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听力》视听资源库的多维功能探索

2017-12-27 12:56林丹燕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47期

【摘要】《商务英语听力》是培养学生英语语用能力、商务实践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传统听力教学只注重用听觉一种感官系统来强化语言输入,易引起学生学习焦虑,导致学习效率不高。本文拟通过分析视听资源库建设的必要性,以师生共建的方式探讨资源库建设的师生联动功能、服务课堂教学功能和多维评价功能。

【关键词】多维功能 视听资源库 商务英语听力

【基金项目】本文为台州学院2015年教改课题“ 基于ESP理念的《商务英语听力》视听资源库建设与多维功能探索”的研究成果之一。作者为项目负责人。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7-0113-02

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ESP)的一种,是指在国际商务环境中应用的英语,其主要特点是应用性强、实践要求高。王立非、叶兴国两位教授在《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点解读》一文中论述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时突出了国际化、复合型、应用性三大特点,旨在培养英语基本功扎实,具有国际实业和人文素养,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商务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能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能满足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需求[1]。基于此,《商务英语听力》把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商务实践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该课程的资源库建设在教学中对增加语言输入、提高语言输出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积极意义。

一、商务英语专业及课程现状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中国经济的国际化发展,商务英语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商务英语专业在2012年被国家教育部列为单独的学科,与英语专业、英语翻译专业都隶属于外国语言文学类。我院在2014年成立商务英语专业,在学科发展上机遇与挑战并存。商务英语的学习内容涉及到商务活动的方方面面,学生就业前景好,可在外贸、外事、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管理、教学和研究工作。作为新专业仍存在一些问题:教学资源相对较少,教师团队发展不够完善,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商务英语听力》课程帮助学生习得基础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沟通能力。学生对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观愿望强烈,这位资源库的开发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其次,传统的听力只能调动听觉一种模态,教学模式单一,趣味性不强,教学效果欠佳。在语言输入过程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导致他们的焦虑感较强,语言输出效果不佳。再者,《商务英语听力》每周2课时,语言输入量有限,在提高听力水平上没有优势。尽管网络资料较多,但针对学生设计的练习和辅导材料相对较少,《商务英语听力》课程的视听资源不够丰富。资源库建设通过师生共同收集的方式,调动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来充实资源库内容, 还可以利用资源库内容在课堂内外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模态的动态结合,帮助他们提高语言的理解能力,增强语言表达的自信心,促进语言的输出。

二、《商务英语听力》视听资源库的基础框架

《商务英语听力》视听资源库内容涵盖国家标准所列的基本商务活动的音频、视频、课件、文本和图片等数字化资源。一般性商务话语主要涉及面试、会议、谈判活动、 商务讲座、演讲、旅游、基本的商务报告、产品介绍人说明、广告、投诉、纠纷等基本商务活动。按照资源类型建设,资源库由音频库、视频库、课件库和文本库组成[2]。资源库下设各子资源库,其中音频库包含教材录音子库、试题录音子库、电视新闻节目子库和歌曲子库;视频库包含基本商务活动视频子库、国家商务文化子库、优秀视听课程子库、演讲视频子库及电影子库;课件库收录教材的课件素材,下设教师课件子库、学生课件子库和课件素材子库;文本库收录各类文本资源,下设教材文本子库、试题子库和影视歌曲文本子库等。

基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国家标准及其对听力的要求,视听资源库建设遵循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一)内容与主题多样化、场景化:在教学上基于教材内容,并补充一些商务对话场景及商务活动,编辑练习辅助教学,使学生更直观、高效地完成语言的正迁移。

(二)内容的时效性:选取重大商务活动、名人演讲等音视频为教学素材,让学生了解最新的商务动态以开拓视野。

(三)内容的案例化:选取典型性案例帮助学生了解商务的基本活动和流程,强化商务知识。

(四)内容体现人文素养、企业精神和社会责任:选择积极向上的材料,培养商务英语专业素养, 如人文与科学素养、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敬业与合作精神、创新创业精神和健康的身心。

三、视听资源库建设的多维功能探索

(一)在师生关系上,学生以多模态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加语言输入和输出,教师是引导者,是师生合作式学习模式的体现

师生合作学习加强师生联系,改善师生关系,教师角色可从传统的“授之以鱼”转向“授之以渔”,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教師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1]。教师指导学生参与资源库材料的收集,并选取适合学生自身水平的微视频材料,作为学生自主听力内容,降低学习焦虑感,提高语言习得。学生根据个人喜好收集相关主题素材,是听力多模态的自主学习的表现方式。学生对资料进行编辑是对源语言信息的再加工,在加工过程中可以主动构建意义。“构建意义”不是学习者凭空造出一个前所未有的意义出来,而是指学习者在与外部环境(教材、教学行为等都属于外部环境)互动时搞清楚外部环境里的东西对学习者意味着什么,其实就是构建一个学习者自己所理解的意义[2]。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的练习可以与其他同学分享,体现了生生互动。不同的学生收集的内容丰富多样,语言学习内容多元化。这些资源共享,丰富了学习内容,增加语言输入,提供了更多的意义建构。师生合作学习不仅深化学生语言习得,让教师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并根据学生材料提出建设性建议。

(二)在课堂服务上,教师利用视听材料,融合教材内容,服务于教学,是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体现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抽取资源库中相关主题的材料运用于课堂教学,可拓展相关主题内容,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该主题。在教学方法上,视听材料的运用和视频编辑软件的有效结合能与教材内容深度融合,提高学习效率。教学团队在教学中摸索出来的“迟发性字幕填空”模式,可有效地抑制学生阅读习得首先介入,能较好地培养学生听力的技能,特别适宜于泛听训练[3]。本课程组成员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SRT字幕软件编辑“迟发性字幕填空”的练习,被证明能提高学生的词汇习得能力,也能提高学生听力技能。 其次,在教学内容上,教师选用相关商务活动的微视频,传播有关商务的碎片化知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商务话语,了解不同场合的语言使用策略,分析语言潜在的影响力。课外内容的充实,丰富了学习内容,拓展了专业视野,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受到了学生的喜欢。

(三)在评价方式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多维的

早期的听力教学通过期中期末考试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模式单一。通过师生共建资源库的方式,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是多维的,是基于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一般来讲,评价的次数越少,而且越单一和模式固定,这样,就需要增加评价的次数和评价项目的多样性,尽量使它与学习的目标相一致。这样,多维性评价会收到好的效果[4]。教师可以增加评价项目和次数以达到学生的學习成果与教学目标一致的目的。通过视听资源库的建设,教师注重学生的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参与度,突出过程性评价。课堂表现的评估方式包括口头报告、角色模仿与扮演、交互式探讨等。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包括课前自主选择材料和设计练习等,教师对其进行量化评估,并建立相关电子档案。教师在课后可以扮演学生网络空间的导师,实现师生的良性互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课堂的翻转。

四、结语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商务英语听力》课程的视听资源库的多维功能在教学活动中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而更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打破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有效利用新媒体教学媒介与课堂教学结合,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兴趣。但是团队在资源收集整合的过程中也发现在课后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与学生沟通,需要教师团队的极大努力和付出才能完成。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一)[J].学科教育,1998,(3): 30.

[2]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话教学, 2007(4):3-12

[3]任开兴.基于灵活性字幕的英语听力教学探讨[J].现代教育技术,2009(10): 69-72.

[4]张德禄.中国英语教育的发展与未来[J].2016(1): 5-22; 30

作者简介:

林丹燕(1982-),女,汉族,浙江临海人,讲师,研究方向:商务英语教学。