切实可行的旅游线路,旅游策划企业参与泉水旅游资源的开发、设计与促销。将邢台的主要景点通过泉水贯穿起来,以泉带景,将重要的景点用“泉”作为主线,将“泉水游”变为“泉城游”。邢台各旅行社、景区也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对旅游产品进行调整,开发集“赏泉、游泉、品泉、听泉、亲泉”为一体的泉水旅游产品。
3.通过不同载体打造“泉”文化品牌。“泉”文化品牌需要以多种载体形式呈现,这势必克服对“泉”文化的粗浅认识与开发。挖掘独特资源,建立泉水博物馆,泉水博物馆可以建成一个集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于一体的泉水文化综合体,打造成邢台的一张名片;设计建设“泉城广场”,使之成为邢台文化新地标;开发名泉宴,即以泉水滋润的动植物为主要原料,融入名泉的典故、特色,并为每道菜配一句咏泉的诗句;定期的举行泉水文化节,如泉摄影作品展、围绕泉主题的书画作品展览等,展现邢台泉水文化的特色,通过一年一度的节日形式,弘扬邢台历史文化中最优秀的部分,扩大邢台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还可以充分利用 “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重大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水主题活动,采取水文艺演出、水知识竞赛、水法制宣传、水科普讲座、水体育活动等方式,普及水文化知识,弘扬水文化精神。endprint
4.深入挖掘泉水文化内涵,同时结合其他地方特色文化。邢台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名人文化资源,具有3700多年的城市文明史,这在河北省城市中是屈指可数的。邢台百泉流域出土大量陶器、石器和骨器等文化标本,分布着较稠密的商代文化遗址群,是中华文明的早期发源地之一。邢台是研究夏商周断代的基地,是“商旅之源,祖乙之都,邢侯之国”。邢台历史上产生了一大批英贤人物,如郭守敬、刘秉忠、张角、宋景等,两大农民起义黄巾起义、义和拳运动均源于邢地。除了历史文化、名人文化,邢台市还具有十分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如太平道教、佛教等。因此可以将“泉水游”与文化游、名人游和宗教游组合在一起,将多种文化融合在泉水文化中。此外若能将邢台民俗曲艺文化融进泉水游中,不仅对本地旅游业是一大亮点,对邢台民俗文化的发展也是多有获益。
四、邢台泉城文化的外宣策略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与世界交流的不断增多,各地文化旅游业蓬勃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一帶一路”倡议以及邢台承办国际自行车比赛等给邢台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邢台每年能吸引大量外国友人的旅游参观。但他们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不够了解,这不仅阻碍相互交流,也影响中国的国际化进程。
邢台的泉城文化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应加强对外宣传的力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开展邢台泉城文化旅游外宣翻译工作。旅游外宣翻译主要是以外国游客为对象,通过传递各种旅游信息如景点介绍以及旅游指南等信息帮助外国游客了解本地的风土人情,缩小旅游资源和潜在游客之间的距离。组织翻译专业人士对邢台泉水历史发展、文化内涵展开翻译,以提高国际游客对泉的欣赏和认知度。第二,基于跨文化这个大环境,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宣传优势,加快创建邢台泉文化宣传网站、官方微博或微信公众账号等,使用多种语言进行宣传,提高中外民众对邢台泉文化的关注度和了解度。第三,与国外城市结成旅游友好城市,以期共同推进联盟城市的战略合作、资源共享、文化合作、旅游交流、全球化合作和互动发展。我们可借助这一国际平台,结合各自城市的泉水景观和文化旅游资源,共同开展文化旅游合作,促进各自旅游经济发展,并进一步扩大交流合作领域,推动友好关系深入发展。
五、结语
邢台这座历史文化名称,要以泉水为主题,将邢台的泉文化旅游资源有机整合,做活整个城市营销的大文章,打造有文化内涵的“泉城”品牌,大幅度提升城市形象,这是邢台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本文在借鉴济南泉文化开发宣传的基础上,对邢台“泉城”文化提出一些建议,但究竟什么样的模式最适合邢台泉文化旅游发展,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和探索。从这个意义上说,邢台泉文化旅游开发和外宣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林越英.泉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思考[J].商业时代, 2006,(15):87-88.
[2]鲁春晓.济南泉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山东大学,2006.
【基金项目】邢台市2017年社科规划项目“邢台泉城文化的旅游开发和外宣研究”(课题编号:XTSK1718)。
作者简介:庞云玲(1984-),女,河北邢台人,硕士研究生,邢台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英语语言学与外语教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